搜尋此網誌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天佛院遊記 章句導讀 第十二回之二

 天佛院遊記 章句導讀 第十二回之二


明心見性是本來    無有做作天然懷
率性謂道尼山語    天命貫身妙玄開

諸般神通怪力害    術流動靜應人裁
天良本覺不顯露    修破肉衣亦名呆

人人有座靈山台    行住坐臥誰主宰
稍有錯事驚愧動    原來主翁受妄災

心安理得觀自在    五蘊照破無罣礙
收放中節乾坤正    萬物育焉五行排

仁義禮智與信哉    人倫修齊樂無涯
視聽言動合理智    安分守己妄心埋

婆心苦口叮嚀再    萬緣放下脫塵埃
人生處處皆有道    悟透妙相見如來


師尊,
天然古佛,慈悲,說:

明心見性是本來    無有做作天然懷
率性謂道尼山語    天命貫身妙玄開

《明心見性是本來》  

明,
是,明白,

能夠,
發現,本心,如來,稱為,《明心》,

大師,
神秀,名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是,
明心,初始,練習,的功夫,

但是,

終究,
鏡上,有塵,其實,還沒,《明心》,

明心,
得是,六祖,的,開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見性》

見,
是,顯現,

本心,
佛性,自然的,流露,叫做,《見性》,

見性,
也有,兩個階段,

一、《迷時師度》

這個,
階段,叫做,《求道》,

見性,
須有,明師指授,《教外別傳》,

惠能,
鼓響,三更,拜見,五祖,

祖以,
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說,
金剛經,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
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
見性,《悟本性》,

然後,
祖師,告訴,惠能,說:

不識,
本心,《學法無益》;

若,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即名:
丈夫、天人師、佛。

二、《悟時自渡》

這個,
層次,的見性,就是,《修道》,

悟者,
依道,而修,《正道而行》,

《無有做作天然懷》

當我們,
一切的,視、聽、言、動, 

全都,
出自,我們的,天心,本性,

清靜,
自然,純粹,

沒有,
絲毫,一點點,人心的,做作,

這樣,
叫做, 明心見性,

能夠,
這樣,行持者,就稱為,《修道人》,

《率性謂道尼山語》   

所以,
儒家,中庸,開章明義,就說: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天命貫身妙玄開》

天時,
到了,白陽期,

明心見性,

依然,
還是,依循著,古法,

藉著,
真傳,天命明師,的,《一指貫身》,

三界,
震動,石破天驚,的,

為我們,
開啟了,無縫鎖,打開了,玄關竅,

論語,
季氏,第八章,孔子,說: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小人,
不知,天命,
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六祖,
壇經,云:

自古,
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論語,
第四,里仁篇,記載:

孔子,
傳道,給曾子時,

子曰:

參乎!
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
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再看,
佛家,公案:

世尊,
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

是時,
眾皆,默然,

唯,
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世尊,云:

吾有,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然後,
達摩,老水還潮,

到了,
六祖,仍然,如是,叮囑:

善知識,
後代,得吾法者,

將此,
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

發願受持,
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

然須傳授,
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

若不,
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

損彼,
前人,究竟無益。

恐,
愚人,不解,

謗此,
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諸般神通怪力害    術流動靜應人裁
天良本覺不顯露    修破肉衣亦名呆

諸般神通怪力害    
術流動靜應人裁

孔子,
不語:怪、力、亂、神,

這個,
是說,修道,只在,日用平常,

真修行,
真修道,沒有什麼,奇奇怪怪的,

《天命之謂性》,

我們,
真人,佛性,《從天而來》,

這個,
叫做,天命,我們,稱之為,《性》,

《率性之謂道》,

我們,
這個,天心,本性,自然地,流露,

叫做,
率性,我們,稱之為,《道》,

《修道之謂教》。

修道,
只是,因為,

我們,
偏離,這個,《道》,

我們,
離開,我們的,天心,本性,

我們,
無道,不再,率性,已經,很久了,

所以,
我們,需要,有人,教導,指正,

這個,
就是,聖人,之,《教》,

但是,
現在,卻有,很多人,

以為,
修道,就是,學習,神通,法力,

所以,
像是,術、流、動、靜,

這些,
本是,枝末,《左道旁門》,

如今,
反而,蔚為風氣,

成為,
現代,人們,追求,跟隨的,《主流》,

然而,
不論,我們,

煉了,
多少,《功》,行了,多少,善事,

或是,
修了,多少,《神通》,

我們,
師尊,天然古佛,說:

天良本覺不顯露    
修破肉衣亦名呆

就像,
如果,有個人,

很是,
聰明,很有,能力,福報,也很好,

但是,
天良,不覺,

少了,
求道,未得,指授,

少了,
這點,佛心,本性,的,覺醒,

雖然,
修行,外道,

也還,
算是,良善,不造,大的,罪惡,

之於,
旁門,術、流、動、靜, 

他也,
頗有,成就,甚至,《開山授徒》,

然後,
如其,所願,

一生,
風風,光光,做了,別人的,師父,

有天,
時間,到了,

當要,
放下,這個,身體,

面對,
我們,自己,業力的,生死,輪迴,

此時,
這些,術、流、動、靜,

或是,
風風,光光,又有什麼好處,呢?

人人有座靈山台    行住坐臥誰主宰
稍有錯事驚愧動    原來主翁受妄災

心安理得觀自在    五蘊照破無罣礙
收放中節乾坤正    萬物育焉五行排

仁義禮智與信哉    人倫修齊樂無涯
視聽言動合理智    安分守己妄心埋

婆心苦口叮嚀再    萬緣放下脫塵埃
人生處處皆有道    悟透妙相見如來

論語,
為政篇,第十六章,

子曰: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華嚴經,
則更是,嚴格的,說: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既然,
我們,要修行,

那麼,
又是,為什麼,

偏偏,
不肯,選擇,《正道而行》,呢?


礙於,
篇幅,太長,

所以,
我們,只好,期待,明日,再續,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