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二十三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二十三章,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約,儉約,樸實,
約,謹言,慎行也,

失,犯錯誤,

鮮矣,少啊!

樂極生悲,

如果,能約,稍微約束一下就好了,

喜,怒,哀,樂,愛,惡,懼,

如果,不能約,
近,則傷身,遠,則傷人,害物,

酸,甜,苦,辣,鹹,佐料也

約,少一點,才能,嚐得真滋味,

言多必失,

約,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渴時一滴,如甘露,
醉後添杯,不如無,

約,
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呢?

所以,孔子說,

約,能自我約束,
約,儉約樸實,
約,能謹言慎行的人,
能約者,犯過錯的機會,少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27,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二十二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二十二章,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孔子說,

古者,言之不出,

古人,不隨意出口,說話,

為什麼呢?

恥,羞恥,不好意思,

躬,躬行,躬身實踐,

不逮,不及,追趕不上,

恥,躬之不逮也,

古人,話,不輕易說出口,

因為,古人,
總以「行」不及「言」為「恥」啊!

說到,做到,謂之「信」,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君子,修道人也,

守信,很重要,
說到,就要做到,
所以,君子,「不隨便說話」,

為政,第十三章,

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言行不一,而不以為意,
這是,現代人,的「大病」,

修道,君子,
要以此為「戒」,時時,謹言,慎行,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26,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二十一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二十一章,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
為人子的,
不可以,不知道,父母的年歲,

孔子家語,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往而不來者,年也,
不可再見者,親也,

喜,的是父母安在,

懼,的是父母的年長,

前賢啊!

有多久,沒有承歡膝前了?
有多久,不曾牽過父母的手了?

帶個禮物,回家吧!

還記得,您的承諾嗎?
還記得,您想為父母做的事嗎?

趕緊的,去完成吧!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因為,
我們,在跟父母的時間賽跑啊!

小心!
輸的人,會很遺憾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25,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二十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二十章,

子曰: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可謂孝矣,

此章,內容同於,
論語第一,學而,第十一章,

所差別的是,
在第一篇時,是學仁,是學習,
在第四篇時,是里仁,是堅持,

論語第一,學而,第十一章,

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可謂孝矣,

孔子說:

父在觀其志,

父在,
父親在世時,跟父親在一起的時候,

觀,
是觀察,仔細的看,以求發現,

其志,父親之志向,

明白了,才能輔助幫忙,
明白了,才能分憂解勞,
明白了,才能微言勸諫,

父沒觀其行,

父沒,
父親別世了,不在了,

觀,
檢視,詳察,

其行,父親一生,所有之德行,

明白了,才能遵循發揚,
明白了,才能繼志了愿,
明白了,才能扶圓補缺,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有些人,父親一走,
除了,繼承遺產,立刻清空一切,
父親,彷彿昨日,不存在了,
樂的當王了,這是不孝,

三年,
三年,是父母的褓抱之恩,
人,不像牛,
才出生,沒多久,就能跑能跳,
若無父母,三年褓抱呵護,
人,哪裡能,安然長大,

無改於父之道,

是依循著父親的持家之道,不急著改變,

父親不在了,換你持家了,
藉著,不改父親在時的舊家風,

一是為了追思,
一是為了,弄明白,

第一年,
以親身體驗一年,父親持家時的辛勞,

第二年,
就更能明白,父親在世時,
每年的憂患,與父親持家的細節,

第三年,
對父親持家,有了真實的明白,
才能真正的~開創與守成~

可謂孝矣,

能做到以上三件事,
這樣的人,才能算是懂得孝之道了,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24,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十九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十九章,

子曰,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世間,
有一種苦,叫做「愛別離」,
生離,死別,
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
其中,最大的愛,是父母的愛,

佛陀說,

父母恩深重,愛憐無歇時,
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
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
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父母的愛,又深又重,
這樣的愛,好像沒有休息的時候,

不管孩子,身在何方,
做父母的心,總是,跟隨著孩子跑,
或起,或坐,或遠,或近,

媽媽,已經,一百歲了,
還在,為八十歲的孩子,擔憂呢!

什麼時後,
父母的愛,才會結束呢?
大概是,
要等到,父母自己的命沒了吧!

所以,
孔子說,
一個仁人,君子,

父母在,不遠遊,

在父母,健在的時候,
絕不會,遠走他鄉,遠離父母,

遊必有方,

方,是有安排,有計劃,

如果,有重要的事,
不能不離開,
則必定,會有安排,有計劃,
確定好,所有的行程,
出告反面,使父母,能夠安心,

現在的通訊,非常的方便,

天涯,若比鄰,
異地,他鄉的遊子,
可知,父母親牽掛的心呢?

婚姻,家庭,工作,學習,

總是讓人,忙昏了頭,
讀此章句,是否,也感傷的想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打個電話吧,line,一下吧!
如果可以,就常常回家,看看吧!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23,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十八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十八章,

子曰,
事父母,幾諫,
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里仁,
是住在「仁」的裡面,

仁,在哪?
仁,在我們的天性中,

里仁,在哪?
里仁,在我們的身上,
里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生活,是什麼?

生活,離不開,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有十種義務,
君敬,臣忠,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義,婦順,
朋信,友和,

事父母,幾諫,

幾,是微,幾乎沒有,

諫,是諫言,
諫,是「下對上」的勸說,
諫,有提醒,有告知,有建議,

事父母,是孝事父母,
事父母,是為父母做事,
事父母,是跟父母相處的時候,

父母,
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
辛勤的,養育我們,照顧我們,
用其一生,愛我們,疼我們,

肯定的是,

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
父母是,我們生命中,生活裡,
最初,開始,也是第一重要的關係,

但是,
父母,不是「聖人」,
就是聖人,也難免會有過錯,

跟父母相處時,
卻發現父母的「錯誤」,怎麼辦呢?

孔子的建議是,

幾諫,
是告知,
是勸說,是提醒,是建議,
不過,得是,
恭敬的,輕柔的,若有似無的,

見志不從,

是我們的提醒,沒被父母接受,
是我們的勸說,建議,無效,

這是,常有的,正常的,

就像,
當父母,「提醒」我們的時候,
我們也常常,不能順承,不能接受,

又敬,不違

又,是還回到我們的初衷,
敬,是恭敬,是誠敬,是謹慎,
不違,是接受,是不忤逆,不違背,

勞而不怨,

一勸,再勸,三勸,
雖然,
徒勞,無功,但是,內心不怨,

學習,

真心的,
接受,父母的過錯,
彷彿,父母,接受我們的過錯,

永遠,心存感恩,心存希望,
等待,父母的回頭,
彷彿,父母,等待我們的回頭,

對於,父母的錯誤,

不知道,我們,
是不是,有跟孔子一樣的體會,

當我們發現,父母的錯誤時,
我們都怎麼做呢?

忽視?冷漠?衝突?鄙視?逃離?

這樣,好嗎?

孔子的方式,有沒有好一點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22,元宵節快樂,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十七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十七章,

子曰,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賢,是賢能,

思齊,是學習,效法,跟上,

這句話,在今日看來,稀鬆平常,

為什麼呢?

因為,
這句話,兩千五百多年來,
受到了,絕大部份人的肯定,

見人賢能,就想著,
跟他學習,效法他,跟上他的腳步,

見人不賢,就想著,
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問題,
自己,是不是,也犯同樣的錯誤,
而加以修正,而加以敬慎,小心,

古德云,
聖人過多,賢人過少,凡夫無過,

為什麼呢?

聖人,
天下人的過,就是我的過,
所以,聖人過多,

賢人,
認錯,承擔自己的過錯,
所以,賢人過少,

凡夫,
不認自己的過,有過推人,
所以,凡夫無過,

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

這是,「聖賢」之路,
但是,一般人,不這麼做,

很多人,不喜歡「見賢」,
很多人,「怕」,別人比自己好,
甚至,「忌妒」,別人的賢能,

很多人,討厭人之「不賢」
很「生氣」,別人的不好,
甚至,「欺負」,別人的不能,

孔子說,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

人,若能,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除弊,革新,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惡,能斷,善,能行,
這才是,一個「真」修行,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