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 第七章,之六,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


第七章,之六,


王曰:

吾惛,不能進於是矣。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曰:

聽完,孟子,的分析,齊宣王,說:


吾惛,不能進於是矣:


我,

真是,愚昧啊, 


我竟然,

不知道,這個,行仁,推恩的方法。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老師,

請您,教導我吧,


請您,

幫助我,完成,我的志向吧。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我,知道,

我,不是,很聰敏,


但是,

我,一定會,努力的,學習的。


曰:

於是,孟子,說:


推行,仁政,

首先,要讓人民,有養生的,資產。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恆:

恆常,有定,平常,不變。


恆產:

有一個,固定的,資產。


沒有,

固定的,資產,


卻還,

能夠,有一顆,平常,而安靜的心,


這樣,的人,


大概,

只有,真正的儒者,修道的人吧。


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如果,

百姓,生活,沒有,固定的資產,


他們,的心,

就會,恐慌,跑來跑去,到處鑽營。


苟無恆心:


百姓,一旦,

失去,那一顆,平常,良善的心,


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那麼,

所有,放蕩身心,偏邪,不正的事,


就會,層出不窮。


及陷於罪:


等到,百姓,

因為,生活,鋌而走險,而犯了罪。


然後從而刑之:


然後,

國家,再來,使用,嚴刑,重罰,


是罔民也:


這就,像是,

抓魚,把魚,趕到,魚網裡,一樣。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哪裡,

會有,仁君,在位,


卻反而,

把人民,趕向了,犯罪的,深淵呢?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


因為,這樣,

所以,一個,賢明的,君王,在位,


必定會,

用心的,制定,人民的,資產制度。


必使:

目的,在於,使,每一個人,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於上,能夠,侍奉父母,

於下,能夠,照顧,妻子,兒女。


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如果,沒有,太大的,天災,人禍,

百姓,吃飽,沒有問題。


如果,

碰到了,凶年,乾旱,水災,蟲害,


家家,

也有,足夠的糧食,不至於,餓死。


然後,驅而之善:


然後,


引導,百姓,

發揮,那顆,本來,恆常,良善的心。


故民之從之也輕:


故:

因為,這樣,所以,


百姓,

接受,國家,的教化,


接受,

國家,的徵召,也就變得,容易了。


今也,制民之產:


現在,各國,

普遍,不重視,人民的,資產制度。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百姓,

疲於,奔命,惶惶不安,


於上,

不能夠,侍奉父母,


於下,

不能夠,照顧,妻子,兒女。


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


豐年,

豐收,的日子,也不能,吃飽。


一旦,凶年,

就要,流離,失所,甚至,親人餓死,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像這樣,


百姓,

想救,自己的親人不死,都做不到,


奚暇治禮義哉?


奚暇:

又怎麼,還有,時間,


又怎麼,會願意,

去學習,去遵從,君臣,的禮義呢?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所以,

如果您,真的,想成為,天下之王,


那麼,何不,

回到,身為,一個王者,的根本呢?


五畝之宅:

一個家庭,能夠有,五畝的地,


樹之以桑:


在房子,的周邊,

就可以,栽種桑樹,來養蠶取絲,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這樣,

五十歲,以上,的老者,


冬天,就可以,

有保暖,舒適的衣服,可以穿了。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百姓,之家,

可以,養一些,雞、鴨、豬、狗,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這樣,

七十歲,以上,少牙的,老者,


就可以,

吃一點,肉糜,補一補,身體了。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百畝,的良田,

春耕,夏耘,能夠,做得好。


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八口之家:

夫妻,父母,孩子,幾個。


這樣,一個,

普通,的家庭,就可以,不用挨餓。


謹,庠序之教:


謹慎的,

辦好,鄉學,落實,地方的教育。


申之以,孝悌之義:


尤其是,

要重視,綱常,倫理,


獎勵,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這樣,

頭髮,斑白的,民之父母。


就不會,


無家,可歸,

背著,家當,在路上,流連失所了。


老者,衣帛食肉:


國家,

七十歲,以上的老者,


衣食,

無憂,無缺,而且,有人,照顧。


黎民,不飢不寒,


黎民,

百姓,不用,挨餓,不用,受凍,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 

一個,王者,能夠,做到這樣。


而不王者:


而不能,

成為,這個,天下之王者,


未之有也:


這是,

從古,至今,從來沒有的事啊。



孟子,首篇,

孟子,梁惠王,上篇,完。


我們,就從,

這個,基礎,開始,學習,孟子。


以前,

讀書,沒有,學道,


以為,

孟子,只是一個,伶牙俐齒的人,


辯才,無礙,


現在,

再一次,學習,孟子,


才發現,


孟子,

那種,一以貫之,的智慧。


儒者,

悲天憫人,救世的,豪情,壯志。


後學,

真實,深受,啟發,感動。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1125,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 第七章,之五,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


第七章,之五,


曰:

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

為,肥甘,不足於口與?

輕暖,不足於體與?

抑為,

採色,不足視於目與?

聲音,不足聽於耳與?

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

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

而王,豈為是哉?

曰:

否。吾不為是也。

曰: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

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猶緣木而求魚也。

曰:

若是其甚與?

曰:

殆有甚焉。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

可得聞與?

曰:

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寡,固不可以敵眾,

弱,固不可以敵強。

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

蓋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政施仁,

使天下,

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

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

天下之,

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曰:

孟子,說:


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請問,大王,

在您,心中的,大理想,是什麼呢?


王,笑而不言:


齊宣王,

只是,微微的,一笑,並不說話。


曰:

於是,孟子,說:


為,肥甘,不足於口與?


是因為,飲食,

還不能,滿足,您的口腹之慾嗎?


輕暖,不足於體與?


是因為,衣服,

還不能,滿足,您身體的需求嗎?


抑為:

還是,因為,


採色,不足視於目與?


是您,

眼前的,美色,


還不足以,

滿足您,想要的,視覺享受嗎?


聲音,不足聽於耳與?


是宮裡的,音樂,

還不足以,滿足您,聽覺的享受嗎?


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


還是,近臣的,擁護,

還不足以,滿足您,想要的忠誠呢?


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


我相信,

對於,我所說的,這一些, 


王的,大臣們,

一定,早已經,滿足,您的需求了吧?


而王,豈為是哉?


還是,大王,您,

對於,這些,還有,更大的想要嗎?


曰:

齊宣王,說:


否。吾不為是也。


不是的,

我想要的,都不是,這些。


曰:

孟子,說: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這樣,

我就,大概知道,


大王,

心中的,那個,想要,是什麼了,


欲辟土地:

您想要,開疆闢土,擴大您的土地。


朝秦楚:


您想要,君臨天下,

讓秦國,楚國,都成為,您的臣屬。


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您想要,

成為,天下之主,


建立,

一個,偉大的,國家,


好讓,

四方的,蠻夷之邦,全都來,朝覲。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但是,

如果,以大王,您現在,的作為,


而想要,

去完成,您,這樣的,理想。


猶緣木而求魚也:


恐怕,

那就,好像是,


有一個人,

為了抓魚,爬到了,大樹上去,


有人,

問他:你要做什麼?


他說:

我想要去,抓魚。


魚,在水裡,

這樹上,又怎麼會有魚呢?


曰:

齊宣王,說:


若是其甚與?


我的,情況,

真有,先生,說得,這麼嚴重嗎?


曰:

孟子,回答說:


殆有甚焉:

恐怕是,比這個,狀況,還更糟呢!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


因為,

一個人,爬到樹上,去抓魚,


雖然,

抓不到魚, 也只是,徒勞無功,


但是,

之後,並沒有,什麼,災難。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如果,

大王,繼續,以現在的,作為,


想要,

完成,您心中的,理想。


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恐怕,

您愈是,拼盡心力的,去做它,


那麼,

隨之,而來的,災難,也就會,愈大。


曰:

齊宣王,說:


可得聞與?

真的,會這樣嗎?


您說吧,

我倒是,真的,想要,聽聽看。


曰:

孟子,說:


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我們,

鄒國,是一個小國,


鄒國,的國君,

想要,攻打,南方的大國,楚國,


兩軍,開戰,

請問,大王,您覺得,哪一國會贏?


曰:楚人勝。


齊宣王,說:

當然是,楚國,楚國會贏。


曰:

孟子,說: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是的,

因為,力量懸殊,


小國,

怎麼,可能,會打得贏大國呢?


寡,固不可以敵眾:


所以,

人數少的,一定,打不贏人數多的。


弱,固不可以敵強:


實力,弱的,

一定,也打不贏,那個,實力強的。


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


目前,

這個,周朝,天下,


分為,九州,

方圓,千里以上的,大國,共有九個。


我們,

齊國,也就是,其中之一,


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


那麼,您以,

一個,國家,去打,其他,八個國家,


這個,行為,

就像,鄒國,出兵,去攻打,楚國,


兩者,有什麼不同嗎?


蓋亦反其本矣:


所以,

既然,您想要,稱王天下,


那麼,何不,

回到,真正,王道,的根本呢?


今,王發政施仁:


現在,

大王,您,只要發心,施行,仁政。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那麼,

這個,天下,


所有的,

讀書人,都會想要,為王,效力,


想要,

成為,大王,您,朝中的,一員。


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所有,

想要,照顧,家庭,的人,


都會,

想要,為王耕種,成為,王的子民。


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


所有,

想要,賺錢,做生意,的人,


都會,想要,

在王,安定的,市場裡,進行買賣。


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


所有,

離家,旅行,在外的人,


他們,

都會,想要,來到這裡。


行走在,

王的國度裡,那安全,無憂的,道路。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一旦,

天下,所有的,不喜歡,戰爭,


所以,

不喜歡,他們的,國君,的百姓,


皆欲,赴愬於王:


全都,想要,

跑來,向您,投訴,他們的,痛苦。


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是,

像這樣,您想要,稱王天下,


請問,

又還,有誰,能夠,擋得住呢?



緣木求魚,

是一句,很有趣的,成語,


但是,

卻也是,我們,常常,在做的事,


很多人,

想要的,是,愛,


但是,

偏偏,表達的,卻是,傷害。


總是,

給人煩惱,給人壓力,給人,恐懼,


很多人,


總是,

放著,重要,該做的事,不做,


老是,做著,

自己,習慣,卻又,無關緊要的事,


很多人,


想要,健康,

卻是,不肯,走健康的路,


想要,幸福,

卻又,不肯,走幸福的路,


想要,修道,

卻又,總是,、、、、、、、


唉!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1124,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 第七章,之四,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


第七章,之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詩云:

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

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獸,

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

然後,快於心與?

王曰:

否。

吾何快於是?

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於是,

孟子,接著,說:


如果,

一個,君王,能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把,

親愛,自己,父母親,的心,


用來,

親愛,別人的,父母親。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把,

疼惜,自己,小孩,的心,


用來,

疼惜,別人的,小孩。


天下可運於掌:


那麼,

這樣,的王,


就已經,

輕易的,掌握了,治理天下的方法了。


詩云:

詩經,大雅,思齊篇:


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刑於寡妻:


刑:

是,標竿,模範,


寡妻:


君王,自稱,寡人,

所以,君王之妻,稱為,寡妻。


文王,

治理,天下,從哪裡,開始呢?


從,自己,

從,家庭,最親近的人,開始,


文王,修身,

首先,讓自己的,言行,


受到,

妻子,的敬重,成為,妻子的模範。


至於兄弟:


進而,受到,兄弟,姊妹,的敬重, 

成為,他們的模範。


以御於家邦:


然後,推而廣之,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言: 

詩經,這一段話,就是說:


舉斯心:


把自己,

這一顆,仁愛,慈悲的心,


加諸彼:

把,祂,行出來,


用在,

自己的,家人,家族,


家鄉,

家國,以及,天下人,的身上。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所以,


一個人,

能懂得,善用,仁德,施加恩惠。


就可以,

保育,四海之民,成為,天下之王。


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一個人,自私,


只愛,自己,

不懂得,推恩,不會,愛護別人。


甚至,

連他的妻子,都不喜歡他。


古之人:

古時候,的人:


所以,大過人者:


之所以,

能夠,成為,人中之大人,的人。


無他焉:


並沒有,

使用,其他,奇奇怪怪,的方法。


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也不過,

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然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已。


今恩足以及禽獸:


現在,


大王,

能夠,施恩於,牛羊,禽獸。


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但是,

這個,恩惠,卻不能夠,達於百姓,


到底,

這是,為什麼呢?


權,然後知輕重:


東西,秤了,

就能,知道,哪個重,哪個輕。


度,然後知長短:


用尺,量了,

就能,知道,哪邊長,哪邊短。


物皆然:

天下,萬物,也都是如此,


心為甚:

一個人,的存心,是最重要的關鍵。


王請度之!


現在,

也請,大王,重新,再衡量一下。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


抑:

是不是,難道是,


大王您,

一定要,興甲兵,發動,戰爭,


危士臣:


讓您的,

大臣,官員,將士,處於危難之中,


構怨於諸侯:


並且,

與天下的諸侯,結下,仇恨,怨隙。


然後,快於心與?


這樣,

才能,使大王您,感到快樂嗎?


王曰:

齊宣王,說:


否:

那當然,不是,這樣。


吾何快於是?


我,

怎麼,可能,


把戰爭,

當做是,尋找,我自己,的快樂呢?


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戰爭,

只是,因為,


我的,

心中,有一個,非常大的,理想吧。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1123,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 第七章,之三,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


第七章,之三,


王說,曰:

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謂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

有復於王者,曰:

吾力,

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

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然則,

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故,

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

挾太山,以超北海,

語人曰: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為長者折枝,

語人曰:我不能,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

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王說,曰:


齊宣王,

因為,被人理解,而開心的說:


詩云:

詩經,小雅,巧言篇,說: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別人,有什麼心思,

只要,細心,揣摩,也可以,知道。


夫子之謂也:

這個,說的,就是,先生您啊!


夫我乃行之:


雖然,

當時,我做了,這樣的事情。


反而求之:

可是,回過頭來,我,想一想,


不得吾心:


其實,

我也,不明白,


當時,

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


夫子言之:


今天,

一聽,先生,談起,這個事情。


於我心有戚戚焉:


我,

這個心裡,一下子,恍然大悟了。


先生,

真是,一個,能懂我的人啊。


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那麼,


您說,

我有,這個心,就足以,稱王天下,


這個,

又是,什麼樣的,道理呢?


曰:

孟子,回答說:


有復於王者,曰:


如果,

有一個人,向您,報告,說:


吾力,

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我有,力量,

可以,舉起,三千斤,的東西,


但是,

我卻,拿不動,一根,鳥的羽毛。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秋毫:


野獸的毛,

到了,秋天的時候,


會自動,汰換,

會收縮,變細,以因應,天氣變化。


明:

我的眼睛,視力,非常的好。


足以察秋毫之末:


所以,我可以看到,

秋天到來時,野獸獸毛上,細微的變化。


而不見輿薪:


但是,

我卻,無法,看見,


擺在,眼前,

那根,像車子,一樣大,的木頭。


則王許之乎?


請問,大王,

您會,同意,這樣的報告嗎?


曰:否。


齊宣王,說:


不會的,

我當然,不會接受,這種說法。


所以,

孟子,接著說:


今恩足以及禽獸:


現在,

大王,您的仁德,


就算,

牛羊,禽獸,


也都,

可以,接受到,您的慈悲,恩典。


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但是,

為什麼,唯獨,天下的,百姓,


反而,

接受,不到,您的慈悲,與恩惠呢?


然則:

當然,我們,都明白,


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一根羽毛,之所以,拿不動,


並不是,

因為,力不足,


而是,

因為,沒有,用其力。


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


木頭,

像車子,一樣大,


東西,

近在,眼前,之所以,看不見,


並不是,

因為,視力不足,


而是,

因為,沒有,去正視,去面對它。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天下的,百姓,

之所以,沒有受到,君王的愛惜,


不是,

因為,君王,沒有仁德,


而是,

因為,君王,沒有,


把,仁德,

好好的,用在,百姓的,身上。


故:

因為,這樣,所以,我說:


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大王,

您之,所以,不能成為,天下之王,


只是,

您,還沒有做吧,


這個,

絕對,不是,您,做不到啊!


曰:

齊宣王,說: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先生,

這裡,請您,再說清楚一點,


不能者,與,不為者,


請問,

這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曰:

孟子,說:


挾太山,以超北海:


如果,有人,

叫我們,用兩手,把泰山,抱起來。


或者,

叫我們,一跳,要能,跳過北海。


語人曰:我不能。

我們,告訴他:我,做不到。


是誠不能也:


這個,做不到,

就是,真的是,「做不到」。


為長者折枝:


但是,

如果,有人,


叫我們,

向長輩,彎腰,鞠躬,做點小事。


語人曰:我不能。


我們,

卻,告訴別人:我,做不到。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那麼,

這個,「做不到」,


就是,

不肯做,而不是,真的,做不到了。


故王之不王:


所以,大王啊!


您,

之所以,還沒有,成為,天下之王。


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這個,並不是,

讓您,去用,雙手,抱起,泰山,


或是,

要您,一跳,就跳過,北海,的事。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您,

成不成為,天下之王,


不過,就是,


讓您,

折個,樹枝,


或是,讓您,

對著,長輩,彎個腰,鞠個躬,


這麼,

一件,小小的,小事,而已,罷了。




這一節,

真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


我們,

面對,自己,面對,問題。


好好,

看個,究竟,


我們,

到底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呢?


我們,

總是,對別人,明察秋毫,


但是,

我們,能看見,自己的輿薪,嗎?


我們,行仁嗎?

我們,推恩嗎?


我們,有愛嗎?

我們有,把我們的愛,傳播出去嗎?


我們,有愛,

但是,我們,普遍,冷漠,不是嗎?


如果,

我們,不這樣,


這個,

世界,會不會,變得,好一點呢?


我們,

大家,可不可以,


現在,開始,

多給,一點包容,多給,一點愛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