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五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五章,

子曰: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得見有恆者,斯可矣,

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

難乎有恆矣,

子曰:

孔子說: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這樣的時代,
我想要見到聖人,是見不到了,

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如果,有機會,
能讓我見到君子,這,也就可以了,

子曰:

若,退而求其次,

孔子說: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在這樣的亂世裡,

我連,「善人」,都見不到了,

得見有恆者,斯可矣,

如果,

還能夠,見到,

常而有恆的人,這樣,也可以了,

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

我看,現在的社會裡,

到處都是,

沒有的,假裝,有,

虛而不實的,假裝,滿盈,

勉強吃緊的,假裝的,泰然闊綽,

難乎有恆矣,

幾乎,全都是,捉襟見肘,之輩,

這樣,

又哪裡,能夠,

常,而不變,持之「有恆」呢?

聖人:

了悟,

自己的佛心,本性,

自覺覺他,正己成人的人,謂之聖人,

君子: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君子:

知命,立命,了命,之人也,

善人:

善男,信女,

存心,修「善」之人也,

學道,行善,尚未得道之人也,

有恆者:

錯,而能改,
過,而能斷,永不再犯者也,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 ,

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能,做新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

本章的意思,是說:

世人,

大都,虛假不實,不知,懺悔,

偶見,懺悔,

但,總是,不見真誠,

實在是,難得見到,幾個有恆的,

世人,無恆,

其罪,不能消,其過,不能改,

善,則有漏,

故,不能,成其「善人」也,

人,行善有漏,

功,不能圓,善,不能滿,

又如何能,

知其「命」,見其「性」呢?

不能「知命」,

又如何能,成為「君子」呢?

這世間,

知命的君子,已是,難得一見,

試問,

又怎麼能夠遇到,

那了悟天命,

自覺覺他,正己成人,的聖人呢?

孔子,

藉此,說明,修行的次第,

改過,修善,得道,行道,成道也,

而,這一切,貴乎「有恆」,

人,若無恆,

連「過」,都不能夠改,

又如何能,

成就,善業功德,改變命運呢?

又如何能,

成為君子,而成就聖賢之道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1,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四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四章,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以四教:

孔子的教學,分成四科,

文: 文章典籍, 

文學科,

著名的學生有:子游,子夏,

行:懿德懿行,

德行科,

著名的學生有:

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忠:忠君愛民,

政事科,

著名的學生有:冉有,子路,

信:誠信於道,

語言科,

著名的學生有:宰我,子貢,

文,行,忠,信,

做為,

一個,儒者,

一個,現代的修道人,

也不離,這四個,基本科目,

昨天,我們講,不言之教,

這四個科目,

全都是,身教,大於言教,

全都是,

啟發式,教學,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我們,

稱孔子,為「至聖先師」,

從這裡,

我們,有沒有發現,

孔子教育,和我們現在教育的差別,

現在的學校,教這個嗎?

學校,不教這個,

那麼,

我們的孩子,要去哪裡學這個呢?

孩子,不學這個,

它的結果是,

孩子,無文,無行,無忠,無信,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0,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三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三章,

子曰: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吾無隱乎爾!

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

是丘也,

子曰:

孔子說: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二,三子:

是諸位前賢,各位同學,

以我為隱乎?

以為,

我,有所隱藏,

而,不告訴你們的嗎?

吾無隱乎爾!

我,實在是,毫無隱瞞啊!

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

吾無行:

我,沒有,

一個行為,或是,一件事情,

而不與,二三子者,

是,不給大家,

或者是,不可以,告訴大家的, 

是丘也,

你們看到的,

這就是,孔丘,全部的我呀,

孔子,想說的是:

大部分的人,

重視,我的「言教」,

卻,不重視我的「身教」,

所以,

以為,我有所隱瞞,

孔子,覺得,這樣太可惜了,

因為,

孔子,真正的教育,

在身教,而不是言教或文教,

所以,子貢說: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老子說: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很多時候,

我們相信文字,文章,

但是,

我們不注重,生活細節,

在生活,裡面,那活生生的智慧,

我們相信,

他,說的話,

卻,看不到,他做的事,

明明,他做的事,是那麼的明顯,

可是,很奇怪,

我們,始終,看不到,聽不到,

今天,

我們試著,學習,兩件事情,

作為,

一個師者,領導者,

我們要,特別注意,我們的,身教,

作為,

一個學習者,配合者,

我們要,特別注意,那個,不言之教,

這樣,會是,

一個,比較高層次的,互動教學, 

或者說,

這樣的教學,比較是,教學的原貌,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19,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二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二章,

子曰:
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這是,

周遊列國時,

孔子,的一場大災難,

孔子,

在衛國,待了五年,

本來計畫,在衛國大展長才, 

但是,衛靈公死了,

衛靈公的夫人,南子,

立衛靈公的孫子輒,為新君,

衛靈公的太子蒯聵,

因為,弒殺南子,被衛靈公逐出衛國,

現在,藉著,晉國趙簡子的力量,

想要回來,奪回衛國君位,

衛國國君,衛出公,

向東求援,獲得齊國的幫助,

衛國境內,父子爭國,政局動盪,

孔子,只好離開衛國,

在司馬牛的邀請下,孔子前往宋國,

司馬牛的哥哥,司馬桓魋,

在宋國,擔任大司馬,

但是,在到達宋國的路上,

孔子,一行,看到了,

一大群的民兵,在鑿山挖石, 

這個工程,非常浩大,

幾百個人,已經,挖了三年了,

要做什麼呢?

大司馬,桓魋,

要給自己做一個石棺石槨,

又走沒多遠,

孔子,又看到了, 

許多人,在製作陶俑,

做什麼呢?

大司馬,桓魋,將來殉葬的用品,

司馬牛的臉,

真是,不知道,要拿到哪裡去,

因為,他不知道,

自己的哥哥,權力竟然這麼大,

比魯國的季氏,晉國的趙簡子,

專橫跋扈,

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宋國的國君,聽到孔子來了,

喜出望外,

他希望,藉著孔子的力量,

看看,有沒有機會,

幫助他,找回他,國君的權柄,

這件事,

看在司馬桓魋的眼裡,

如芒在背,如鯁在喉,不拔之不快,

司馬桓魋,

 一方面,

阻止宋君,與孔子見面,

一方面,

尋找或製造,可以,

趕走孔子,或是殺死孔子的機會,

毀謗孔子,削跡伐檀,

孔子,

走到哪裡,刁難到哪裡,

孔子,

一群人,走過的路,

有邪氣啊!要派人打掃乾淨啊,

孔子,

教學,習禮的檀樹,

有邪靈啊!要把它們全都砍掉啊,

司馬桓魋的武力威脅,

讓跟隨孔子的眾弟子,感到害怕,

所以,

子曰:
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

孔子,告訴弟子說:

天生德於予,

上天的「道」,在我們的身上, 

桓魋,其如予何?

司馬桓魋,又能對我們怎麼樣呢?

一命交天,

這是,孔子辦道的決心,

面對生死,勇敢的態度,

孟子云: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自反:自我反省,

縮:
是歸於正道,是反本歸根,

自我檢視,

若是,正道而行,

雖然,有千軍萬馬,擋在眼前,

我,還是會,衝上前去,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18,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一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一章,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孔子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人行:

三人者,眾也,

三人行:是與眾人同行,

師:
是,以人為師, 效法,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

與人同行時,

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

三人行: 

是不管有多少人,

與我同行的人,永遠,只有三個,

哪三個呢?

一個,我,

一個,善者,

比我良善,而優秀的人,

一個,不善者,

比我不好,較拙劣的人,

我,

擇其,善者,而從之,

見賢思齊焉,

我,

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以上是,常見的註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人行,

一個,善者,

一個,不善者,

還有,一個,覺醒的我,

善者,是天使,

仁,義,禮,智,端正的心,

其不善者,是魔鬼,

殺,盜,淫,妄,不正的心

擇其善者,而從之,

擇:是真人做主,

從之:是跟隨祂, 

我選擇,

仁,義,禮,智,端正的心,

而跟隨祂,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不善者:

對於,
殺,盜,淫,妄等,不正的心,

而改之,

我決定,當下,調整它,改變它,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人行,

其實是,我自己,一個人,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真人,做主,謂之,三人行,

孔子的意思,是說:

修「道」人,

性,心,身,三人,同行了嗎?

身,

該聽誰的話呢?

心,

但是,

大部份的人,心,

怎麼,管不住自己的「身」呢?

心,

在睡覺嗎?

心,

怎麼,不起來,

管一管,自己的「身」呢?

心,

有主人嗎? 

心,該歸誰管呢?

心,的主人,又是誰呢?

主人,

您,也在睡覺嗎?

主人,

您,怎麼,不起來,

管一管,自己的「心」呢?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性,

靈性,真我,能做主了嗎?

心,

善惡,能分辨了嗎?

身,

飲食,睡眠,能節制了嗎?

前賢啊,

修道,您,三人行了嗎?


您,

自己,不做主人,

要請誰,來做,您,的主人呢?


修道人,

您,身,有主嗎?您,心,有主嗎?


您,的主人,是誰?


是「您」嗎?

是「道」嗎?

還是,其他的什麼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17,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子,不語: 

有兩件事,

孔子,

絕對,不教,不說,不談論,

怪力,亂神,

怪力:

怪異的,奇怪的力量,

亂神,

違道的,不正的「神」,

大部份的人,

註解,這一段話時,說:

孔子,

不講,「四件」事,

怪,力,亂,神,

怪:奇怪的事,力:暴力的事,

亂:淫亂的事,神:鬼神的事,

這樣的註解,不能算,不對,

但是,「執疑者」,多,

還有人,註解說:

孔子,修口,不提四件事:

怪:是妄言,不說,

力:是惡口,不出,

亂:是兩舌,不言,

神:是綺語,不作,

這是,

把佛家的教誨,放到孔子的身上了,

後學,粗陋認為:

不是,四件事,是,兩件事,

力:

力量本身,不是壞事,

但是,

強調「怪力」,就不太好了,

神: 

精氣元神,神道設教,

禮: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孔子,

不可能,不談鬼神,

人心正,有神,人心邪,有鬼,

亂:

是顛倒錯亂,

亂神:

是「神」不正了,顛倒,錯亂了,

亂神:

神,不正了!

道,

變成,靈「異」了,

修「道」,

變成了,學「神通」了,

怪力,亂神,

靈異神通,左道旁門,終不是究竟,

這是,

學道,亂象,「修道」,的亂象,

所以,

弟子們,特別強調,孔子「不語」,

子,不語:

子:

我們的老師,孔子,

不語:

從不展示,從不告訴,從不教導我們,

怪力:

奇怪的「力量」,異能者,

亂神:

無道的「靈通」,神異者,



這是,兩件事,不是,四件事,



後學,如是說,

當然,

您,絕對可以,不同意,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16,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十九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十九章,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

孔子說:

我非生而知之者,

之:道也,

這個,「道」,

並不是,我生下來,就知道的,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古:

我個人,

特別喜歡,古時候,聖人之道,

敏:敏捷,勤快,

求:探索與發現,

我,喜歡古道,

而且,

經常勤快的,去學習,去探索祂,

這樣,我就,

越來,越能發現,

這個,古聖相傳的「道」了,

孔子的意思,是說,

現代人,

不好「古」,好「新」,

但是,

古,是「本」;新,是「用」, 

好古,是循根;好新,是逐末,

另外,

現代人,

無明,不「敏」,

本性,無明,故,其「靈」不敏,

更糟糕的是,

現代人,也不「求」,

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很多人,問後學,

為什麼,一定要求道?

不求,不行嗎?

為什麼,一定要修道?

不修,不行嗎?

為什麼,一定要辦道?

不辦,不行嗎?

後學,習慣這樣說,

道,是回家的路,

我們,已經,離開家,很久了, 

我們,甚至,

忘了,自己是誰,

忘了「家」,也忘了,回家的路,

所以,「一定要」,的原因,

是,因為,

不管,我們走得多遠,

我們「始終」,都要「回家」,

求,是尋找,

求,是求其放心,

求,是把「自己」找回來,

求「道」,

是找到,自己,是找到,回家的路,

修「道」,

是把放失的,心,找回來,

開始「回家」,走這條,回家的路,

辦道,

是幫助每個人,

找回,放失的「自己」,

找到,回家的路,幫助大家,回家, 



前賢啊!

您,要去哪裡?您,需要回家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