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孟子,離婁章句,上篇, 第一章,之一,

孟子,離婁章句,上篇,


第一章,之一,


孟子曰: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聞,

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

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詩云: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

孟子,總是,教導,說:


離婁之明:


雖然,

擁有,離婁,的視力,


古人,

離婁,視力,非常好,


能夠,

看見,百步之外,秋毫,的變化。


公輸子之巧:


或是,

擁有,魯班,那樣的,技巧,


公輸子:

就是,魯國,工匠大師,魯班。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如果,

沒有,圓規,和曲尺,


恐怕,

也不能,把圓形,或是直線,畫好,


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就算,

擁有,師曠,那樣,完美的聽力,


如果,

沒有,六律,作為,基礎,


恐怕,

就連,五音,也不能,分辨了。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就算,


擁有,

堯,舜,那樣的,仁義,道德,


如果,

不能,推行,仁政,


那麼,

恐怕,也不能,治國,平天下了。


今有仁心,仁聞:


現在,

各國的,諸侯,君王,


雖然,

擁有,仁愛,的心腸,和學問。


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


但是,


人民,

百姓,卻不能,受到,這個恩澤,


子孫,

後代,也沒有,可以,效法,傳承的,


不行先王之道也:


這個,

都是,因為,


沒有,

遵循,先王之道,推行仁政,啊!


故曰:

所以,說: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如果,

不行,仁政,


不論有,

多偉大的,仁心,也不會,有作用,


如果,

不去,推行,實踐,


不論是,

多好的,制度,方法,也沒有用。


詩云:

詩經,大雅,假樂篇,說: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小心,

小心,不要,出錯,


永遠,

永遠,都不可以忘記,


治理,

天下,國家,百姓,


一定要,

依循著,古聖先王的,規矩,章法,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從來,

沒有,因為,


謹守著,

古聖,先王的,規矩,章法,行政,


而有,大過失的,君王。


這是,

絕對,絕對,不可能的呀。



這一節,


孟子,

談到,行仁,的重要,


有而不用,知而不行,


有,也等於,沒有,

知道,也等於,不知道。


仁心,

佛心,本性,


人人本有,人人本知,人人本能。


但是,

大部分的人,迷,而不知有,


還有,

更大,一部分的人,


知有,

卻是,昧,而不肯行,不敢行。


仁,是什麼?

每個人,本有的,天心,本性。


佛,是什麼?

覺者,覺悟,開悟的人。


道,是什麼?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發現,

自己的,良心,本性,


依照,

自己的,天心,本性,做人,做事。


這樣,

就是,有道,了。


佛心,

覺醒,的人,


知道,

自己,是,佛,


走一條,

自己,本來,做佛,成佛的路,


這樣,

就是,修道,了。


至於,

辦道,行仁政,


孟子,

強調,一定要,


遵循,

從上以來,古聖,先王的,章法制度,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聰,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仁政,仁行,


早有,

古聖,先王,為我們立下典範,


但是,

我們,為什麼,不肯依循呢?


我們,

不走,仁政,仁行的路,


我們,

又走出了,什麼樣的路呢?


人,

不依照,仁心,本性而行,


離開,道,

我們,又是,去了哪裡呢?


人,

不在,道,中,在哪裡?


在,劫,中。


個人,如此,

社會,國家,天下,也是,如此。


所以,

天下溺,援之以道。


天下,如此,

國家,社會,家庭,個人,也是如此。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我們,

修道,辦道,


可是,千千萬萬,要有規矩啊。


遵祖祖相傳之規﹒依師師相授之法,

以天命為重,以佛法為尊,

以普渡為心,以善言為寶,

以賢才為命,以規戒為法,

尊師,要敬;重道,要誠,

佛規,要嚴;道念,要真,

志向,要高;齋戒,要精, 

行持,要好;榜樣,要正,

度量,要廣;品行,要端,

處世,要公;八德,要守,

五常,要行;有過,要改,

天恩,要報;誓愿,要了,

敬上,愛下;忍讓,謙恭,

任勞,任怨;捨己,為人,

抱道奉行,實心懺悔,

照此而行,修道,可成矣。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310,

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十章,之二,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十章,之二,


曰:

是何傷哉?

彼身織屨,妻辟纑,以易之也。

曰:

仲子,齊之世家也。

兄戴,蓋祿萬鐘。

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

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

辟兄離母,處於於陵。

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

己頻顣曰:惡用是鶂鶂者為哉?

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

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

出而哇之。

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

以兄之室則弗居,以於陵則居之。

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

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曰:

匡章,說:


是何傷哉?


房子,誰蓋的,或是,粟米,誰種的?

這個,又有什麼關係呢?


彼身織屨,妻辟纑,以易之也:


這些,

全都是,陳仲子,自食其力,


自己,編草鞋,

妻子,緝績練麻,所換來的啊。


曰:

孟子,說:


仲子,齊之世家也:


陳仲子,


出生在,

齊國,一個,世代為官的家族裡,


兄戴,蓋祿萬鐘:


哥哥,

陳戴,每年,有一萬鐘,的俸祿,


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


他認為,

哥哥,的俸祿,是不合義理的, 


所以,不肯受用。


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


認為,

哥哥,住的房子,也是不合義理的,


所以,不肯居住。


辟兄離母,處於於陵:


所以,

為了,避開,哥哥,


離開,母親,

自己,搬到了,長白山,隱居,


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


有一天,

他回家,探望,母親,


剛好,

遇到,有人,送了,一隻鵝,


要給,

他的,哥哥,當禮物,


己頻顣曰:惡用是鶂鶂者為哉?


他就,

皺起了,眉頭,說:


要這個,

鶂鶂叫,的東西,用來,做什麼呢?


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


過了,幾天,


他的,

母親,殺了,這隻鵝,給,陳仲子吃,


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


剛好,

哥哥,從外面,回來,看見了,


就對,

陳仲子,說:


這個,

就是,那個,鶂鶂叫,的東西啊,


出而哇之:


陳仲子,

聽完,走到,門外,


把剛才,

自己,吃的,全都,嘔出來了,


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


這樣,

母親,給的食物,不吃,


太太,

緝麻,換來的食物,就可以吃,


以兄之室則弗居,以於陵則居之:


因為,

是哥哥,住的房子,所以,就不住,


認為,

於陵,的房子,才是,可以居住的,


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


請問,

食物,居室,何罪呢?


像是,

陳仲子,這樣的,思維,和做法,


可以,

推行,到,全天下嗎?


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如果,

天下人,都像,陳仲子,一樣,


大概,

只有,像似,蚯蚓,


才能,

完全,表現,陳仲子,的操守吧。



修行,

有一句話,說: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林。


真正的,道,

不在,寺廟裡,卻在,生活中。


清高,

絕對,不算是,壞事,


但是,

自命清高,而把別人,都看濁了,


離群索居。


這樣,

並不是,真正的,修行,修道,


修道,

當然,不能,同流合汙,


所以,

道場,佛桌,佛像,


常常,

會看到,仙佛,菩薩,坐在蓮花上,


為什麼,要用蓮花呢?


因為,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問題,是,


蓮花,

長在哪裡呢?


蓮花,

長在,污泥裡。


世間,

如果,沒有,苦難,


請問,

菩薩,如何,救苦救難呢?


燭光,

在太陽底下,沒有意義,


但是,

千年暗室,一燈能破。


一個,

真正的,覺者,


不會,

厭惡,愚迷的人,只是,悲憫。


因為,悲憫,


所以,

才會,伸手,救渡。


我們,

為這,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


我們,

可別,忘了。


白陽修士,


我們,

火宅,修行,火中,栽蓮。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


我們,

借假修真,藉事練心,借眾修己,


我們,

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我們,

苦海,駕,法船,


我們,

聞聲救苦,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309,

孟子,滕文公篇,全篇完。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十章,之一,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十章,之一,


匡章曰:

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

居於陵,

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

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

匍匐往將食之,三咽,

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孟子曰:

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

雖然,仲子惡能廉?

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

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

抑亦盜跖之所築與?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

抑亦盜跖之所樹與?

是未可知也。




匡章曰:

齊國人,匡章,對孟子,說:


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


我們,

齊國的,陳仲子,


難道,

不是一個,真正的,廉潔之士嗎?


陳仲子:

本名,陳定,字,子終,

是,齊國,著名的思想家、隱士。

其先祖,為,陳國公子,陳完,

因為,躲避戰亂,逃到齊國,改為田氏,

所以,陳仲子,又叫,田仲。 

因見其兄食祿萬鍾,以為不義,故避兄離母,

又先後,

堅辭不受,齊國大夫、楚國國相等職,

先遷居於陵,后隱居長白山中,

以幫人,灌溉園圃,維生,

以示,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

最終,飢餓而死。

著名詩人,陶淵明,有詩讚曰:

至矣於陵,養氣浩然。蔑彼結駟,甘此灌園。

陳仲子,

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反對,驕奢淫逸,

提倡,廉潔自律,整頓世風,純潔社會。

他的主張,影響很大,

齊王,請他到稷下學宮講學。

他的學說,

自成一家之言,被稱為「於陵學派」,

荀子,

曾把他,列為,戰國時六大家代表人物。



居於陵:

陳仲子,隱居,在長白山中,


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


因為,

連續,好幾天,沒有進食,


餓得,頭昏眼花,


竟然,

眼睛,也看不見了,耳朵,也聽不到了,


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


門外,

井邊上,有一棵,李樹,


有一顆李子,

被蟲,吃了一半了,掉了下來,


匍匐往將食之,三咽:


因為,

餓的,沒力氣,


他,

爬到,井邊,想要,喝水。


摸到,

這顆,李子,三口兩口,把它吃了,


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因為,

有了,這點,食物,


然後,


耳朵,

才又能,聽見了,


眼睛,

也終於,又能,看見了,


孟子曰:

孟子,聽完,說:


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


我看,

在齊國,的士人,裡面,


陳仲子,

可說是,手指裡面的,大拇指吧。


雖然,仲子惡能廉?


雖然,是這樣,


但是,

你說,陳仲子,的廉潔,在哪裡呢?


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


如果,

以你,剛才,對陳仲子,的描述,


那麼,

他跟,蚯蚓,有什麼不同呢?


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


蚯蚓,餓了,


不也,

吃著,腐葉的泥巴,地裡的水嗎?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


我想,

請教你,一個問題,


陳仲子,

現在,隱居,所住的,房子,


請問,


是由,

清高的隱士,伯夷,所建造的呢?


抑亦盜跖之所築與?


還是,


像是,

盜跖,那樣貪婪的人,所建造的呢?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


陳仲子,

所吃的,粟米,


請問,


是由,

清高,有如伯夷的人,所種的呢?


抑亦盜跖之所樹與?


還是,


貪婪,

有如,盜跖,的人,所種植的呢?


是未可知也:


這個,


大概,

就是,陳仲子,所沒有注意到的吧。


本章,

未完,待續。


這一節,


孟子,

想要,談的是,


修行,

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曾經,

釋迦摩尼佛,也修過,苦行,


日食一粟。


餓到,皮包骨,

差一點,就把自己,餓死了。


瀕死,邊緣,

釋迦摩尼佛,才清楚地,知道,


苦行,

絕對,不是,終究之道,


中道,

才是,這個世界,自然的現象,


修道,

不是,離群索居,而是,入世生活。


餓死,

不是,真正有德性的人,


吃飽,

為人類,為社會,做出貢獻,


這個,

才是,德性, 


才是,

我們,人身,的意義和價值。


修道人,

不但,不可以,讓自己餓死,


還要,

窮盡,自己的,智慧,能力,


去讓,


天下,百姓,

人人,都有飯吃,都不會餓死。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308,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九章,之三,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九章,之三,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

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公明儀曰: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

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楊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

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

吾為此懼。閑先聖之道,距楊墨,

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作於其心,害於其事,

作於其事,害於其政,

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詩云:

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

我亦欲正人心,

息邪說,距跛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

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孟子,

接著,說:


現在,

聖王,正道,不見了,


諸侯,

任性,放肆,


各國,

家臣,弒君,僭位稱王,胡作非為。


士人,

百姓,批評,王政,


於是,

各種,輿論,邪說,到處橫行。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楊朱,

墨翟,的學說,


普遍,

受到,天下人,的歡迎,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這樣,

積非,成是,


所以,

天下,的言論,或是,觀點,


不是,

歸向,法家,楊朱,的說法,


就是,

偏向,墨家,墨翟,的主張,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


法家,

楊朱,的主張,


善用,

人性,的弱點,作為,基礎。


依照,

這樣,的思維,天下,是無君的,


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墨家,

墨翟,的主張,


兼愛,

是一個,沒有分別的,愛。


這樣的,愛,


缺乏,

人性,本來的,綱常,倫理,


愛人,

就跟,愛自己的父親,一樣,


這樣,


也就,

沒有,父子之親,父子之情了。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一個人,

目無尊長,心中,沒有,父母,


這樣,

還能,算是,人嗎?


這樣,

人,跟禽獸,不就,越來越近了嗎?


公明儀曰:


所以,

魯國,賢達,公明儀,說: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


君王,

王宮,的廚房裡,


有著,

使用不完,被丟棄的,肥肉,


馬廄裡的,馬,

一隻隻,養的,肥肥,胖胖的,


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但是,

天下的百姓,一個個,面有飢色,


荒郊,

野外,到處,都看得到,餓死的人,


這樣,

簡直,就是,


君王,

帶領著,牲畜,野獸,吃人了。


楊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


楊朱,

墨翟,的學說,如果,不能夠停止,


那麼,

孔子,聖人的道,就不能夠彰顯。


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


這些,

非道,不正的,邪說,


將會,

遮蔽,天下,百姓的視聽,


引導,

百姓,走一條,非道,的小路,


這樣,

就像,烏雲蔽日,一樣。


聖人,

明君,仁義的道路,也被堵塞了,


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


君王,

道德,仁義的路,一旦,阻塞了,


就難免,

要帶著,野獸,牲畜,吃人了,


野獸,

畜牲,比人,還要珍貴了,


一旦,

獸性,大於,人性,


那麼,

這個,天下,人,就要吃人了,


吾為此懼:


孟子,說:

我實在,為此擔憂,為此煩惱。


閑先聖之道,距楊墨:


所以,

我才,主張,先王,聖人之道,


抵抗,

楊朱,墨翟,的學說,


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企圖,

阻止,那些,


狂狷,

放肆,不當的言論,非道,不正的學說,


使他們,

不能,興風作浪,以正,天下視聽。


作於其心,害於其事:


因為,


人心,

一旦,有了,偏邪不正,


那麼,


選擇,

或是,所做的事,也會,偏邪不正,


作於其事,害於其政:


君王,

如果,人心,偏邪,


一旦,

選擇,錯誤,做事不正,非道而行,


苛政,猛於虎。


那麼,

天下,百姓,就要,深受其害了。


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


相信,

就算,明君在世,聖人再來,


大概,

也要,同意,我,所說的話吧。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以前,


因為,

大禹,治水,天下,才能夠太平,


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因為,


周公,

打敗了,蠻夷,趕走了,野獸,


人民,

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因為,

孔子,作春秋,


那些,

弒君的,亂臣,殺父的,賊子,


才知道,

有所,忌憚,不敢,造次,妄為。


詩云:

詩經,魯頌,閟宮篇,說:


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邊境上,


來犯的,

西戎,和,北狄,是應該,討伐的,


野蠻的,

荊國,和舒國人,是應該,懲戒的,


這件事,

非我莫屬,我是,責無旁貸的。


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


那些,

無父,無君,的蠻夷,


是周公,

義憤填膺,責無旁貸,所要討伐的,


我亦欲正人心:


我,孟軻,

也,想要,端正,天下,人心,


息邪說,距跛行,放淫辭:


息邪說:

撲滅,非道,不正的邪說,


距跛行:

導正,錯誤,偏離的軌道,


放淫辭:

斥責,放蕩,不實的言論,


以承三聖者:


繼承,

以往,聖人,


大禹,

周公,孔子,安定天下,的大志。


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世人,

因為,不明,


難免,

說我,「好辯」。


但是,

現在,你知道嗎?


捨我其誰,責無旁貸。


「我實在是,不得已啊。」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能夠,

明辨,真道,仗義執言,


排斥,

楊朱,墨翟,學說的人,


這樣的人,


才是,

真正,繼承,聖人事業的人啊!


第九章,完。


西洋,

有句,諺語,說:


真理,是聽到的人,就有,責任。


責無旁貸。


知道,

有道,明白的人,不做,不堅持,


難道,

要讓,不知道,不明白的人,來做嗎?


知道,

不行,有道嗎?


捨我其誰?


所以,

孟子,說: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我們,

修道,辦道的人,


今日,

讀完,本章,


不知道,

能不能,也有,這樣的擔當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307,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九章,之二,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九章,之二,


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壞宮室以為污池,民無所安息,

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

邪說暴行又作,

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

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

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

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書曰:

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

佑啓我後人,咸以正無缺。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

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

孔子懼,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等到,

堯,舜,禹,死了以後,


聖人,

明君,的大道,就逐漸,衰微了。


繼之,

而來的,是,


一代,

比,一代,更加,殘暴的君王。


壞宮室以為污池,民無所安息:


他們,

圈地,毀壞,民房, 


只為了,

建設,自己,遊樂時,更大的水池,


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


他們,

收取,百姓,耕種的,良田,


讓它,

變成,種植草木,長養鳥獸的林園,


百姓,

流離,失所,衣,食,沒有著落。


邪說暴行又作:


世間,

無道,到處,都是,邪說,暴行。


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全國,

到處,叢林,草木,深水,大池,


本來,

遠離,在森林,大海的,猛禽,野獸,


現在,

又重新,靠近,過來了。


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


等到了,

商朝,紂王,的時候,


這個,

天下,已經是,亂到了,極點。


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


於是,

周公,輔佐,哥哥,周武王,


消滅了,

商紂王,又討伐了,奄國,


用了,

三年,的時間,


終於,

打敗了,助紂,為虐,的奄王,


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


追殺,

紂王,寵臣,飛廉,直至,大海之濱。


盡滅,

紂王,之餘虐,約有,諸侯,五十個。


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又把,

虎,豹,犀,象,等野獸,


驅逐,

出境,趕到,森林,的深處。


這樣,

天下,才又,回歸於,安定。


百姓,

雀躍,歡喜地,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書曰:

書經上說:


丕顯哉,文王謨:


哇!

真是,偉大,啊!


文王,

的言行,德範,


多麼,

光明,璀璨,多麼的,偉大呀!


丕承哉,武王烈:


哇,

多麼,重要的,傳承啊!


武王,

的豐功,偉業,


真是,

彪炳,輝煌,多麼,轟轟烈烈呀!


佑啓我後人,咸以正無缺:


佑:


庇蔭,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傳承,

文王,武王,光明的,聖火,


啟我後人:


為我們,

這一群,子孫,後代,


開啟了,


一條,

正大,光明,圓滿無缺,的大道。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


這樣,

經過了,幾百年,


世運,

又衰微了,道德,也敗壞了,


邪說,

暴行,再度,興起,


這個,

社會,又再次,動盪,不安了。


臣弒其君者有之:


人臣,

犯上,殺君,的事情,發生了,


子弒其父者有之:


孩子,

不孝,甚至,殺父的事情,也有了,


孔子懼,作春秋:


孔子,

為這,日漸敗壞的人心,擔憂,


決定,

要為,這段, 黑暗的,歷史,


留下,

一個,明辨善惡,真實的,記錄,


所以,

孔子,開始,編寫,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春秋,

這個,本是,


史官,

對於,天子,行政,真實的紀錄,


但是,

現在,臣弒其君,


所以,

各國,史官不正,顛倒,黑白,


這個,

歷史,以後,要怎麼交代呢?


所以,


孔子,

冒著,生命的危險,作春秋,


企圖,

分辨,忠奸,還原,歷史,的真相。


是故孔子曰:

因為,這樣,所以,孔子,說: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將來,

世人,如果,認識我,


可能,

就是,因為,這一部,春秋吧!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將來,

世人,如果,要怪罪我,


大概,

也是,因為,我這一部,春秋吧!



這一節,


孟子,

想要,告訴,公都子,的是:


聖人,

仙佛,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世間,


往往,

選擇的,都是,最混亂,的時代,


以前,

堯,舜,禹,如此。


商湯,

文王,武王,周公,也是如此。


孔子,

或是,耶穌,也一樣,


寧可,

犧牲,性命,


也要,

背起,自己,真理的,十字架,


就算,

生命,受到威脅,


甚至,

可能,成為,歷史的,罪人,


孔子,

還是,選擇,堅持,做到底,


所以,

孟子,想要,說的,是:


我,

也是,一樣的。


現在,

世人,說我,好辯,


但是,

這個,世界,


永遠,

都會,需要,


一個,


能夠,

為道,堅持,說出,真話,的人吧!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