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十二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十二章,

子曰:

文,莫,吾猶人也,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子曰:

孔子,自謙的說:

文,莫,吾猶人也,

文:是文章,學問,

莫:是沒有,

猶人:是趕上別人,

談到,文章,學問,

我,雖然,沒有,

但是,還算是,能夠,趕上別人,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君子: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躬行君子:

躬行:實踐,身體力行,

做為一個君子:知命,立命,了命,

躬行君子:

用現代的語言,

是,信,愿,行,證,

求道,學道,修道,講道,辦道,

未之有得:

談到了,

躬行,君子,

學也好;修也好;辦也好,

這些,我恐怕,

就,連,一個,也還沒有做好,

孔子,

以自勉,勉勵我們,

文章,

知之,不難,

知道的,告訴不知道的,

不知道的,馬上,就趕上了,

但是,

難在,躬行,君子,

知「道」而行,修道,正己,

依「道」而行,辦道,成人,

孔子說:

這件事情,連他本身,也還沒做好,

但是,

希望大家,要往這個方向,努力,

否則,儒學,道學,

最後,

就會,變成,文章,知識之學,

知,而不行,

應該是,學者,普遍的通病,

孔子,不忍苛責,

責人,

先行,責己,

提醒學者,知識文章有何困難?

一個人,

有沒有「文章」,

不是,

知,不知道,文章,

而是,

文章,有沒有,在他的身上作用,

我們,一起,

學「儒」,一段時間了,

我們,增加的,

是「儒學」,還是「儒行」呢?

我們,

能不能,

把我們的「學」,

也,付諸於「行」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8,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十一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十一章,


子與人歌而善,

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子與人歌而善,

善:美好,

孔子,

和人一起唱歌,

聽到,別人的歌聲,非常的美好,

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反之:再唱一遍,

孔子,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

和之:輕輕地,和其聲,

然後,靜靜的欣賞,輕輕的和聲,


談到音樂,

我們,常常說,知音難覓,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孔子說: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偶而,

聽到了,別人美好的歌聲,

剛才,

一起唱歌,沒注意聽,

現在,

請他,再唱一遍,

讓大家,一起欣賞,他歌聲的美好,

然後,

輕輕的,隨和著歌聲,

大家,開心的,和樂的,融成一片,

嗯~

這,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7,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十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十章,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

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陳:國名,陳國,

司敗:

陳國的官名,主管刑法,
相當於,魯國之「司寇」之職,

昭公:

魯國,
第二十四代君主,
姓姬,名稠,昭,是諡號,

孔子,周游列國,到了陳國,

陳國,的司敗,

陳國,的刑法官,問孔子說:

魯國的先君,

魯昭公,是一個知禮的人嗎?


孔子曰:知禮,

孔子,回答說:是的,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巫馬期:

孔子,的弟子,
姓巫馬,名施,字子期,

小孔子,三十歲,

孔子退:孔子離開以後,

陳司敗,
揖請,巫馬期進來,並且告訴他:


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黨:結黨,營私,互相袒護,


吾聞,君子不黨:


我聽說,

一個君子,是不會袒護,營私的,


君子,亦黨乎?


像,你的老師,

孔子,這樣的「君子」,

對於,自己的國君,所犯的錯誤,

還是,會有偏袒的,不是嗎?


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按照,周禮的要求,同姓不婚,

但是,

魯國的先君,魯昭公,

卻迎娶了,同為姬姓的吳國公主,

因為,魯昭公的任性,

魯國人,

不稱吳國公主,為姬,而用「子」,

世人,私底下稱之為,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你的老師,孔子,

卻,還跟我說:

魯昭公,是一個,知禮的人,

魯昭公,

如果是,知禮的,那麼,

請問,這天下,

還有,哪個人,是不知禮的呢?


巫馬期以告:


巫馬期,

把陳司敗,對他,所說的話,

回來,向孔子,報告了,


子曰:

孔子,聽完了,對巫馬期說:

丘也幸:

我,孔丘,實在是,太幸運了,

茍有過:

如果,我有了,過錯,

人必知之,

別人,必定會,來告知我,提醒我,


本章,看起來,好像是,

孔子,

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讓陳司敗,

透過自己的學生巫馬期,

來加以指正,

而且,

孔子,

對於,別人

願意,指正,自己的錯誤,

不但,不生氣,

甚至,還特別的,感到慶幸呢!

這是,一般的註解,

但是,

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後學,想要,把它還原一下,

其實,

孔子,從一開始,

就完全了解,陳司敗的問題,

魯昭公,是什麼樣的人,

孔子,

又怎麼會,不清楚呢?

只是,

孔子,並不想,

與陳國司敗,討論自己的國君之短,

所以,

孔子,「選擇回答」,「知禮」,

這個,回答,

果然,

堵住了,陳司敗的悠悠之口,

奈何,

討了一頓沒趣,

陳司敗,還是,不肯罷休,

孔子,離開後,

他又把孔子的學生,巫馬期找來,

這一次,

他選擇,直接,攻擊孔子,

他說,

孔子,的行為,就是在「護短」,

實在,一點都不像個「君子」,

對於,

這樣一個,不知「禮」的人,

孔子,

一點,都不生氣,

他選擇,

告訴學生的是,

你看,我多麼幸運啊,

我,一有過錯,

別人,就一定會,來指正我呀,

這是,一場,

孔子,非常精彩的「身教」,

教什麼?

謠言,止於智者,

這句話,在道場中,非常的重要,

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到了,國外,

外國人,

批評,我們,自己的國君,

說我們的國君,

不賢德,失「禮」,不知禮了,

我們,該怎麼辦呢?

禮記,坊記篇說:

善則稱君,過者稱己,則民作忠,

善則稱親,過者稱己,則民作孝,

推功於上,攬過於己,

這就是,孔子的,「以身示道」,

從答陳司敗問,開始,

孔子,

一直,「忍辱」到最後,

仍然,

不為,自己辯白,

這就是,孔子的境界,

這場「身教」,

描寫的,可真是淋漓盡致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6,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九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九章,

子曰:

仁遠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 

孔子說:

仁:

仁道,仁德,仁義,

遠乎哉:

離我們,很遠嗎?

我,欲仁:

我,想要,有仁德,

斯仁至矣:

所以,

這個,仁德,就在眼前!

我欲仁:

我,想要,行仁義,

斯仁至矣:

所以,

這個仁義,就在,我的身上,

這是,孔子,自誇嗎?

當然,不是!

這個,我,

不是,孔子,而是「我們」,

孔子的意思,是:

仁,

離我們,遙遠嗎?

只要,我們,願意,當下即是,

那麼,

仁,是什麼呢?

仁:果仁也,

果:一定有「仁」,

仁:可以長樹,開花,結果纍纍,

仁:就是,果,之天心,本性也,

故,

仁,字,有另一個寫法,是,天,

這個「仁」,

在萬物的身上,也在「人」的身上,

孔子說:

天命,之謂「性」,

人,「身」,是,父母所給,

但是,

人,「命」,卻是,自天而來,

這個,「命」,

自天而來,就叫做「天命」,

中庸,稱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聖人:

知「仁」,明「道」,見「性」,

所以,

孔子,講「仁」,存心,養性,

老子,講「道」,修心,煉性,

佛家,講「佛」,明心,見性,

仁,道,佛,

一直,都是,

人人本有,人人本知,人人本能,

但是,

不知道,為什麼?

人,卻,越學,離「祂」越遠,

學「仁」的:

仁遠,仁是仁,我是我,

學「道」的:

道遠,道是道,我是我,

學「佛」的:

佛遠,佛是佛,我是我,

所以,

孔子,強調,

我,是「仁」;仁,就是「我」,

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不遠人,

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重點,在於,

我們,願不願意,

我們,到底,要不要,

我欲仁,

是,因,是條件,

斯仁至矣,

是,果,是「我欲」的結果,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成佛,

是要不要,是願不願意,的問題,

清朝,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云:

入道要門,發心,為首,

修行急務,立願,為先,

佛家云: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什麼意思?

心,人人都有,

心,一念「覺」,眾生是「佛」,

心,一念「迷」,佛是「眾生」,



有人,問後學,

一貫道,是什麼意思?

後學,說: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道,在自身,身外,無道,

一以貫之,是:

今天做,明天做,天天做,

一貫道,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子曰:

仁,遠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前賢啊!

您,欲,不欲仁呢?

仁,道,佛,

欲,則有,不欲,則沒有,

不欲「仁」,

您,「欲」什麼呢?

小心喔!

欲,什麼,就會「有」什麼喔 !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5,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八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八章,

互鄉,難與言,

童子見,門人惑,

子曰: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

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互鄉,難與言,

互鄉,

這個地方,有惡名,

互鄉的人,普遍兇惡,不講道理,

互鄉:

用現代語言,就叫做「黑社會」,

難與言:

難以溝通,很難教化,

童子見,門人惑,

童子:未滿十六歲,

有一天,

有一個,互鄉的年輕人,

前來,求見孔子,想跟孔子學習,

孔子,

竟然,接見了他,

這件事情,讓弟子們,感到疑惑,

怎麼!

聖人,一般的老師,

現在,竟然,

要收,互鄉的「小流氓」為徒嗎?

子曰:

孔子,

看看,大家的表情,

然後,肯定的,告訴大家: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與:

我贊許,

其進也:

一個人,走上進的路,

不與其退也:

我,不贊許,一個人的墮落,

唯何甚?

你們,認為,

這樣做,有什麼,過分的嗎?

唯何甚?

你們,為何,會這麼訝異呢?

人,潔己以進,

潔己:

洗淨,自己的污穢,

人,潔己以進:

這個人,

他,洗淨,自己的污穢,以求上進,

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與:接受,贊許,

與其潔也:

我接受他,贊許他的是,

現在,他,已經,洗淨自己了,

不保其往也!

保:是保留,

不保其往也!

現在,

他已經,洗淨自己了,

我們,又何必保留,他以前的污穢啊!

這一章,

我們,看到了,

孔子的,教學態度,有教無類,

它是,建立在,

一個人,

是否願意,潔身上進,的基礎上,

同時,

我們,也看到了, 

實踐,有教無類,是需要勇氣的,

一個,

真正的老師,

要有,

為學生,擋風遮雨,的勇氣,

因為,

這樣,的承擔,

才有,機會,讓學生,勇敢,

因為,

這樣,的承擔,

才有,機會,讓學生,明白,

什麼,

才是,真正的,「真理」,

然後,

才有,機會,浪子回頭,金不換,

如果,

這,世界上,

沒有,這樣的老師,

那麼,我們,

又如何期望,會有這樣的學生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4,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七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七章,

子曰: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多見,而識之,

知,之次也,


子曰:

孔子,自謙說: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

蓋:大概;或許,可能,

有:有人是,

不知,而作之者,

不知「道」,而「自創其道」,

我無是也,

我,不這麼做,

本篇首章,孔子即說,「述而不做」,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聞:是門裡的耳朵,

外在的耳朵,

只能「聽」,不能「聞」,

門裡的耳朵,才是真正的耳朵,

多聞:

不只是,多聽,而是,多方探究,

擇其善者而從之,

再加一句,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樣,

大家,有沒有一點,似曾相識,

擇:
是有所選擇的,

其善者:

真,善,美,

事間萬物,真而善,善而美,

非真則偽,偽則不善,不善則不美,

其「善」者:

其「真」者也,真理,真道也,

而從之,

就,依循祂,就,跟隨祂,就從事祂,

多見,而識之,

眼見為憑,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見:

不只是「看」,而是,親身體驗,

多見:

多行,多做,則心有所見地也,

而識之,

事情,總是越做,越明白,

就像爬樓梯,上了一層,又一層,

知,之次也,

知:智慧也,

是,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知:是知「道」,

道:

是「理」的深深處,

是「德」與「知」之總本源,

之次也:

雖不中,亦不遠矣,

知,之次也:

一個人,

能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能多見,而知之,

雖然,還不知「道」,

但是,距離「道」,已經,不遠了,

這一章,

是孔子教育的慈懷,

每個人,資質不同,

或,生,而知之,

天生,而知「道」者,少之又少,

或,學,而知之,

大部分的人,

都是,透過「學習」,而知「道」,

或,困,而知之,

還有,一部分人 

天生,受到很大的障蔽,

連學習,都受到很大的困難,

但是,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家,

學一次,就會,

我要學,一百次,才會,

人,十能之,己千之,

人家,

做十次,就能做到,

我,要做一千次,才能做到,

可是,

不管是,一次,就學會,

還是,經過了,一百次,才學會,

其知,一也,

這樣的,知「道」,是一樣的,

這樣的「會」,是一樣的,

人,十,能之,己,千之,

不管是,

做了十次,完成的,

還是,要做了一千次,才完成的,

及其成功,一也,

十次完成,也好,

一千次,才完成,也好,

等到,他們完成了,

這個「完成」,是沒有不一樣的,

孔子,強調的是:

自己是,

述,而不作者,

是,知,之次者,是,學,而知之者,

我,做得到,

大家,一定也可以,做得到,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3,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六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十六章,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釣:竹竿,細絲,釣鉤,釣魚,

綱:設網補魚,

弋:古人以生絲繫於箭上射鳥,

後學認為,

弋:這個字,比較像彈弓,

宿:住宿,棲息中的鳥,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孔子,

會釣魚,願者上鉤,

但是,

從來不用,阻流設網來捕魚,

孔子,

用繫絲的箭,射鳥,

但是,

歸宿,棲息中的鳥,孔子不射,

孔子,

不絕流,不設網,

遵守的是,現代環保的遊戲規則,

要為大地,留一片生機,

弋不射宿,

不打擾,棲息中的動物,

這是,

人類,應遵守的第二個遊戲規則,

讓睡覺的萬物,

在大自然中,都能平安的好好休息,

當然,

按今日,後學的角度,來看,

全人類,

如果能夠,素食,

並且,停止對所有生命的攻擊,

讓所有的生命,都回歸於自然之道,

那樣,

應該,比較能明白,孔子的本意,

素食,

吃飯,是一件小事,

但是,如果全人類都做到了,

萬物,

將立刻,從災劫中解脫,

因為,

自然界中,最大的災劫,

就是,人類,大量的殺生,食肉,

希望能,

早日喚起,人類,對生命的尊重,

人類,

如果,不能遵守,

大自然,這最基本的法則,

最後,

人類,

必將,自食惡果,

在最大的災難,來臨前,

後學,希望,這一切,都來得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