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四章,

 論語第七,述而,第四章,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之燕居,

燕居:

或作晏居,是安居,閒住的時候,

子之燕居:

是孔子,居家生活,安閒的時候,

申申如也,

身心安舒,自由自在,

夭夭如也,

身心愉快,光明正大,

子之燕居,

是孔子,獨處,

獨處,是和自己相處的時候,

其實,

人,一輩子,都在學習,

如何「獨處」;如何,跟自己相處,

下班了,

離開,群眾;放下,身外的名位,

回到,「家」裡,

我們試著,跟「自己」,相處看看,

觀自在菩薩,

我,是我自己的「觀察者」,

真實的,
看見「自己」,
在思,在想,在言,在行,在動,

申申如也否?

有無,恐懼?

是否,身心安舒,自由自在呢?

夭夭如也否?

有無,顛倒夢想?

是否,身心愉快,光明正大呢?

子之燕居,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如是,凡夫,則不然也,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30,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章,

論語第七,述而,第三章,

子曰: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
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曰:

孔子說:

德之不修:

德:是道德,

富,潤屋,德,潤身,

德:

是有「道」之,身,

是有「道」之,心,

是有「道」之,言,

是有「道」之,行,

修:是修行,

修者:改也,

行者:前進也!

修行者:正「道」,而行也,

德之不修:道與德,修而未及至善也,

學之不講:

講:是講求,講究,

學而既知,然不講究,行不嚴謹也,

曾子曰:傳,不習乎!

講,是講學,傳揚真理也,

學之不講:

學而既知,未使所學,造福萬民也,

聞義,不能徙:

徙: 遷移,改變也,

明白了義理,卻不能真實的實踐,

知「道」,還不能真實的做到,

人,

有惰性,很強,很強,

總是,找理由,總是,找藉口,

總是等待,等待明天,等待下一次,

不善,不能改:

發現了過錯,仍未能確實的改正,

能改過,
但,不能徹底,
常常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

是吾憂也!

這就是,我全部的煩惱啊!

前賢啊!

我們的煩惱,

或者說是,我們的修行,

是不是,也跟孔子一樣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29,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二章,

論語第七,述而,第二章,

子曰: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何有於我哉?

子曰:

孔子說:

默而識之:

反覆的練習,默默的,記在心裡,

識之:

是,

擇其善者,而從之,

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也,

學而不厭:

厭:
是飽了,夠了,嫌棄了!

學而不厭:

君子終日乾乾,

不斷的,學而時習,永不厭止!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誨人不倦:

悔:就是教悔,教導,

以身教之,以言導之,永不倦怠!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師徒情,
永遠,不放棄,
任何一個,想學習的人,

父子心,
不管,自己,有多累,
不管,已經,有多辛苦,

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

沒了,這就是我了,

除了這些,我又還有什麼呢?

認識孔子,不難,

學習孔子,
或者,成為孔子,才是本篇之重點,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28,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一章,

論語第七,述而,第一章,

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竊比於我老彭,

孔子說:

述而不作:

這個,道,
是從上以來的,不是我自創的,

我,孔丘,
只是,一個傳承者,一個闡述者,

信而好古:

我,
信仰「道」,
而且,非常喜歡,這個古「道」,

竊比於我,老彭,

竊:是私下,

比:是親近,是學習,

我常常會,
私下,去親近,
老子之「道」、彭祖之「德」,

老彭:

老子,彭祖,
都是,神仙級的人物,

老子:

孔子,
問禮於老子,有「猶龍之嘆」也!

彭祖:

據說,
彭祖,是一部,
活了,八百二十歲的「活經典」,

孔子,
說這些話,只是自謙嗎?

沒有人知道,

孔子,
這幾句話,到底,想要強調什麼呢?

孔子,

述,而不作,

想要強調的是,道有「道統真傳」,

信,而好古,

想要強調的是,道有「天命真傳」,

竊比於我老彭,

想要強調的是,道有「心法真傳」,

對照,六祖壇經云:

教,
是先聖所傳,
不是,惠能自智,
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
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別,

後學,這話,

大概,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實在,對不起!

述而,

新的一篇,就這樣,又開始了,

易經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從「學而」,到了「述而」,

這一篇,

我們將會,親近的,認識孔子,

自述的孔子,

或者說是,

論語作者群,心目中的孔子,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27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論語第六,雍也篇,第二十八章,

論語第六,雍也,第二十八章,

子貢曰: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可謂仁乎?

子曰: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堯舜,其猶病諸!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曰:

子貢問老師:

如有,博施於民:

如果能,行廣大的布施於百姓,

而能濟眾:

而且能,救度眾生,出離苦海,

何如?

怎麼樣啊?

老師,您覺得如何啊?

子曰: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孔子,笑著說:

何事於仁:

這何止是,有仁德而已,

必也聖乎!

這必然是,聖人,在做的事了!

堯舜其猶病諸!

聖人,如堯舜,

其:
對於,
行廣大佈施,濟眾出苦,這件事,

猶病諸,

猶:是仍然,

病:是尚未痊癒也!

恐怕,也還沒做好呢!

猶病諸,

仍然,以此為「病」啊!

夫仁者,

一個仁者,一個有仁德的人,

己欲立,而立人,

自己,
想站起來時,
也幫助別人,使他先站起來,

己欲達,而達人,

達:是達到,是獲得,

自己,
想要達到的,
也幫助別人,使他先能達到,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能近取譬:

譬:是譬如,比喻的意思,

近:是不離自身,

能近取譬:

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將心比心,

可謂仁之方也已:

這樣,
就可以,算是,
有了,「行仁德」的方法了,

這樣,就是「辦道」了,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26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論語第六,雍也篇, 第二十七章,

論語第六,雍也, 第二十七章,

子曰: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民鮮,久矣!

子曰:

孔子,感嘆的說: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

能,做到「中庸」,

這樣,的德性,真是完美至極啊!

民鮮,久矣!

但是,

民鮮:

能中庸之民,已經很少了!

久矣:

無中庸之道,已經很久了!

中:

是中央一點, 圓心也,

庸:

和也,是和於中心一點,

是,常而不變的,道,圓周也,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人人本有,天命之謂性也,

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

人人本能,率性之謂道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節:是「合於道」也,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致中:

人,
回到中心一點,就是回歸於天,

致和:

人,
依中心一點運行,就是回歸於道,

就像,
地球,繞著太陽,
依著,一定的軌道運行,

天上的繁星,也都繞著,
宇宙的中心一點,運轉不已,

這就是,「中庸之道」,

致中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但是,能之者,少之又少了,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25,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論語第六,雍也篇,第二十六章,

論語第六,雍也,第二十六章,

子見南子,子路不悅,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南子,
是宋國的公主,
嫁給了衛國國君,是衛靈公的夫人,

南子,
喜歡,美男子宋朝,有私通之嫌,

衛靈公的太子,蒯聵,
聽到傳聞後,欲殺南子,失敗,
衛靈公驅逐太子,蒯聵,逃亡晉國,

公元前493年,
衛靈公,去世,南子,掌權,
立蒯聵之子輒,為君,是為衛出公,

公元前481年,

蒯聵,回國,
奪,其子之政權,而為衛君,
是為,衛莊公,並殺死了,南子,

蒯聵,
執政,僅三年,後被其侍臣所殺,

這是,衛國之亂,

南子,
幾乎是,衛國之亂源,
但是,
衛國,也幾乎是,南子之政矣,

子見南子,

南子,
極受,衛靈公的寵愛,
在衛國,她可以,呼風喚雨,

她,認為,
孔子,來到了衛國,
若想在,衛國,一展長才,
就必須,親近她,接受,她的幫助,

所以,
南子,召見了,孔子,

這個,
不是,一個正常的管道,

孔子,
應該,要拒絕,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
孔子,竟然,去晉見了,南子,

子路不悅,

對於,
孔子,去見南子的事,

子路,非常的,不以為然,

他認為,
孔子,已經違反了,基本的原則,

夫子,矢之曰:

孔子,
有點,百口莫辯,

矢之曰:

矢:是發誓言,

孔子說:

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否:否壞,

否:不口,無法解釋的,

予所否者,天厭之,

我所做錯的,就讓天,處罰我吧!

予所否者,天厭之,

我,不做說明,

若我違道了,就讓天,處罰我吧!

直至今日,

孔子,

為何接受,為何要見南子,

這件事,始終,還是一個,謎,

後世,胡言亂語的,很多,很多,

後學,粗淺認為,

孔子,

的重點,並不是,回答,子路,

因為,誓言,

並不是,孔子,回答學生的模式,

誓言,

比較像是,孔子的,自問自答,

聖人,也有不周延之處,

甚至,

聖人過多,賢人過少,凡夫無過,

聖人,於「過」,

並不逃避,而且,也絕不辯言,

孔子的意思是,

我個人,並無逾越之心,

但如果,世人,竟如此認為,

那就是我錯了,請上天處罰我吧!

其實,

我們修道辦道,

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

尤其是,「道高,毀來」,

別人,
總是,以「高標準」,來要求我們,

不過,
我們,不一定知道,這個標準,

於是,
很多的毀謗,批評,
就會,
莫名其妙的,來到我們的身上,

那真是,百口莫辯啊!

怎麼辦呢?

接受它吧! 

功,與過,
自有上天明白,自有上天定奪,

這也是,一種功夫,一種德性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