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九章,之一,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九章,之一,


公都子曰: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當堯之時,

水逆行,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

民無所定,

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

書曰:洚水警余。

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

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

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公都子曰:

學生,公都子,問孟子,說: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別人,

都說,老師您,喜歡,辯論,


請問,

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曰:

孟子,回答,說: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我,

怎麼會,喜歡,辯論呢?


因為,

天下,已亂,我實在是,不得已啊。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天下,

自從,有人類以來,已經,很久了。


治世,

過後,就有,一代的,混亂。


混亂,

過後,又有,一代的,太平,治世。


世界,

就這樣,交替,循環著。


當堯之時:


最早,

以前,在帝堯,的,那個時代,


水逆行,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


大水,

受到,阻礙,不能夠,順行,入海。


而在,

國內,到處,氾濫,成災。


水裡的,

蛟龍,毒蛇,成群,危害,百姓。


民無所定:


人民,

很難,定居,安身,生活,困難。


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


住在,

低窪,地方,的人,靠架木,為巢。


住在,

山上的人,就找山窟,住在洞穴裡。


書曰:洚水警余。


書經上,記載,舜的話,說:


這個,

到處,氾濫的,大洪水,


就是,

上天,用來,警醒我,鞭策我的。


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


書上,

所說的:洚水,


就是,

我們,後來,所說的,大洪水。


於是,


舜帝,

就派了,大禹,展開,治水的工作。


禹掘地而注之海:


大禹,

挖通了,阻塞之地,把大水,引入大海。


驅蛇龍而放之菹:


把蛟龍,毒蛇,

全都,趕進了,湖泊,水澤,大海裡。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


大水,

順著,河道而行,不再泛濫。


就是,

現在,我們,看到的,


長江,

淮河,黃河,漢水,這四條,大河。


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


隨著,

泛濫的河水,受到了,整治,


毒蛇,蛟龍,

猛禽,野獸,也隨之,消失,遠離。


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人們,


終於,

可以,回到,平地上,開墾,居住。


這個,

就是,堯,舜,禹,的功勞,


也是,

三代,帝王之治,的開始。


人,與獸爭,

人,與自然,與環境,的搏鬥,


因為,

有了,這個,偉大的,奮鬥,


所以,

天下,所有,的人,


才可以,

像現在,這樣,立國,安居,樂業。



本章,

文句,較長,


我們,

分成,三節,說明。


孟子,

開始,闡述,


天下溺,援之以道,的道理。


首先,

孟子,從,堯,舜,禹,談起,


闡述,

每一個,階段,


聖人,

治世,所面臨的,不同的任務,


說明,

辯論,不是,自己的,重點。


個人,

榮辱,事小,


治世,

救人,才是,孟子,真正的,目標。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301,


後學,事忙,需要,請假三天,

我們,3月5號見

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八章,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八章,


戴盈之曰:

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

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

孟子曰: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戴盈之曰:


宋國,

大夫,戴盈之,問孟子,說:


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


依照,

您對於,課稅,的建議。


政府,


採用,

十份,取一份,這樣的,課稅方法,


免除,

海關,跟市場上,交易的稅收。


這件事,

目前,我們,國家,還做不到,


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


希望,

我們,能夠,暫緩,幾年,


等到,

過了,一段,時間,


我們,

國家,財政,能夠,做得到了,


然後,

我們,再來執行,這樣,可以嗎?


孟子曰:

孟子,回答,說: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我們,

舉個,例子,


如果,

現在,有個人,


每天,

都去,偷拿,鄰居,一隻雞。


或告之曰:


有一天,

有一個,朋友,跟他,說:


是,非君子之道:


你,

這樣做,是不可以的,


一個,

正人,君子,是不可以這樣做的,


曰:

這個人,聽完以後,回答,說:


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好的,

我會,改變的,


就從,

現在,開始,


我改成,

每個月,只偷,一隻雞。


等到,

再過,幾年,


我就,

能把,這個,壞習慣,給改了,


你看,

如果,我,這樣做,可以嗎?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如果,

我們,真的,發現,


真的,知道,

我們,是錯的,是不合義理的,


那麼,當下,


就該,

趕快的,放下,趕快,停止了,


為什麼,


還要,

慢慢的,等待,未來呢?



本章,


孟子,

要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改過。


孟子,

實在,很清楚,人性。


今天,

有人,提醒我們,我們就,想要改。


但是,

什麼時候改,要怎麼改呢?


如果,

當下,現在,不改,


過後,

沒人,提醒了,我們,還會改嗎?


例如,

有人,抽菸,


醫生,

勸他,抽菸,不好,要改。


那是,

一天,一包,改成,兩天一包嗎?


這樣改,有效嗎?


所以,


我們,

立愿,改過,一定要,當下,徹底。


很多,時候,


我們,

不做選擇,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我們,

道場,有一句話,說:


人,不在道中,就在劫中。


其實,


這是,

一句,非常重要的,提醒。


我們,

一旦,沒有,愿力;


那麼,

業力,就會,現前。


我們,

如果,不是,用佛心,愿力。


我們,

就是,在,用人心,業力。


想想,

每當,我們,


沒有,

勇敢的,選擇,道,的時候。


請問,

我們,到底,選擇了,什麼?


修道,

其實,只是,一個選擇,而已。


明朝,

儒者,王陽明,先生,說:


致良知,即知即行,知行合一。


致良知,

首先,要能,發現,「道」,


即知即行,

再來,就是要,讓自己,「有道」,


有過則改,正道而行。


知行合一,


用智慧,

用行動,把這個,道,表現出來。


首先,一心許道,

最後,天人合一。


我們,

再舉個,例子,


愚者,

有過,不改,錯了,再錯,


這個,

就像是,一個,有漏,的桶子,


行功無益。


因為,

不論,再多的水,都會漏光。


智者,

雖未,行功,先行,補漏。


一個,

沒有,漏洞,的水桶,


即使,

只是,一點,一滴,早晚要滿。


所以,

如果,我們,


真的,

發現,自己,錯了,知道,錯了,


那麼,


我們,

什麼時候改?怎麼改呢?


孟子,

提醒,我們:


當我們,

認識,道,發現,錯,的這一刻,


當下,

已是,刻不容緩。


因為,


真理,之外,並沒有,第二個真理。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228。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七章,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七章,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曰:

古者不為臣不見。

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內,

是皆已甚。

迫,斯可以見矣。

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

大夫有賜於士,

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

陽貨矙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

曾子曰:

脅肩諂笑,病於夏畦。

子路曰:

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由是觀之,

則君子之所養可知已矣。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學生,

公孫丑,問孟子,說:


為什麼,

老師您,不肯,去求見諸侯呢?


孟子曰:

孟子,回答,說:


古者不為臣不見:


以前,

學道,有道,的人,


如果,

不想,在這個國家,為官,


就不會,

去拜見,這一個國家,的君王。


段干木逾垣而辟之:


例如:


以前,

段干木,跳過,圍牆,


為了,

躲避,魏文侯,的來訪。


泄柳閉門而不內:


泄柳,

緊閉著,大門,不讓,魯穆公,入內,


是皆已甚:


那麼,

這兩種做法,就有點,太超過了。


迫,斯可以見矣:


如果,

國君,真的,如此,求才若渴。


那麼,

實在是,就應該,跟君王見面的。


但是,

我還,沒有,遇見,這樣的,君王。


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


再則,

就算是,陽貨,那樣的人,


他想要,

讓孔子,去見他,


但是,

偏偏,又找不到,好理由。


處心積慮的,


終於,

讓陽貨,想到,一個辦法。


大夫有賜於士:


按照,

禮法,的要求,


如果,


一個,

大夫,送禮,到一個士人,的家裡,


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


士人,

如果,不在家,


不能,

親自,接受,這個禮物。


那麼,

士人,就要,找時間,


親自,

去到,大夫的家,拜謝。


陽貨矙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


所以,

陽貨,就先,打聽,


趁著,

孔子,出門,不在家,的時候,


故意,

給孔子,送了,


一隻,

蒸熟的,小豬,作為,禮物。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孔子,

當然,明白,陽貨,的心意,


但是,


孔子,

實在,無法,接受,陽貨,的做法,


所以,


孔子,

也派人,打聽,


趁著,

陽貨,出門了,不在的時候,


趕快,

前往,陽貨家,拜謝,答禮。


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


如果,

當時,陽貨,不要,先耍這種手段,


而是,

依禮,正式地,前去,訪賢。


孔子,

又怎麼,能夠,不見他呢?


曾子曰:

曾子,曾經,說過:


脅肩諂笑,病於夏畦:


若要,

叫我,聳肩伏首,裝出,諂媚的笑容,


這個,

實在,比起,


叫我,

大夏天,在田裡耕作,還要辛苦啊,


子路曰:

子路,也曾經,說過:


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讓我,

跟個,志趣不同的人,說話,


看著,

人家,的臉色,做事,


自己,

因為,言不由衷,而感到羞愧,


這種事,

恐怕我,子路,怎麼樣,也做不來啊!


由是觀之:


我們,

就從,這裡,來看吧,


則君子之所養可知已矣:


這個,

就是,為什麼,


一個,

有道,正道而行,的君子,


寧可,

在家,修身,養性,


而,

不願意,隨便的,去,拜見諸侯,


因為,

這個,道,


本來,

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啊。



這個,

用,捨,行,藏,


我們,

台灣話,說:伸縮,冇師傅啦。


道,


需要,師父,領進門,

但是,修行,在個人。


若問,

道理的,深處,言語道斷。


這個,

個中的,滋味,只能,自己,品嚐。


這趟,

人生,的旅程,


我們,


總是,

要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抉擇。


我們,

不會,永遠的,風光,


但是,

我們,可以,


永遠,

選擇,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一步,一腳印。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227,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六章,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六章,


孟子謂戴不勝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

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

曰:使齊人傅之。

曰: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

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

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謂薛居州,善士也。

使之居於王所。

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

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

在王所者,長幼卑尊,

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

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孟子謂戴不勝曰:


孟子,

對宋國的大夫,戴不勝,說:


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善:

止於至善,行仁,有道。


你是,真的,

希望,你的王,能夠,行仁,有道嗎?


我明告子:


如果,

真是,這樣,


那麼,

我就,明白地,告訴你:


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


我們,

打個,比方,


有一個,

楚國,的大夫,


希望,

他的孩子,能夠,學習齊國的語言,


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


那麼,

請問,您會,請齊國人,來教他呢?


還是,

您會,請楚國人,來教他呢?


曰:使齊人傅之。


戴不勝,回答,說:


如果,

是我,會請,齊國人,來教他。


曰:

孟子,接著,說: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


雖然,

請了,一個,齊國人,來教導他,


但是,

他的,身邊,通通都是,楚國人,


天天,

喋喋,不休的,跟他,講楚國話。


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這樣,

就算是,老師,每天,鞭策他,


逼他,學習,齊國話。


恐怕,


他的,

齊國話,始終,還是,學不好吧。


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


莊,嶽:

是,鄉里,之名,


都是,

齊國,首都的,首善之區。


如果,

我們,把這,個孩子,


安置在,

齊國的,首都,莊里,和嶽里,


讓他,

在那裡,生活,居住個,幾年,


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那時候,

就算,你要逼他,說說,楚國的話,


恐怕,

他也,說不好了。


子謂薛居州,善士也:


現在,

你們,宋國,


有一個,

善良,有道,的人,叫做,薛居州,


使之居於王所:


你們,

讓他,跟你們的王,住在一起,


讓他,

能夠,隨時,


服侍,

你們,的王,教導,你們的王,


這是,

非常,好的,


但是,


如果,

只有,一個老師,是不夠的。


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


如果,

在你們的王,的身邊,


不論,

男女,老幼,大臣,小吏。


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


每個人,

都像是,薛居州,一樣的,有道。


那麼,


這個王,

要跟誰,去學習,無道呢?


在王所者,長幼卑尊:


如果,

在你們的王,的身邊,


不論,

男女,老幼,大臣,小吏。


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


每個人,

都不是,薛居州,全都,沒有道。


那麼,請問,


你們,的王,

又能,跟誰,去學習,有道呢?


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所以

你們,宋國,


如果,

只有,一個,薛居州,有道,


但是,

宋王,的身邊,


卻是,

連一個,有道的,臣子,都沒有,


這樣,

就算,有老師,又有什麼用呢?



本章,

孟子,談的是,境教,的重要。


老師,

教學,教的好,


不一定,

就能夠,改變,一個人,


但是,

良好的,組織,制度,卻是,可以。


所以,

仙佛,說:「蛇,入管則直。」


這個,管,

就是,管理,就是,「境教」。


就是,

一個,良好的,組織,制度。


一個,團隊,


如果,

缺乏,良好的,組織,制度,


那麼,

再好的,人才,也沒有用。


不但,

人才,會流失,


當然,

人才,也絕對,進不來。


一個,

道場,當然,也是,如此,


大道,

普傳,幾近,百年了,


我們,

放眼,各大,道場,


現在,

全都,面臨了,相同,的問題,


一是,傳承,一是,發展。


論傳承,不能,沒有制度,

論發展,不能,沒有組織。


創業不易,守成為艱。


不論是,

老前人,前人,或是,點傳師,


歷盡,

千辛,萬苦,打下的,一片基業,


常常,

因為,傳承的問題,而四分五裂,


每一次,

傳承,就要,再分裂一次。


這是,

多麼,讓人,心痛啊!


要怎麼,

面對,這個,問題呢?


要用,

集體領導,取代,個人領導。


因為,

所有的,個人,領導,


一定,

會因為,個人,而衰老,死亡,


如果,

總統,死了,


難道,

國家,也要,滅亡了嗎?


當然,不是。


國家的,

組織,制度,一定要,建立好。


這樣,


總統,

來來,去去,又有什麼關係呢?


道場,

如果,想要,傳承,永續,


那麼,

一定要,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


做好,

這個,準備。


寧可,未雨綢繆,

不要,臨渴掘井。


趁著,

我們,還在,還有,機會。


善用,

幾年,的時間。


好好的,

為眾生,打造,一個


可以,

讓道,傳承,永續的,良好制度吧。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226,

偷懶了,兩天,實在,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