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天佛院遊記,讀書會筆記,第十四回之十一,

 何謂,《菩薩道》?


因為,
肯定,自己是佛,所以,上求佛道,

因為,
明白,眾生是佛,所以,下化眾生。

天佛院遊記,讀書會筆記,第十四回之十一,

悟緣:弟子愚昧, 祖師所言之理,弟子還是聽不太懂,為什麼解脫者還是落於因果之中,卻不用到「九九紫陽關」接受考證?而洞天淨土又是怎麼一回事?還請 祖師再為開示。

師尊:悟緣!不得打岔,還是靜靜聽 祖師說法吧!

祖師:難怪悟緣不明白,此乃世上修子不得心傳之人,很容易迷昧之問題,現在就讓吾慢慢道來:

由上則野狐禪之公案,吾人可以了解,解脫者、證道者、大覺者乃是不昧於因果者也。而凡夫卻昧於因果。

這個昧字有兩層意義:一是對因果律不瞭解;二是被因果律所愚弄左右。 釋迦牟尼佛圓寂時,十大弟子中只有未解脫的阿難,因昧於因果而痛哭流涕,其餘因皆已證阿羅漢果,深明在因果律之下,生老病死乃是法之自然,而無哀容。

再如惠能大師快圓寂時,其大弟子中也只有神會不哭,此亦是瞭解因果律,不昧於因果律之故,惠能還因此大大讚揚神會一番。到後來事實證明,神會果然使禪宗大放光明。

這兩則故事都告訴我們:唯有落因果之凡夫才有愛別離、怨憎會等煩惱,故云:不解脫也。

再說釋迦牟尼佛晚年吃了信徒供養之食物後,腹瀉三月而卒,病中仍講經說法,努力不懈。大涅槃經即是記載世尊在此期間所說之法。可知貴如釋迦牟尼佛肉身仍有生老病死之苦,仍落因果中,故知解脫者乃在其心境上、精神上之大覺。雖在因果律之中,也不會有煩惱之罣礙。

解脫者雖然在世時肉體與一般凡夫並無兩樣,但在身心二方面,卻是已澈底清淨,無塵之染。也許有人正在狐疑何以解脫者仍落因果?或正在感嘆解脫者竟然不能超越因果!殊不知大乘菩薩落於因果,深入世間之偉大濟世情操,方是覺者無所不在,無所畏懼之正果。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本願,正是最佳寫照。要知諸覺者不忍聖理袞頹,不忍眾生受苦,是故不計任何條件(無緣大慈),本著濟世之本願(同體大悲),落於生死輪迴之因果網中,其不可思議之浩浩宏願,實非「不落因果」之小乘行者所可比擬!

悟緣:如此說來,修子若為逃避人間苦海方才修道,甚至很多人抱著「此次回去了,不要再下來了」的思想。這些都不是正確之觀念?

師尊:當然!儒云:「若有所恐懼者,則不得其正也」,修子若是害怕怎樣才修道者,本就離了正心。六祖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在告訴吾人,離開人間,離開社會,「不落因果」式地求佛法,求解脫,均如同求龜毛,求兔角般之不可能!此乃佛陀在三十九歲得解脫之後,仍風塵僕僕,以濟世救人為職志,至死方止,一刻也沒有脫離人群的真正原因。

所以龍樹菩薩說:「涅槃與世間無少有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

故一個發菩提心之修者,不可關在山崖石壁中修行一世,而應入世修行,醒迷啟愚,並自我求得覺悟。總之要有一個觀念。那就是解脫者與凡夫只是在心境上不同,其餘皆無兩樣。

而生死乃是對肉體而言方有,本來就是緣生緣滅之生滅相,故「肉體歸空」後,靈性就完全視其精神面是否達於解脫境而歸理天、氣天、幽冥也!

其實三天共一天,若理主氣象者為解脫覺者;若執氣而昧理象者為氣天;若執相而昧理氣者,在生則凡夫,死後則入幽冥。

故修子最最重點,在證自性淨土。中庸云:「率性之謂道。」故證道在乎能否率性,率性則無論生死皆是合道。解脫與否在於率性與否也。若以因果律而言;「修正因,證正果」,率性自然不昧因果而得解脫也。

《本節筆記》

所以龍樹菩薩說:「涅槃與世間無少有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

故一個發菩提心之修者,不可關在山崖石壁中修行一世,而應入世修行,醒迷啟愚,並自我求得覺悟。總之要有一個觀念。那就是解脫者與凡夫只是在心境上不同,其餘皆無兩樣。

而生死乃是對肉體而言方有,本來就是緣生緣滅之生滅相,故「肉體歸空」後,靈性就完全視其精神面是否達於解脫境而歸理天、氣天、幽冥也!

其實三天共一天,若理主氣象者為解脫覺者;若執氣而昧理象者為氣天;若執相而昧理氣者,在生則凡夫,死後則入幽冥。

故修子最最重點,在證自性淨土。中庸云:「率性之謂道。」故證道在乎能否率性,率性則無論生死皆是合道。解脫與否在於率性與否也。若以因果律而言;「修正因,證正果」,率性自然不昧因果而得解脫也。

這一段,

實在,
特別,重要,

值得,
我們,深深的,去研究,去理解,

六祖云: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離開人間,離開社會,「不落因果」式地求佛法,求解脫,就如同求龜毛,找兔角般之不可能。

也許,
這個,很難,理解,

因為,
我們,很多人,

一直,
努力,尋找的天堂,並不在人間,

然而,
實相,卻是,

涅槃與世間無少有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

試想,
諸佛,所在的世界,叫做,佛國,

而且,
我們,都是,原胎佛子,

都是,
諸佛,來到世間,

那麼,
為何,世間,卻不是,佛國,呢?

這個,
不是,很明顯嗎?

因為,
我們,普遍,不知道,自己是佛,

我們,
是佛,而,不覺,

所以,
這個,天堂,變成,人間,世間,

如果,
我們,都能,

覺醒,
自己,是佛,

愿意,
做佛,認真做佛,努力成佛,

這個,
世間,當下,就是個,佛國,天堂。

今天,
師尊,這段話,

其實,
就是,世間與天堂,《真實的距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