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十一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十一章,

子曰:吾,未見剛者,
或對曰:申棖,
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子曰:吾,未見剛者,

孔子,論剛強時,

感嘆的說:
至今,我還沒有遇見過,
一個,真正「剛強」的人,

或對曰:申棖,

或:有人,

對曰:就給孔子提了一個人,

誰?申棖,

申棖,字子周,
孔門弟子,其生平,尚無可考,

當時,有人認為,
申棖,是一個很剛強的人,

但是,
孔子,有不同的看法,

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孔子說,
申棖,這個人,
是多欲,不是剛強,

多欲的人,以欲,為主人,

他表現,很「倔強」,
是因為,他的欲望很大,很強烈,

這樣的人,哪裡是剛強呢?

那麼,
孔子,所謂的「剛」,
到底,是什麼呢?

後世,有一個人,

清朝,兩廣總督,林則徐,

當時,
他,深明,
舉國上下,正在遭受鴉片之毒害,

於是,
他,勇敢,奮起,革新,
不畏強權,全面,查禁鴉片,

並親筆手書,大堂,堂聯一副,

自勉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要救世,要革新,
就需要,這兩種精神,
海納百川的容,壁立千仞的剛,

這裡的,
無欲,則剛,
就是,取材於論語此章,

後學,
粗淺,認為,
孔子,所說的「剛」,
正是這個,救世,革新的精神,

湯之盤銘曰: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學說: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易經,乾卦,
孔子,象傳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12,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十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十章,

宰予晝寢,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於予與何誅!

子曰:
始,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觀其行,
於予與改是,

宰予,
姓宰,名予,字子我,
小孔子,二十九歲,
和冉有,仲弓同年,
大顏回一歲,比子貢大兩歲,
是孔門「四科十哲」之一
是孔子「言語」科的高材生,

宰予晝寢,
宰予,大白天睡覺,

子曰:
孔子,知道了,生氣的說:

朽木,不可雕也,

已經腐爛的木頭,
是不可以,拿來雕刻成器的,

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堆糞土的牆壁,是不需要粉刷的,

於予與,何誅!

如果是,這樣看來,
那麼,對於,宰予,晝寢,
我又何必,責罵他呢?

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的意思是:

宰予,
你不是朽木啊!
你啊!白天還睡覺,你的志向呢?

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宰予,
你要自重,自愛啊!
如果,你自甘墮落了,
有誰,還會尊重你呢?

於予與何誅?

予啊!
你,若不能自強,
我,講你,又有何用呢?

不過,
對於「晝寢」,
也許,宰予的「罪惡感」,
並沒有,像孔子的反應,那麼強烈,

所以,孔子,接著又說,

始,吾於人也:

開始的時候,我對於人,

聽其言,而信其行,

我,誠信待人,
所以,聽其人說話,
我也相信,其人,必行其言,

今,吾於人也,

現在,
這事之後,
我對於人的態度,
恐怕,要稍微保留一些了,

聽其言,而觀其行,

以後,
我要相信,一個人時,
我必要,先看看,
他之所言,與其所行,相合嗎?

於予與改是:

由於,
宰予,晝寢,的看法,
所以,我也必須,
調整一下,我看人的態度了,

三字經云,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防微杜漸,
人的「壞習慣」,總是會長大的,

晝寢,
就是這樣一個東西,
從起因,到結果,
始終是一個,「惡性循環」,

嚴教,
一直是「匠者」「師者」的責任,

看材料,看資質,因材施教,

若是燒「陶器」,
那只需要八,九百度的火,

但若要燒「瓷器」,
那就需要燒到,一千二百度以上,

宰予,
應該是,一個很棒的人才,
或者說,孔子對他有很深的期許,

大家聽,朽木,不可雕也,

宰予,若是「朽木」,
孔子,何須,疾言以告呢?

孔子,很明白,

燒陶,也好,燒瓷,也好,
該燒的火,一旦,燒不夠,
這樣的成品,不是次品,就是廢品,

孔子之言,
嚴厲之處,實在是,恨鐵不成鋼,

晝寢,
宰予,大概比較像現代人吧!

古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敢,怠惰時光,由此,可見一般,

今日,
常見,燈火通明,通宵達旦,
夜晚時,耗神遊樂,
而白日,則精神萎靡,昏睡不醒,

不知,能否,以宰予為戒呢?

宰予,一睡,至於今,

若有,
灰心,喪志者,
希望能,盡快的,走出陰霾,

快快,振作精神,
立志,立品,及時,改過向前,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11,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九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九章,

子謂子貢曰:

女與回也孰愈?

對曰:
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
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子貢,
春秋,衛國人,
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天性至孝,資質聰穎,
三歲,能知人善惡,
十七歲,游於魯,拜入孔子門下,

子貢,
尊師重道,勤學好問,
論語中,問學,以他為最,
能「詩」,善長「言語」
是孔門「十哲」之一,

子貢,
追隨孔子,周游列國時,

有一天,
孔子,聽說,
齊國大夫,田常,
將要,出兵,攻打魯國,
就,召集學生,商量「救魯之策」,

孔子說,
魯,是我的母邦,我得救,
你們之中,有誰可以解此危難呢?

於是,
群弟子,展開了救魯之行,

子貢,
奉命後,出使了,
齊,魯,吳,越,晉等五個國家,

這次,
子貢,一出,
不但,說服了,齊國的田常,
同時,也說服了,四國的國君,
全部,都採用了,他的主張,

子貢,
一舉,而撼動了「五國之政」,
不只,救了「魯國之危」,
同時,他也改變了,各國的形勢,

司馬遷「史記」,評價說:

子貢一出,
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子貢一使,
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這就是,
子貢,驚人的才華,
孔子,稱其為「瑚璉之器」也,

子謂子貢曰:
孔子,有一次,問子貢說,

女與回也孰愈?

女:同汝,

回:是顏回,

姓顏,名回,字子淵,
小孔子三十歲,比子貢大一歲,

愈:是勝出,是更能,

孔子,閒談中,
突然,話題一轉,問子貢,
賜啊,你跟顏回比,誰比較勝出呢?

對曰:
子貢,回答說:

賜也,何敢望回也!
老師啊,我怎麼敢跟顏回比呢?

回也,聞一以知十,
賜也,聞一以知二,

一:是數之始也,

十:是數之全也,

二:是相對,推「此」至「彼」也,

顏回,
他聞「一」,能知「十」,
聞其「始」,能知其「終」,
聞其「一」,而能知及於「一切」,

我,子貢,
聞「一」,只能知「二」,
聞「此」,只能知「彼」,
實在不能像他一樣,了知一切啊!

子曰:

聽到了,
子貢的回答,
孔子,也很感嘆,孔子說:

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是啊!
比不上呢!
我,跟你一樣,
我們,都比不上顏回啊!

看到,這段對話,實在感動,

首先是,
顏回的「德性」,
竟然,到了這種境界!

再來是,
子貢的「智慧」,「才能」,
能自知者,「明」,
子貢,不但善長知己,更能知彼,

最後是,
孔子的「教學示範」,
老師與學生,融合為一,教學相長,

聆聽,這一場,師生的互動,
我們看到,孔子的團隊,
是多麼的強大,多麼的和諧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10,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八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八章,

孟武伯問:
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又問,

子曰:
由也,
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
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
求也,
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
赤也,
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
姬姓,名彘,世稱仲孫彘,
公元前,481年,
孔子,回到魯國,第二年,
孟懿子死,孟武伯繼位,
成為魯國,孟孫氏,第十代宗主,

孟武伯,
欲向孔子求才,
看上了,子路,問說:

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孔子,心裡明白,
孟武伯好武,哪裡是問仁呢?

又問:
孟武伯,求才心誠,再問一次,

子曰:
想一想,也是,舉才之時啊,
於是,孔子說:

由也:子路這個人啊,

千乘之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

可使治其賦:

賦:是軍賦,軍政也,

子路,善長軍事,
可以,治理千乘之軍也,

不知其仁也:

子路,能仁否?不知也,

不知其仁也,

孔子的意思是,
君,能仁否?
其君,若不仁,
其臣者,又如何能成其仁呢?

求也,何如?

孟武伯,又問,
第二個人,
冉求,這個人,怎麼樣呢?

孔子說:

冉求,善長政事,

千室之邑:有千戶以上人民的州邑,

百乘之家:擁有百輛兵車的家族,

可使為宰也:

宰:宰治也,首宰也,

冉求,
善長的是政事,
可以為,
千戶以上,州邑的州長,
或是,擁有百乘兵車,家族的族長,

不知其仁也,

冉求,能仁否?現在,不知道,

赤也,何如?

孟武伯,還想用一個人,
公西赤,這個人,怎麼樣呢?

子曰:
孔子說:

赤也,
公西赤,字子華,小孔子四十二歲,
善長的是禮儀,是外交,

朝:是朝廷,
朝:是國君議事,面見群臣的地方,

束帶立於朝,
是可以為國之大臣也,

可使與賓客言也,
是可以代表國君,來接待賓客的人,

不知其仁也,
當然,赤,為官能不能為仁,
現在,是不知道的,

藉著,孟武伯之問,
我們看到了,
孔子身邊,人才濟濟,
這正是,諸侯國,
不敢,輕忽孔子的原因之一,

孔子,回國後,
被三家,稱為「國老」,
孟武伯,承父命,事師孔子,
初問仁德,便知,其學習在次,
實,欲求人才,以強大其家族也,

孔子,
念其求才若渴,
據實以告,諸子之能,
然而,一再強調,不知其仁也,

諸子之能,不是問題,
將來,能不能「奉行仁德」,
關鍵在於,用他們的人,
無仁之君,無仁之政,
又如何能有,「能仁」之臣呢?

個人,也是如此,
有才,容易,有德,難,

觀史鑑今,選賢舉能,

有德,有才者,國之上品也,
有德,無才者,國之次品也,
無德,無才者,國之下品也,
有才,無德者,國之毒品也,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09,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七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七章,

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從我者,其由與?
子路聞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仲由,
字子路,又稱季路,
春秋時期,魯國卞縣人,
小孔子,九歲,
孔門「十哲」之一,善長「政事」,

二十四孝中,
以「負米養親」聞名,
無宿諾,聞過則喜,正直好勇,
做事果斷,尊師重道,講信重義,

子路,
追隨孔子,周游列國,
堪為護法,事師最久,如父如兄,

六十三歲時,
為救家主,勇敢赴難,
子路戰敗,殉職時,正冠而死,
其死後,遭受「醯刑」,
孔子,在魯,聞之,哀慟難忍!

子曰:
孔子說: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道不行:
如果,「道」,推不動了,

桴:是竹筏子,是小木船,

浮於海:海上浮沉,任其漂盪,

乘桴浮於海:
不問世事,雲游四海,歸隱山林也,

從我者,其由與?

那時候,
還追隨我的,
大概,只有子路了吧?

子路,聞之喜:

聽到了,
老師,這麼說他,
子路,開心的不得了,

子曰:
孔子知道了,就說:

由也:子路啊!

好勇過我:真是,比我勇敢啊!

無所取材:

不過,
子路啊,
可能要,等我一下了,
因為,那造小船的材料,
到現在,我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孔子,
詼諧的,
想告訴子路的是,

咱,有道的人,
是不可以,乘桴浮於海的,
我怎麼可能,放棄大道的推行呢?

本章,
自然流露出,
孔子,和子路的關係,
亦師,亦友,如父,如兄之情,

子路之死,
孔子,深受打擊,
子路死後,第二年,孔子死,

子路,
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就算是,無道,
全世界,都已經,混亂了,

就算是,危險,
乘竹筏,而浮沉於大海,

只要,還能,
跟隨著老師,一起行道,

他,依然是,
開心的,歡喜的很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08,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六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六章,

子使漆雕開仕,
對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說,

漆雕開,
姓漆雕,名啟,字子開,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小孔子十一歲,以德行著稱於世,

為人謙和,博覽群書,
習「書經」於孔子,終生不仕,

主張,
色,不屈於人,目,不避其敵,
有「勇者不懼」的剛毅,

雖無罪,然受臏刑,而身殘,
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發揮孔子「性相近,習相遠」之學,

孔子死後,從學者甚多,
韓非子,把他列為,
儒家,八門之一,
是「漆雕氏儒學」的開創者,

子使漆雕開仕,

子:孔子,

使:指使,指派,

仕:出仕,為官,

孔子,認定,
漆雕開的德行與才能,
已經足以「出仕」為官了,

所以,
孔子,想讓漆雕開,去出仕為官,

對曰:
漆雕開回答說:

吾斯之未能信,

孔子的學生,有兩個主流,

學成之後,
大部份的人,主張「出仕為政」,
很多人,都成為各國之治世良臣,

另外,則有一部分人才,
主張「道德修行」,為生命主軸,
喜於「教學」,而「不喜出仕」者,

很明顯的,
漆雕開,屬於後者,
所以,
漆雕開回答老師說:

吾:我,

斯之:對於「出仕」做官,

未能信:
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心念」,

信,信念也,

子說:

說,同悅,喜悅,表贊同,

亂世之中,
孔子,當然明白,
出仕,為政,的重要,
但是,「政」者,「正」也,
為政者,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也,

禮崩,樂壞,
孔子,看透了,
天下,君王,諸侯國,
為「政」,而「不欲為正」時,

孔子,
對於漆雕開的選擇,
當然,感到明智,喜悅和贊同,

子說,

另一個意思是,
漆雕開,學習有成,
這是,漆雕開的「畢業考」,
看來,漆雕開,考的不錯,「合格」!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07,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五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五章,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
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
孔門弟子,
姓冉,名雍,字仲弓,
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與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並列,
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著稱於世,

或曰:有人說,

雍也:雍,這個人,

仁而不佞:有仁德啊,可惜,沒有口才呢!

子曰:
孔子,聽到了,說:

焉用佞?
行仁德,哪裡?需要用佞呢?

禦人:應付別人,駕御別人,

以:用,

口給:伶牙俐齒,爽於應對,

屢憎於人:
用一副伶牙俐齒,與人交鋒,
總是,讓人討厭,

不知其仁:
不知道,雍,是不是一個真正的仁者,

焉用佞?

但是,
一個真正的仁者,
又哪裡,會有需要,用到口才呢?

孔子,一貫主張,

巧言,令色,鮮矣仁,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一個人,
有沒有口才,
跟他的仁德修養,實在沒有關係,

仁德,哪裡是,用說的呢?

今日,西風東漸,
現代人,談人際關系,
注重包裝,強調口才的重要,

這實在是,不究竟,

孔子說,
真正的人際關係,
與其有好口才,不如有好德性,

真實,感人的,
永遠是,真誠的德行,
哪裡是,天花亂墜的口才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