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論語第六,雍也篇,第四章,

論語第六,雍也,第四章,

子謂仲弓曰:
犁牛之子,騂且角,,
雖欲勿用,山川其捨諸?

子謂仲弓曰:

孔子,
談到仲弓時,說:

犁牛之子,騂且角,

犁牛:毛色駁雜的耕牛,

騂:純赤色之毛皮,

角:牛角,周正,可用於祭祀,

父親,
血統,是一頭雜色的耕牛,

但是,
這個孩子,卻長的,
一身,純赤色的毛,牛角周正,
是山川祭祀中,難得一見的上品,

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人們,因為,他的父親,
是頭雜色耕牛,不是祭祀血統,
所以,想要棄用,這件難得的祭品,

但是,孔子問的是,

山川其舍諸?

山川:
真正,受祭祀的山神,水神,

其:難道,

舍諸?
能捨得,這樣的上品嗎?

天生,萬物,必有其用,

真英雄,從來不怕,出身低,

事實上,
有很多的佛菩薩,
為了救世,都願意,
降生到,人生苦難的地方,

仲弓,的父親,是個賤民,
也許就是,現在社會講的,敗類,

但是,仲弓,
德行,名列孔門十哲之一,
器度,孔子說,雍也,可使南面,

後世,荀子,讚嘆說:

通,則一天下,
窮,則獨立貴名,

天,不能死,
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

非大儒,不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荀子,
尊敬仲弓,稱為子弓,
並且,將他與孔子,並列為聖流,

仲弓,
儒者,的榜樣,
出身,不好的家庭,
但是,人品,卻是優秀出眾,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身處今日,末世劫流,

我們,

學為君子,

真正的,儒者精神,

要學,仲弓,

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您看,
佛堂中,聖像裡,
不是總有,蓮花,的圖騰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02,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論語第六,雍也篇,第三章,

論語第六,雍也,第三章,

子華,使於齊,
冉子,為其母請粟,

子曰:與之釜,
請益,曰:與之庾,

冉子,與之粟,五秉,

子曰:
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吾聞之也:
君子,周急,不繼富,

原思,
為之宰,
與之粟,九百,辭,

子曰:
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子華,使於齊,

子華,
姓公西,名赤,字子華,
小孔子,三十二歲,

公西,是季孫氏的支裔,

子華,
是孔子,早期的學生,
也是,當時魯貴族中,難得的,
善長於宗廟祭祀,外交禮儀的人才,

據說,孔子的喪禮,
就是由公西華,所操持的,

子華,
奉孔子之命,出使齊國,

應該,是在,
孔子,為魯國大司寇時,
當時,孔子,是五十四歲,
或是次年,
孔子,為魯國相時,是五十五歲,

若按「史記」之說:

子華,
小孔子,四十二歲,
則子華使齊,就只有十二歲左右,

齊,是大國,
出使齊國,是魯國之大事,

子華,
再怎麼優秀,
孔子,都不應該,
派十二歲的孩子為「使臣」,

所以,後學認為,
司馬遷,史記之說,有誤,
子華,應該是小孔子三十二歲,

冉子,為其母請粟,

冉子,
姓冉,名求,字子有,
或稱冉有,小孔子二十九歲,

性格,
謙遜,多才多藝,
善長,政事,孔門十哲之一,

此時,冉有,為孔子之家臣,

子華,出使齊國,
冉有,替子華的母親,請領粟米,

粟:
帶殼的榖子叫,「粟」;
去殼的榖子叫,「米」,

粟:
也有人說是,「小米」,

子曰:與之釜,

請益,曰:與之庾,

與:給予,

一釜:是六斗四升,

請益:

請:是請求,
益:是增加,

一庾:是二斗四升,

孔子說:
給粟米,一釜,六斗四升,

冉有,
覺得不夠,
請求孔子,再增加些,

孔子說:
再加一庾,二斗四升,

冉子,與之粟,五秉,

一秉:是一百六十斗,

冉子,
還是,覺得不夠,
自做主張,給了八百斗的粟米,

子曰:

孔子,
把冉有找來,對他說:

赤,之適齊也:
公西華,這次,出使齊國時,

乘肥馬,衣輕裘,

乘肥馬:
乘著大馬車,(名車寶馬),

衣輕裘:
穿著輕柔的毛皮,(高檔的服飾),

吾聞之也:
我學之於,古德之教誨:

君子,周急,不繼富:
君子,雪中送炭,不錦上添花,

粟米,公糧也,
粟米,用來,救急的,
粟米,不是用來,使人更富有的,

當然,以禮,
外交上,出使,代表國家,
乘肥馬,衣輕裘,常有其必要性,

但是,
孔子,要提醒的是,
冉求,這次「與粟的角度」,

孔子,認為,
國家,「公糧」的使用,
一定要,用其當用,省其當省,

冉求,富為貴族,
出使齊國,但其家族,並不缺公糧,

所以,孔子,
對於,冉求所請,補助公糧,
只給予,一般家庭,應有之撫卹,

但是,另一個例子是:

原思,為之宰,

原思,
也是,孔子的學生,
姓原,名憲,字子思,
小孔子三十六歲,安貧樂道,

原思,
也擔任,孔子的家臣,

宰:是總管,是家宰,孔子的管家,

與之粟,九百,

孔子,給原憲,俸米,九百斗,

辭,

原憲,不貪,
他認為,九百斗,太多了!

辭,懇辭,不肯,接受,

子曰:
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孔子說:

毋:不要推辭,

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有餘,要周濟你的鄰居友人啊!

古時,

五家,為,鄰,

二十五家,為,里,

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

五百家,為,黨,

原憲,
家貧,其鄰里鄉黨,多有窮人,

九百斗的粟米,
之於窮鄉僻壤處,總有,濟急之用,

所以,
孔子,希望,原憲明白,
為何,「不可以拒絕」的理由,

孔子,與粟,

藉著公西華,和原憲的對比,

孔子,
表達了,一個儒者,
對於,「與」,的精神標準,

君子,「周急,不繼富」也

論語,第六篇,雍也,

每一章,
都闡示,一個,真儒的標準,

企圖,藉此篇,
建立,一個完整的「真儒風範」,

以便我們,可以,效法,學習,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401,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論語第六,雍也篇,第二章,

論語第六,雍也,第二章,

哀公問:
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
有顏回者,好學,
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哀公問:

魯國,國君,
魯哀公,問孔子:

弟子,孰為好學?

弟子中,哪個人「好學」呢?

弟子中,哪一個成績最好呢?

孔子對曰:

孔子,回答說:

有一個學生,名叫顏回,學的最好!

不遷怒,不貳過,

不遷怒:
怒於甲的,不移於乙,

能控制,怒氣者,智,而有仁也,

不貳過:
知過能改,永不再犯,

能自覺,改過者,智,而有勇也,

不幸,短命死矣!

很不幸的,他短命,死了!

今也則無,未聞好學者也,

現在,就沒有了,
沒有,哪一個,是最好的了,

這一段對話,發生在,

顏回死後,
是魯哀公十四年後,

兩年後,
魯哀公,十六年,孔子死,

魯哀公,
自接任以來,
一直努力,企圖要,
從「三家」手中,拿回王權,

想用孔子,卻不能,
探詢孔子,有沒有良才,
孔子,了明,時局,故做此答,

孔子,死後兩年,
春秋時代,結束,歷史,進入戰國,

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成為,
孔子,對顏回的總評,

所以,
後世,稱顏回為「復聖」,

蓋,因其,
過,而能改,永不復犯也,

遷怒,
是一個人,
心中有怨,性情暴躁,
像個「炸彈」,一觸即發,

不遷怒,
是個人的「一等」修行,
也是,現代人,最大的功課,

由此,可見,

孔子,
所謂的「好學」,
絕不是,知術,文章之學也,

儒學:
孔子之「學」,
率性,之道;天命,之學也,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31,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論語第六,雍也篇,第一章,

論語第六,雍也,第一章,

子曰:
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問,子桑伯子,

子曰:
可也,簡,

仲弓曰;
居敬,而行簡,
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

子曰:
雍之言然,

雍:
姓冉,名雍,字仲弓,
小孔子,二十九歲,
隨行,孔子,周游列國,
以德行,名列「孔門十哲」之一,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南面:

君王座北,南面群臣也,

孔子說:

雍,這個人啊!有王者的器度,

仲弓問:子桑伯子,

仲弓,雍也,

藉此機會,就問老師,
對子桑伯子,這個人的看法,

子曰:可也,簡,

孔子,回答說:

可也:不錯的人,還好,還可以,

簡:生活,簡單,樸素,

子桑伯子,
生平不詳,史,無可考,
應該是個,方外之人,隱士之流,

仲弓曰:

對於,
孔子所說:子桑伯子,「簡」,

仲弓,認為,
子桑伯子的「簡」,並不合「禮」,

所以,仲弓說:

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居:起居,私生活,
敬:主敬存誠,謹言慎行,

居敬:
是居於敬,生活自律,誠敬嚴謹,

而行簡:
但處事時,反璞歸真,簡約直率,

以臨其民:
以此,君臨天下,面對百姓,

不亦可乎?
這應該是,老師說的「可」吧?

但是,大部份的時候,

子桑伯子,
高潔自詡,閒雲野鶴,
生活,豪放不羈,實不敬禮法,

所以,仲弓說:

居簡,而行簡,

居簡:
平時生活,就不嚴謹,不拘禮節,

而行簡,
處事待人,為了簡約,大而化之,

無乃大簡乎?

無:不,
乃:是,
大:太,
簡:簡約,簡易,隨便,

子桑伯子的「簡」,

就算是「簡約」好了,

太簡約了!

若只就,個人的自修,
對自己而言,那是可以的,
但是,對天下,對百姓,則無益,

仲弓說:

子桑伯子的「簡」,

太過,重視「簡」了,
而不拘於「人常」之「禮」,
這樣的「簡」,有違中庸之道吧?

過,猶不及,所以,

子桑伯子,這樣的「簡」

恐怕,
不是,太簡約,就是,太隨便吧?

子曰:
雍之言然,

孔子說:
雍啊!你說的話,對極了!

簡約,是美德,
但是,太超過,就不美了,

隨和,是美德,
但是,和而無禮,就不美了,

合於禮,合乎中庸,
對己,對眾,對修辦,是很重要的,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30,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二十八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二十八章,

子曰: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學也,

子曰:
孔子說:

十室之邑:

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落,

必有,忠信,如丘者,

一定有,
跟我一樣,忠厚,信實的人,

不如,丘之好學也,

但是,
他們,總比不上,我之好學啊,

孔子,
在說什麼?是自誇嗎?

非也!不是的!

忠信,
是一個人,良好的品質,

忠信,
就像是,一塊「上好的材料」,

好學,
是肯於接受,切,磋,琢,磨,

朽木,不可雕也,

人,沒有忠信,學而無益,

忠信之質,乃是「好學」的基礎,

但是,
人,有「忠信」之美質,
卻不肯學習的人,很多,很多,

所以,
孔子,不是自誇,而是感嘆!

有,這麼多人材,
資質,良好,才華,洋溢,
不好,學「道」,不肯,行「仁」,

真的是,太可惜了!

孔子說:

忠信之人,不難找到,
十室之邑,小小村子裡,就有,

但是,
肯好學的,肯下工夫的,沒有,

人,
之於,聖,賢,痴,愚,
於其「本來」,相差,無幾,

但是,好不好學呢?
其結果,其差別,就很大了,

只此不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所以,
我們,要認真,計較的,

不是,
我們的資質平庸,
而是,我們的努力不夠,

有資質的,
尚且,須要努力,
那麼,平庸之輩的我們,該如何呢?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完,


藉著,LINE,
我們重啟,儒學之風,

如今,已有,幾百個人,

願意,每天,
一章,一章的,品讀,論語,

我們,算是,有點,
對的起,自己的「忠信之質」了,

尤其是,
在柬埔寨,在日本,,,
非中文地區,各地的前賢們,

大家,辛苦了!

我們,一起,加油!

上士立德,中士立功,下士立言,

會的,會進步的,一定會有成就的,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29,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二十七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二十七章,

子曰:
已矣乎!
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已矣乎,

已:已經,
矣乎:如此了,這樣了,罷了!

子曰:已矣乎!

孔子說,罷了!罷了!

吾未見:

我看不到,

能見其過:

能夠,自見其過,

而內自訟者:

而且,
自我反省,自我爭訟,自明其罪者,

孔子,這麼說:

是要,警醒我們,「改過」之心,

孔子的意思是:

難,能者,可貴也,

人,聖賢之路,

一,鮮能自見其過者,

二,鮮能自我訟明,自治其罪者,

其能罪己者: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智,而不惡也!

其不能罪己者:

過,而不改,惡,莫大焉!

愚,而不善也!

湯之盤銘曰: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人,
想要進步,
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
沒有別的路,「改過」,而已!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28,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論語第五,公冶長篇,第二十六章,

論語第五,公冶長,第二十六章,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
願車,馬,衣,裘,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
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顏淵,季路侍,

這是一段快樂的時光,
顏回,子路,陪在孔子的身邊,

子曰:盍各言爾志?

孔子說:
盍:何不,
各:各人,
言:說說,談談,
爾:你的,
志:志向,抱負,志節,

子路曰:
快人,快語,子路說:

願車,馬,衣,裘,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願:我願意,

車,馬,衣,裘:

我身,所有的一切,
我的好車,好馬,衣服,皮裘,

與朋友共:都與朋友共享,

敝之:東西用壞了,

而無憾:心中,沒有任何遺憾,

子路之志,不在於「身外之物」也,

顏淵曰:

顏回,接著說:

願:立愿,

愿我,所做的一切,

無:沒有一點點,

伐:炫耀
善:善長,能力,

伐善:誇示有能,

施:施放,張揚,
勞:功勞,

施勞:張揚有功,

顏回,立愿,而心行矣,

心,無伐善,
則,謙卑自牧,海納百川,

心,無施勞,
則,行善如偷,推功攬過,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路,對孔子說:
我們希望知道,老師,您的志向,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之,是什麼呢?

之:是「仁」也,「道」也,

孔子說:

老者安之:

我愿,長者,都能,安順於道,

朋友信之:

我愿,同修,都能,正信於道,

少者懷之:

我愿,少者,都能,學習有道,

不過,大部份的書本,注解說:

孔子的願望是,

老者安之:
老年人,都能,受到安養,

朋友信之:
朋友們,都能,互相誠信,

少者懷之;
孩子們,都能,受到照顧,

因為,孔子的心裡,
放著一個,大同世界,安和的社會,

談到了,「盍各言爾志?」

我們,都立志了嗎?

談起,人生的志向,
我們,能像這樣,侃侃而談嗎?

此章,值得注意的是,

言「志」,

子路言身,顏回言心,孔子言性,

他們談的,都不是,
身外之物,「生活」的追求,

他們談的,全都是,
對於,「真實生命」的實踐,

子路:言「身」,懷「仁」也,

子曰:少,而懷之者也,

顏回:言「心」,行「仁」也,

子曰:友,而信之者也,

孔子:言「性」,安「仁」也,

子曰:老,而安之者也,

子曰:
少者,友者,老者,
論,行道,之次第也,
實,無關乎,年紀之大小也,

此,性,心,身,者
仁之體,仁之相,仁之用也,

道之理,道之氣,道之象也,

老者,友者,少者,皆是仁者,

前賢,同修,後學,都是修道人,

三者,之志品,
雖然是,次第有別,
但是,於行仁,行道之時,
此乃,三位一體,缺一不可也,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