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莊子讀書會 大宗師 第六章之一

 莊子讀書會 大宗師 第六章之一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莫然有閒,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

本節筆記: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
三人相與友,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
三個人是至交好友,為什麼呢?

曰:

因為,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秘密:

孰能相與於無相與,
相為於無相為?

有誰,
與人,交往,

可以,
不著於,形相,超越,形相呢?

可以,
有心,用心,

而又,
不落於,心的主觀,和思惟呢?

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
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誰的,
視野,能夠,

居於,
天上,而超越,世間的雲霧呢?

誰能,
超越,太極,

超越,
這個,世間的有,而悠遊無極呢?

誰能,
超越,肉體的,生死,

發現,
生命,本來的,

不生、
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呢?

三人相視而笑,
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這個,
就是,這三個人,

為何,
相視,而笑,的原因,

這個,
也是,為什麼,

他們,
因此,能夠,結成,莫逆之交,

莫然有閒,
而子桑戶死,未葬。

日子,
平平,淡淡的,過著,

突然,
就有,一天,

三人,
之中的,子桑戶,死了,

待葬,
還沒,出殯,

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

孔子,
聽說,之後,

就派,
子貢,前往,協助,弔祭,

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

可是,
死者,的兩位,至交好友,

卻在,
他的,屍體邊,

撫琴,
擊鼓,大聲的,唱起歌,來了,

他們,
這樣,唱著:

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
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

我的,
好友,桑戶啊!

恭喜,
恭喜啊,今天,證道,成真啦!

你都,
已經,回天了,

我們,
卻都,還在這人世間,遊蕩啊!

子貢趨而進曰:
敢問臨尸而歌,禮乎?

子貢,
看著,他們,

對著,
屍體,撫琴,擊鼓,唱歌,

實在,
不像,是來,

安撫,
喪家,或是,臨喪,弔祭的,

所以,
子貢,上前,

執問,
他們,這樣做,合於,禮,嗎?

二人相視而笑,
曰:「是惡知禮意!」

哪裡,
知道,這兩個人,

只是,
相視而笑,然後,回答子貢說:

那麼,
你説的,禮,

難道,
只是,一個,固定的,形象,嗎?

如果,
不是,形象,

那麼,
請問,真正的,禮,是什麼呢?

子貢反,以告孔子曰:
彼何人者邪?

子貢,
受到,很大的衝擊,

所以,
回來,覆命時,就問老師,孔子,

他們,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
臨尸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
彼何人者邪?

不像,
一個,修行的人,

一點,
都不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

對著,
屍體,唱歌,

不管,
週遭的人,是否,哀傷,

只是,
不停,歌唱著,

自己,
對於,生命的,理解,和讚歎,

老師,

到底,
他們,是怎樣的人呢?

後記討論:

因為
篇幅 較長

這裡
孔子 將要 怎麼回答

我們
稍微 賣個關子 下回 再續

不過
這節 我們 不妨討論 一些事情

首先
我們談 朋友之間的 交往

儀式
形相 重要嗎?

不講 儀式
不講 形象 那麼 我們講什麼?

所以
有些 道理

我們
也許 看起來 好像 説的 很有道理

但是
若在 實際的 生活裡呢?

莊子
也許 不企圖 教學

不過
他所 舉的例子 總是 讓人 思考

我們
要交 朋友

當然
要交 志同道合 的朋友

但是
朋友 真的 有親的 也有 淡的

那麼
我們 到底是

喜歡
我們 親的 還是 淡的

還有
我們 親的 是什麼 淡的 又是什麼

我們
有交到 一輩子的朋友 了嗎?

我們
死的 時候

他們
是會 為我們哭 還是 為我們笑呢

朋友
死的 時候

請問
我們 最大的 遺憾 是什麼?

所以
如果 我們 哭

到底
我們 是在 為誰哭 為何哭?

喪禮

也許
真的 不應該笑

但是
同理 我們 真的 就應該 哭嗎

我們
真的 理解 生死嗎

我們
是不是 有太多的 時候

只是
活在 儀式 活在 自己的形象裡了

像是
這樣 的討論

對於
執著 既定印象 或是 傳統的 我們

是否
有點 太衝擊了

但是
這個 裡面 才是 莊子 想要說的

只有
重新 而且 真實的

面對
生死 的同時

也許

我們
才能 真正的 發現生死 超越生死

或者
也許 我們

才能
真正的 做出 我們生命的 決定

而不再

只是
停留於 我們 目前的形象 和假設。





感謝天恩 感謝師德 謝謝大家
2025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