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九章,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九章,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

談到,教化,孔子說:

民:庶民,百姓,

可:可以,

使:使他,

由:經由,

之:道也,

由之:由道而行,

使由之:使他,由「道」而行,

不可:不可以,

知:知道,明白了

使知之:

使他,知「道」,明白「道」,



本章,

文字的本身,非常簡單,

但是,

解釋起來,卻非常的「奇怪」,

有人說:

孔子,主張,

帝王的,愚民政策,

使民,由之,而不使民,知之,

這實在是,誣蔑孔子,

因為,

如果,要愚民,

孔子,

就不會,有教無類,

我們,就不會聽到,誨人不倦,

我們,看到,

孔子,有計畫的,整理六經,

昨天,

我們,才學到,

孔子的,教學計畫,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這樣,有計畫的,

引導,庶人凡夫,成為,士人君子,

怎麼,可能,才次一章,

卻,變成了,

孔子,主張,「愚民政策」呢?

那麼,

孔子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後學,粗陋,認為:

道,

百姓,日用而不知,

魚,

生活在「水」裡,

卻,不知道,「水」在哪裡,

除非,

魚,離開水,

否則,

魚,永遠不知道,水的重要,

人,

之於「道」,

就像,魚,之於「水」,

孔子,

一個,真正的老師,

想把,真正的「道」,傳給大家,

但是,

所有的聖人,

都碰到了,同樣的問題,

那就是: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

道:

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

但是,

道,可道:

道,真實的存在,

而且,

人人本有,人人本知,人人本能,

名:

道,作用,而有萬物,

可名:

為了識別,萬物,便有其名,

非常名:

名之為,「蘋果」,

但是,真正的,蘋果,是什麼?

名之為,狗,

但是,真正的,狗,是什麼?

名之為,「人」,

但是,真正的「人」,是什麼?

性,在,「人」在,

性,去,「人」亡,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所以,孔子說:

民,可使由之,

道,可道,非常道,

不可使知之,

名,可名,非常名,

金剛經,

佛告須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釋迦牟尼佛,

講經,說法,數十年,經藏如海,

但是,

金剛經,怎麼說?

須菩提,

汝勿謂,如來,作是念,

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何以故?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

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前賢啊!

佛說: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所以,

孔子說: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話,

真是一場,千古疑雲啊!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611,

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八章,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八章,


子曰: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曰:

關於,為學的次第,孔子說:

興於詩:

興:興起,開始,

為學的次第,從學「詩」,開始,

詩:

是「詩經」,

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共有詩歌,305首,也稱「詩三百」,

子曰: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無邪,

一言以蔽之:

用一句話,來總括它,

曰:思無邪,

那就是,

敦厚,純樸,心正,而無邪念也,

興於詩:

為學,

從敦厚,純樸,

心正,無邪念,開始,


詩經,是什麼?


詩經的作者,

絕大部份,已經無法考證,

漢朝,毛亨,毛萇,注釋詩經,

因此詩經,又稱「毛詩」,

詩經,

是陸續輯成的,

最早的作品,起於周朝初期,

而最晚的作品,則成於春秋中葉,

前後,跨越600年,

詩經的分類,

有,四始,六義,之說,

四始,

指的是:風,大雅,小雅,頌,

六義,

則是:風,雅,頌,賦,比,興,

風,雅,頌,

是以,音樂類型,所做的分類,

風,

是十五國風,計有160篇,

是表現,十五國,風俗民情的詩歌,

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

小雅:

是,迎宴賓客,的音樂,

大雅:

則是,朝庭,教化的音樂,

頌:

有40篇,是祭祀的詩歌,

演奏時,常搭配以,舞蹈動作,

賦,比,興,

是以詩,表現的方式,所做的分類,

賦:是直言其事,

比:是藉事諷俗,

興:是託物聯想,

子曰:

不學詩,無以言,

古時,宴會時的禮節:

主人,

要,以「詩歌」迎賓,

客人,

如果,不懂,「詩歌」的內容,

就,沒有辦法,

了解,主人的心意,

當然,

也就,沒有辦法,以「詩」來回禮,

所以,

孔子,告訴孩子,不學詩,無以言,

興於詩:

為學的第一步,

要從,「詩經」的學習,開始,


立於禮:

孔子,告訴孩子,不學禮,無以立,

立:是立足之地,

禮:

是「禮經」,今已流失,

現代人,看的到的是「禮記」,

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禮,的作用,

貴在,使人和樂相處,

子曰: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所以,

歷代先王,無不,以禮治國,

上自,

祭拜,天地,神明,

下至,人間,倫常之理,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禮的規範,

立於禮,

有禮,行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為學的第二步,

就是要把,禮,站正,立起來,

我們,學道,修道,辦道,

禮門,義路,

禮,

是入道之門,修道之方,辦道之要,


不學禮,無以立,


成於樂:

成:

是完成,是禮成,是學成,

樂:

是,喜悅,和諧,歡樂,

樂:

是古樂經,

孔子,為了教學,

曾經,花了很多的時間,整理樂經,

但是,

樂經,

因為,沒有,統一的樂譜,

也沒有,像現在的,錄音設備,

樂經,

是六經中,最早流失的經典,

但是,

樂,的基礎,

建立於「詩」,而,立於「禮」,

這,

從本章,來看,

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

孔子,

以,六經,教學,

詩,書,易,禮,樂,春秋,

今天講,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這是,

學者,為學的「步驟」,

而,這個,

就是,孔子,的教學計畫,

孔子,

有計劃的,

要,提升,一個人,

從「庶人」,到「士」,的過程,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610,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七章,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七章,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曰:

曾子,說: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士:學士,知識分子,

士:學「道」之人也,

弘:恢弘,遠視,

弘:弘大,弘深,弘遠也,

毅:堅毅,金剛,有恆,不變,

一個,

知識分子,社會的主流,

一個,

學「聖」,學「道」的人,

不可以不,恢弘,遠視,

不可以不,堅毅,有恆,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把「仁」,

扛在自己的肩上,

把,行「仁」,

把,道,

作為,自己的責任,

我,這樣的責任,真是,重大啊!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從我,

學「道」,

知「仁」,開始,

這,一路走來,我,始終不渝,

直到,這一刻,

我,走不動了,我,將要死了,

我,

這一生,

可以,暫時,放下了,

行「仁」,這條路,真是,長遠啊!


這幾天,

我們,聽到了,

曾子,生命,最後的謳歌,

實在,感動,

曾子,小孔子四十六歲,

所以,

孔子,死的時候,

曾子,才二十六歲左右,

史稱,曾子,為「宗聖」,

是因為,

他,繼承了,孔子的,一脈正宗,

這樣,

我們,能想像,

孔子死,曾子,守墓的心情嗎?

孔子,死後,

年代,從春秋,進入了戰國,

時局動盪,天下,更亂,

曾子,

每日,三省,傳,不習乎?

想到,自己,

才德,不及好友,顏回,

想到,自己,

身上,背負著,代代相傳的聖脈,

前賢啊!

這樣的責任,重,還是不重呢?

曾子,

十六歲,拜入,孔子門下,

跟著,孔子,

學道時,周遊列國,顛沛流離,

二十六歲時,孔子死,

年紀輕輕,

而紹承,一代,祖師之位,

在戰亂中,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這幾天,

我們,讀到的,

就是,

曾子,一生,

直到,生命最後,的態度,

在他,臨終的時刻,

他,

讓我們,看到了,

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也,看到了,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直到,最後,

他,說的是:而今而後,吾知免夫!

這,就是, 

論語第八,泰伯篇,的篇旨,

學貴「有恆」,

有恆,為成功之本,

我們,

為學,做人,修道,辦道,

也許,

我們,年輕,

也許,我們,才德不足,

也許,時局動盪,天下不安,

但是,想想,

曾子,用,他的一生,

最後,

留給我們,

最重要的,教導:

修道人,

沒有別的,

最重要的是,「有恆」!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609,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六章,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六章,


曾子曰: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

曾子說:

可以託六尺之孤,

託:是託付,

六尺:

古,七尺以上,為大人,

六尺,孩童也,尚未成年也,

孤:孤兒,

父死者,稱為,孤也,

以前,君王之位,父死子繼,

但是,

戰國的時候,

已是,君,不君,臣,不臣,

臣,弒其君者,

屢有所聞,而且,各國皆然,

一旦,

太子,年幼,國君,病危,

臨死,之前,

就,面臨了,託孤的問題,

可以,託六尺之孤,

孤兒,寡婦

家,

可以,託付,給誰呢?

可以寄百里之命,

百里之命:

就是,君王之位,一國的大權,

可以寄百里之命

君之勸柄,王之位,

國,

可以,寄放,給誰呢?

有誰,可以,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大:生死交關也,

節:三綱,五常也,

三綱: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

五常:仁,義,禮,智,信也,

臨大節:

面臨,生死關頭,

守之,為大節,不能守,為失節,

不可奪也,

於公,於臣,

名利,不能,奪其忠信之節也,

於私,於志,

求仁,得仁,死,而無憾,

生死,不能,奪其仁義之道也,

君子人與?

這個,時代,

能夠,做到這樣的人,是君子嗎?

君子人也,

是的,

能夠,這樣做的人,

真的,就只有「正人君子」了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608,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五章,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五章,


曾子曰: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

有若無,實若虛,

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曰:

曾子,生命中,

時常,想起,好友,顏回,

曾子說: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

問:是請問,向人學習,

能:是能行,

不能:是不能行,

多:是多才,

寡:是少才,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

聖人,無常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問,

不是,一種「謙虛」,

卻是,一種,生命的「熱忱」,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是一種,

生命的「享受」,

而不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所以,顏回,

能行者,

而,常問於,不能行者,

多才者,而常問於,才少者也,

有若無,實若虛,

有若無:

海納百川,成其大,

實若虛:

像是,一顆,

看起來,柔弱,不起眼的種子,

而,實際上呢?

祂,

一直,都是,

一棵大樹,無數的花,無數的果,

犯而不校,

犯:冒犯,

校:音,唸較,義,同「較」也,

校:校正,計較也,

犯而不較:

對於,

別人的冒犯,

顏回,從不辯白,從不計較,

他,

常用,橫逆,

來鍛鍊,自己的智慧和勇氣,

他,

就像是,

一株,高雅的,蘭花,

長在幽谷裡,默默的,吐露著芬芳,

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這是,

我,看到,

昔日的好友,顏回,

用盡一生,一直,在做的事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607,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四章,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四章,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

曾子言曰: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

正顏色,斯近信矣;

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

曾子,病重了!

孟敬子,前來慰問他,

孟敬子:

是,孟武伯的兒子,

是魯國,孟孫氏,第十一代,宗主,

名,捷,世稱,仲孫捷,

敬,是他的諡號,

據說,他是,孟子,的高祖父,

曾子,言曰:

曾子,病重將死,仍然,誨人不倦,

開口,談「道」,對孟敬子說: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鳥,

到了,將死的時候,

牠的鳴叫聲,總讓人,感到哀傷,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人,

到了,將死的時候,

他所說的話,總讓人感受,他的善意,

你,貴為,孟孫氏,的宗長,

我,想要,提醒你的,是: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一個,

在,上位的人,

一個,行道,有道的「君子」,

如何,顯出有「道」呢?

有,三件事情,特別的,重要: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

動:動作;

容貌:儀態,

斯:總是,

遠:遠離,

暴:暴力,

慢:傲慢,


一個,

有道,君子,

他的,動作,儀態,

總是,遠離,暴力,傲慢,


正顏色,斯近信矣;

正:端正,

顏:表情,

色:神色,

近:接近於,幾乎是,

信:誠信,有道,


一個,

有道,君子,

他的,

表情端正,神色莊嚴,

總是,幾近於,誠信,有道,


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出:開口,說話,

辭:語辭,

氣:口氣,

鄙:粗俗,鄙陋,

倍:同悖,悖禮,無信,


一個,

有道,君子,

他說話,的語辭,口氣,

總是,遠離,

粗俗,鄙陋,悖禮,無信,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籩豆:祭祀,宴享時的禮器,

籩:

竹編,禮器,

以盛,棗,栗,桃,李,等果物,

豆:

木製,禮器,

以盛,肉類,脯品等物,

之事:

祭祀,宴會之禮事,

有司:

司:專門,負責,管理的人員,

存:存放,保管,


以上,

三件,君子之道,

是,一個,君子,行持的重點,

至於,

籩豆之事,祭祀,宴會,等等的禮事,

微末,小事也,

只要,

交給,禮司,

有專人,

去負責,去管理,就可以了,

這些,「小事」,

君子,

大人者,就,無須「操心」了,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606,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三章,

論語第八,泰伯篇,第三章,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

啟予足,啟予手,

詩云: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

曾子,名參,字子輿,

夏禹後代,春秋,魯國人,

小孔子四十六歲,
十六歲,拜入孔子門下,

魯哀公,十六年,
孔子去世,曾參,二十七歲,
事若父喪,而無服,守孔子墓,

三十八歲,
武城大夫,聘曾參為「賓師」,
設教,於武城,

曾參,五十歲時,
齊,聘以相,
楚,迎以令尹,
晉,迎以上卿,皆,不應命,

六十歲,
與子夏,段干木等,
設教於,「西河一帶」,

享年,七十一歲,
以「孝」聞名,
著有,大學,孝經,傳世,

曾子,
嫡傳,孔子之道,以傳子思,
子思,又傳孟子,此為「道統」,
世稱,「宗聖」,

孔子,
顏回,曾參,子思,孟子,
道統之傳承者也,世稱「聖」人,

孔門,
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
皆稱賢,不稱聖者,概未入聖流也,

曾子,有疾,

曾子,自知,病重,

召門弟子曰:

召集,門生,弟子,最後的,說話:

啟予足,啟予手,

啟:開啟,

請大家,

幫我,把被子,翻開來,

並且,

好好的,看看,我的腳,

也,好好的,看看,我的手,


我的老師,告訴我: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


詩云:

詩經上說: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戰戰兢兢:

戰戰:恐懼的,警戒的樣子,

兢兢:謹慎的,小心的樣子,

如臨深淵:

好像是,面臨,萬丈的深淵,

如履薄冰:

好像是,走在,冰層較薄的河面,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而今而後:

從今,開始,乃至,以後,

吾知免夫!

現在,我知道,

我這個,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

從此,以後,

我可以,把它,放下了,

小子!

同學們:

看看我的腳,再看看我的手,

多少年來,

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現在,

我要,放下的,

這,正是,

你們,將要,承擔的啊,

愛惜,此身,善用,此生,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