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十二章,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十二章,


孟子曰:

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

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

此之謂:不知類也。



孟子曰:

孟子,舉例,說:


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


如果,

現在,有一個人,


他的,

無名指,天生,就彎曲著,


除了,

不能,伸直,卻也,不痛,


當然,

這也不是,身體,有什麼,大病。


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


但是,

如果,聽到了,


有人,

能夠,讓它,可以,伸直,


那麼,

就算是,要去到,秦國,楚國,


他也,

不會,覺得,路途遙遠。


為指之不若人也:


這個,

全都,只是,因為,


他覺得,

他的手指,比不上,別人啊!


指不若人,則知惡之:


我們,


因為,

一根,手指,比不上別人,


就會,

一直,耿耿於懷,


然後,

想盡,辦法,也要,醫治它,


心不若人,則不知惡:


但是,

對於,我們,心,的毛病,


我們,

人品,的缺失,


德性,

始終,比不上別人,這件事, 


我們,


倒是,

視若,無睹,反而,不在意啊,


此之謂:不知類也。 


我們,

這樣,就是,所謂的:


愚痴,

不智,之人了!


不知道,

物之本末,事之終始,


不知道,

生命的,輕重,先後的次序了。



大學,

首章,說: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本章,

孟子,說的,


大概,

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通常,


我們,

並不是,沒有智慧,解決問題,


當然,

也不是,沒有,能力,


但是,

問題,始終,還是,問題。


為什麼呢?


因為,

我們,不在意。


我們,

在意,外在,別人,看得到的,


但是,


我們,

不管,我們,內心的,汙穢,


我們,

在意,跟人,外在的,比較,


但是,


我們,

不管,我們,內心的,貧賤,


孟子,

這個,無名指,的比喻,


真是,

刺的,我們,好痛啊,


末世了,


說的,

不正是,我們,忘了,根本了嗎?


忘本,逐末,


這個,

難道,還不是,末世嗎?


問題是,


有誰,

能夠,反觀,自照呢?


問題是,


我們,

有誰,願意,達本還源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721,

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十一章,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十一章,


孟子曰: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捨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

孟子,說: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仁,

是,人,本來的,天心,本性,


義,

就是,人,依仁而行,的道路,


捨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但是,

現在,的人,


卻都,

捨棄了,這條,本來該走的路,


不肯,

走這一條,義,的道路,


任由,

自己的,天心,本性,不見了,


也,不知道,

要去,把這個,仁,找回來。


這樣,

實在是,很可憐啊!


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


平常,


我們,

家裡,養的,雞啊,狗啊,


如果,

傍晚,的時候,沒有回來,


不見了,


我們,

就會,急著,到處去找,


有放心,而不知求:


但是,

現在,最重要的,


我們,

做人,本來的,天心,本性,


也,不見了,


我們卻,

不知道,要趕快,去把祂,找回來,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所以,


我們,

做人,最重要的,學問,


也就,

沒有,別的了,


只要,

去把,我們,這個,


已經,

放失,不見的,天心,本性,


找回來,


這樣,

也就,可以了呀!



中庸,

首章,就說: 


天命之謂性:


我們,

人,的命,從天而來,


這個

叫做,天命,


現在,

我們,給祂,一個名字, 


就叫做,「性」。


本章,

孟子,所說:


仁,人心也。


率性之謂道:


率,

是,直接的,不假於外的,


率性:


從我們,

這個,天心,本性,


直接的,

自然的,流露,出來的,


這個,

就叫做,「道」。


本章,

孟子,稱之,為,義,


道者,路也,


所以,

本章,孟子,說:


義,人路也。


義,

乃,仁之用也;


我們,

仁心,之行,之路也,


我們,

人人,本來,應該走的路,


修道之謂教:


我們,

離開,道,已經很久了,


需要,

有人,去喚醒,


修正,

我們,人,已經走歪的路,


這個,

我們,就叫做,教。


本章,

孟子,就說: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我們,

藉此,文章,


想一想,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或者說,

什麼是,真正的,宗教?


那麼,

中庸的,這段話,


是不是,

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呢?


看看,

我們的,學校教育,


或是,

現代的,宗教,


問問,

我們,是否,做對了呢?


如果,

我們,明明錯了,


但是,

我們,不肯改,


不肯,

去,把祂,找回來。


這個,

就是,孟子,所說的:


捨其路,而弗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真的,


如果,

雞啊,狗啊,


不見了,


我們,

都會,急著,找啊,


但是,


我們,

做人,這麼重要的東西,不見了,


我們,

卻是,一點也不在意啊,


所以,


現在,

我們是,集體失智了啊,


我們,


已經,

集體,迷路,集體失道了呀!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720,

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十章,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十章,


孟子曰: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孟子曰:

孟子,說: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魚,

是,我們,喜歡的,


熊掌,

也是,我們,喜歡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

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


我們,

都會,放下魚,而選擇,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生命,

是,我,所喜歡的,


義理,

也是,我,所喜歡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

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


我會,

放下,生命,而選擇,義理。


生亦我所欲:


生命,

當然,是我,所喜歡的,


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但是,


因為,

除了,生命,我更喜歡,義理,


所以,

對於,不合義理的事情,


就算是,

要我的,性命,我也,不會去做的。


死亦我所惡:


死亡,

當然,是我,所厭惡的,


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但是,

除了,死亡,


還有,

讓我,更加,厭惡的,


那個,

就是,不義,


所以,

當義理,現前,的時候,


就算是,


讓我,

面對,死亡,我也是,不會逃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如果,

假使,說,


我們,

想要的,沒有,超過我們生命的,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那麼,

明明,就是,可以活下來的,


我們,

又是,為了,什麼,


偏偏,

還是,選擇了,死呢?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如果,

假使,說,


我們,

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那麼,

明明,我們,可以躲開的災難,


我們,


又是,

為了,什麼,不願意,選擇逃避呢?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

由此,可知,


我們有,

比生命,更重要的事,要做,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由此,可知,


我們,

這個,生命,


還有,

比躲避災難,更重要的事,要承擔。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因為,

這樣,所以,


我們,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大的,


我們,

所厭惡的,也有,比死亡,更強烈的,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而且,

這樣,的心,


並非是,

只有,聖人,賢者,才有的,


而是,


我們,

人人,本來,就有的。


賢者能勿喪耳:


我們,

所謂的,聖人,賢者,


他們,

不過,就是,


一直,

沒有,讓這個心,不見,罷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眼前,

放著,一碗飯,一碗湯,


吃了,

就可以,活下來,


如果,


不吃,

馬上,就要,死了。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

有人,叫罵著,叫你去吃,


一個,

有道,守禮的人, 


大概,

寧可,餓死,也不肯,去吃吧,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

有人,用腳,踢你,叫你去吃,


那麼,

就算是,一個,乞丐,


大概,

也是,不屑於,理睬它的,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每年,

一萬鍾,的米糧,


有人,

給了,這樣,豐厚的俸祿,


我們,


竟然,

不管,什麼禮啊,義啊,就接受了,


萬鍾,於我何加焉?


請問,


這個,

一萬鍾,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讓我,

住的,房子,變得,更漂亮嗎?


讓我的,

妻子,孩子,吃的,用的更好嗎?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還是,

讓我,貧窮的,朋友們,


也能,

得到,我的資助,和幫忙呢?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本來,

我是,寧可死,也不肯接受的,


現在,

只是,為了,


讓我,

住的,地方,


能夠,

更加,漂亮一點,我就,接受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本來,

我是,寧可死,也不肯接受的,


現在,

只是,為了,


讓妻子,

孩子們,能夠,吃的,用的,更好,


所以,

我就,接受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本來,

我是,寧可死,也不肯接受的,


現在,

只是,為了,


讓我,

所認識的,窮朋友,


他們,

能夠,得到,我的資助,我的幫忙。


所以,

我就,接受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難道,


這些,

就是,我們,不能夠,放下的嗎?


這個,

不就,正是,


我們,

喪失,我們的良心,的開始嗎?



本章,

孟子,提醒我們,


仁義的心,

祂是,我們,人人本有的,


我們,

甚至,連死,也不肯放棄的,


但是,

為什麼,這個,仁義的心,


現在,

卻是,不見了呢? 


孟子,發現,


逆境,

並不會,埋沒了,我們的骨氣,


能夠,

讓我們的,仁義之心,不見的,


不是,

因為,沒有飯吃。


而是,

因為,有了,一萬鍾,


其實,

名利,富貴,


才是,


我們,

這個,仁義之心,真正的,殺手,


順境,

才是,腐蝕,人心,的利器啊!



您說,是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719,

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九章,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九章,


孟子曰: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這個,並不是因為君王沒有智慧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

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一人雖聽之,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孟子曰:

孟子,說: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這個,

實在,不是,因為,齊王沒有智慧,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就算是,

有一個,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東西,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如果,

讓它,曬了,一天的陽光,


然後就,

十幾天,都把它,放在陰暗,寒冷裡,


未有能生者也:


這樣,

就算,它是,很會生長的東西,


恐怕,

也是,長不起來吧。


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我能,

晉見,齊王的機會,已經很少了,


可是,

我才,一退朝,離開,


那些,

使他,陰寒的人,就全都來了,


吾如有萌焉何哉!


就算,


我能,

萌發,齊王,一點,小小的火星, 


但是,

面對,周遭,不斷,吹來的霜雪,


這個,

小小的,火星,又有什麼用呢?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現在,


我們就,

以圍棋,這個,小小的,技藝,


舉個,例子吧,


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就算,

只是,一個,小小的技藝,


如果,

不能夠,專心的,去學習,


恐怕,

也是,學不好的。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弈秋,

是個,全國有名,最會下棋的人吧,


使弈秋誨二人弈:


如果,

弈秋,收徒,


讓他,

教導,兩個人,學習,下棋,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其中,


一個人,

非常的,專心,而且,努力的學習,


靜靜的,

聆聽著,弈秋,教授的,每一句話,


一人雖聽之:


但是,

另外的,那一個人,


雖然,

也是,一起上課,一起學習,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但是,

他的心思,卻是,不在這裡,


他心裡,想著,

有一大群的,野雁,就要,飛來了,


我應該,


要去,

好好的,準備一下,我的弓箭了,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所以,

這兩個人,雖然,一起學習。


但是


這個,

始終,還是,跟不上那一個啊!


為是其智弗若與?


這樣,


難道,

是因為,他們的智慧,不一樣嗎?


曰:非然也。


孟子,說:

不是的,當然,不是啊!


只是,

一個,很專心,


一個,

卻是,不肯,專心,罷了。



草原裡,

大野狼,追著,兔子跑,


最後,

兔子,跑掉了,


野狼,說:

為了,這肚子,我已經,盡力了。


兔子,說:

為了,活下來,我只能,拼命了。


這個,

就是,為什麼,


野狼,

始終,抓不到,兔子。


因為,

一個,是,拼了命地,去跑,


而,

另一個,只是,盡力而已。


聽說: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我們,

所能,開發的,


其實,

很少,很少,幾乎是,微不足道。


至於,

我們的,仁德,我們的,智慧,


這些,

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但是,

不知道,為什麼,


現代人,

卻是,少有仁德,少有智慧,


孟子,說:


這個,

難道是,我們,本來沒有嗎?


我們,

大家,想一想,


其實,不是啊!


只是,

因為,我們,不在乎啊!


如果,

一個人,不在乎,


那麼,


有,也等於,沒有,

能,也變成,不能了。


我們,

就是,這樣,開始,懷疑自己的。


希望,

我們,都能夠,


找回,

自己的,有,找回自己的,能,


好嗎? 


當然,


也請,

千萬,不要,一曝十寒,


好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718,

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八章,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八章,


孟子曰: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

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

非無萌櫱之生焉,

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

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

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

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

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

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

是豈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

孔子曰:

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惟心之謂與?



孟子曰:

孟子,說:


牛山之木嘗美矣:


牛山,的樹木,

曾經,長得,非常茂盛,而美好。


以其郊於大國也:


但是,

因為,處在,大國的郊區,


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


人們,

就拿著,斧頭,常常的,去砍伐它,


這樣,

這個,山林,


還能夠,

像是,以前,一樣,那麼美嗎?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


本來,

這個,山林,


如果,

能夠,有一段時間,的休息,


然後,

受到了,雨水,露水,的滋潤,


非無萌櫱之生焉:


其實,

也可以,長出,一些樹芽,嫩苗來,


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可是,

人們,又趕著牛羊,到那裡放牧,


這樣,


就連,

那些,剛生出的枝芽,也被吃光了,


所以,

牛山,也就,變得光禿禿了,


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


現在,

人們,看到,光禿禿的牛山,


還以為,


牛山,

本來,就是禿的,從來不長樹的,


此豈山之性也哉?


那麼,

這個,難道是,牛山的本性嗎?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


我們,

用這個,做例子,


看看,

那些,看似,沒有仁義的人,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


他們,

之所以,放失了,自己的良心,


不就,


像是,

人們,拿著斧頭,刀鋸, 上山,


去把,

林木,一棵,一棵的砍掉了嗎?


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我們,

本來的,良心;美麗的,山林,


這樣,

每天,每天的,受到了,砍伐,


請問,

如何,還能維持,原來的美麗呢?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


大地,

萬物,經過了,一夜的休息,


清晨,

來臨,的時候,


我們,

終於,恢復了清明,平靜的醒來,


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


這個,時候,


我們,

良善的心,是非常相近的,


分別,

善惡,的心,其實,相差不大,


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


但是,

等到,我們,走出家門,


這個,

清明,善良的心,就漸漸不見了,


等到,

晚上,回來的時候,


早上的,

那一株,嫩苗,幾乎已經枯萎了,


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


就這樣,

每天,生出的,一點點良心,


也像是,

新芽,嫩苗,受到了,牛羊的摧殘,


根本,

還來不及,長好,就已經,不見了。


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慢慢的,

就算是,經過了休息,也沒有用,


我們,

甚至,就連,


早上的,

那一點,清明,善良,也不見了。


這樣,

我們,人,離禽獸,也就不遠了。


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


現在,

我們,看到,


人,

像禽獸一樣,沒有良心,


就像,


我們,

以為,牛山,本來,就沒有長樹,


是豈人之情也哉?


這個,

難道是,我們,人的本性嗎?


人,

沒有,良心嗎?


山,

難道是,本來,就沒有樹嗎?


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


所以,


我們,

如果,能夠,長養祂,


那麼,

萬物,就沒有,長不好的。


但是,


如果,

我們,摧殘祂,


萬物,

一旦,失去了,長養,


大概,

也就,很難,不死亡,不消失的了。


孔子曰:

孔子,說:


操則存,舍則亡:


我們,

操作祂,使用祂,就會,有,


我們,

放棄祂,不用祂,就會,沒有。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我們,

總是,在那裡,進進出出,


但是,


我們,

總是,不知道,那裡,是哪裡?


惟心之謂與?


我想,

孔子,說的,「那裡」,


大概,


就是,

我們的,良心,本性,之所在吧。


本章,


孟子,

以牛山為例,提醒,我們,


良心,

本性,為什麼,會不見了,


因為,

我們,沒有,好好地,長養祂,


我們,

甚至是,不斷的,摧殘祂,


結果,

就是,讓牛山,長不出樹來,


人,

良心,消失,不見了,


然後,

人,變得,越來越像,禽獸。


現在,

我們,看看,


天下,亂了, 


那麼,

請問,問題在哪?


不論,

個人,或是,全世界,


問題,

都在,一個字,「心」 。


我們的心,亂了,世界,就亂了,

我們的心,好了,世界,就好了,


天下,

亂了,只是,因為,


我們,

人,的良心,本性,不見了。


所以,


找回,

我們的良心,就叫做,求道,


依照,

我們的良心,說話,做事,


叫做,修道。


努力,

喚醒,人們的良心,就叫做,辦道,


那麼,

這個,道,在哪裡呢?


孔子,說:

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同學們,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本在爾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

我們的,覺性,在哪裡?


或者,


儒,

我們的,良心,在哪裡?


難道,


祂,

是,在外面嗎?


是不是,


我們,

用祂,就有,不用,就沒有呢?


出入無時:


請問,

我們,是,


每天,

每天的,長養祂,彰顯祂,


還是,


我們,

每天,每天的,漠視祂,摧殘祂呢?


莫知其鄉:


人,

最大的,無知,


不就是,

不知道,「自己」嗎?


人,

最大的,可憐,


不就是,


讓自己,

走在,一條,迷眛,不醒的路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