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九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九章,

子曰:
士,志於道,
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說,人有「五儀」,

庶人,是心迷,不知「道」的人,

士,是發心,學「道」的人,

君子,是知命,有「道」的人,
賢人,是修心,行「道」的人,
聖人,是盡心,辦「道」的人,

志於道,

志,是志向,
志,是立定目標,
志於道,是「發心」學「道」,

發心,

發,是發動,是開啟,
心,是天心,是仁心,是佛心,

發心,是啟動「天心」也,

佛,是大覺者,
大,是天心,本性,
覺,是覺醒,覺悟,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天心,佛性,人人本有,
但是,有覺,有迷,
覺醒,是佛,迷昧,是眾生,

佛,
在「果」地,稱為「西方」,
人,
在「因」地,稱為「東方」,

天心「覺」,佛,是「覺悟的眾生」,
天心「迷」,眾生,是「迷昧的佛」,

東成,西就,眾生與佛,
就像,因(種子)與果,無關方位也,

佛心覺醒,謂之「菩提」,
勇猛精進,努力做佛,謂之「薩埵」,

菩提,薩埵,是梵文,簡稱「菩薩」,
華譯,為「覺有情」,
覺,是「覺醒」;有情,是「眾生」,

士,志於道,

佛家說: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覺,自性,是佛,佛道未成,
所以,
發心立愿,「上求佛道」,

覺,眾生,是佛,迷昧未醒,
所以,
發心立愿,「下化眾生」,

而恥惡衣惡食者,

恥,是羞愧也,
惡,是不善的,不良的,不好的,
衣,是外在的光鮮,
食,是內在的溫飽,

恥惡衣惡食者,

是討厭粗衣疏食,
是以粗陋的衣食為「恥」,

未足與議也,

未足,是不夠格,
與議,是與之論道,

孔子說:
發心,學道,修道,辦道的人,
卻還,常常,因為,
粗衣疏食不如人,而感到「羞愧」,
這樣的「士」,是沒有資格學道的,
這樣的「士」,是談不上「道」的,

修道人,
視富貴,如浮雲,自稱「貧道」,

君子,謀道,不謀食,

粗衣疏食,
幾乎是,修道人的本色,

士,君子,
當安貧,以樂道,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學道,修道,辦道之人,
而追逐名利富貴者,豈是賢儔?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13,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八章,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八章,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

朝,是早上,夕,是晚上,

聞,門裡的耳朵,

外面的耳朵,是聽,是聲音,
門裡的耳朵,是聞,是明白,

聽,而不聞,是「心」,不在焉,

聞道,是「心」,「開悟」了,

開悟,

開,是打開,
悟,是吾的直心,
直心,是佛心,是天心本性也,
打開,人人本有的天心本性,
謂之「開悟」,謂之「聞道」,

道,

道,形而上者,
器,形而下者,
道,體也,器,用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人,
上一撇為「命」,下一撇為「身」

人之「身」,父母所賜,「器」也,
人之「命」,由天而來,「道」也,

由天而來,這個「天命」,
我們稱之為「性」,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率性,之謂「道」,

率,
是直接的,不是間接的,
率性,
是天心本性,直接的流露,
人心,率性,稱為有「道」,

所以,直心,是「道」場,

六祖云:
菩提自性,本來清靜,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老子云: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

道,人人本有,人人本能,

非,常道,

道,之「體」
無所「不包」,無所「不在」,
小而「無內」,大而「無外」,
真,「空」而「妙有」也,

名,可名,

一,即一切,
一本散萬殊,萬殊,皆有其「名」,

非,常名,

一切,即一,
萬殊歸一本,一本,無形無相,
名,而「無能名」也,

無名,天地之始,

道,能生天,生地,
但道,之本體,無可名狀,

有名,萬物之母,

強名曰,道,
能生萬物,為萬物之體也,

萬物,皆有名相,
然而名相者,皆假藉也,非其真也,

真者,「一切」,之「一」也,
率性之「道」也,天命之「性」也,

當孔子,
要傳「道」給曾子時,

子曰: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而這裡,孔子說,

朝聞「道」,夕死可也,

這「道」,孔子說的是,
吾人,之「真人」,「性命」也,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人,
若能,及早,了悟此「道」,
就能,在無常中「生死拉平」,
可以,里仁,而「重生於道」,
可以,里仁,而「能死於道」,

論語,
是修道語錄,孔門「心」法,
是「開,示,悟,入」之道也,

真儒,
是「天命」的實踐者,
不是「專家」,「學者」,
是「修道人」,不是「讀書人」,

儒學,是修行,
是直面「性命」之學,
不是「知識」,「文章」之學也,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12,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七章,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七章,

子曰: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觀過,斯知仁矣,

過,是跨過,是越過,是犯過,

人心,若偏離了,「良心本性」,
謂之「錯」,

錯,而不改,任它「越過」良心本性,
謂之「過」,

一個人的「心」,過,而不改,
一錯再錯,過了又過,竟而以身犯過,
謂之「罪」,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黨,是同類,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人,
隨著,人心的偏離,
而有,各種不同的類型,

所以,孔子說,

觀過,斯知仁矣,

觀,是觀察,

觀過,
觀其「性,心,身」之「過」也,
觀其「五蘊,六塵」之「過」也,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六塵,是色,身,香,味,觸,法,

斯,是因此,就,,,

知「仁」矣,是知其「德性」也,

觀過,斯知仁矣,

觀察,
一個人的「心」之「過」時,
就能知道,這個人的「德性」了,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觀過,斯知仁矣,

孔子說,

人之「仁」,並不難發現,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看看自己,
喜歡跟「誰」在一起?

就知道,你,是「誰」了,

看看自己,「喜好」做什麼?

就知道,自己的「德性」了,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11

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六章,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六章,

子曰: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

惡不仁者,
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
我,未見,力不足者,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孔子說: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未見,是還沒遇到,還沒看到,

兩種人:

好仁者,
是真正,喜好「仁」的人,

惡不仁者,
是真正,厭惡「不仁」的人,

好仁者,無以尚之,

無,是沒有,
尚之,是「上於仁」也,

好仁者,
是知仁,安仁,行仁,的人,

真正「好仁者」的心中,
是沒有什麼,比的上「仁」的了,

惡不仁者,
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惡不仁者,
不一定,知仁,但是他討厭「不仁」,

人,
不一定知道,「仁」是什麼,
但是,
人,都不喜歡別人「不仁」,

孔子說,
真正的,惡不仁者,
不是,厭惡別人的「不仁」,
而是,厭惡自己的「不仁」,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

有能,
有,是有沒有,
能,
是能「好仁」或能「惡不仁」的人,
一日,是有一天,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乎?

有一天,能夠,真正的,
致力於,好仁,或惡不仁嗎?

我,未見,力不足者,

孔子說,
好仁,也好,惡不仁,也好,
我從未見過,
是因為「能力」不足,而做不到的,

孔子,感嘆,

世人,
不能「好仁」,不能「惡不仁」,
不是「知」與「不知」的問題,
也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

問題在於,世人,總是,

「知」,而不行,「行」,而無恆,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這是,
孔子給自己的說話,留一個空間,
也給學生,聽話的人,留一個期許,

蓋,是大概,
蓋,是總括,是全部,

蓋,有之矣,

是應該有,總有,
真正,好仁,或惡不仁的人吧?

我未之見也,

孔子,
寧可是,自己說錯了,
寧可是,自己眼拙,沒看見,
也要相信,
世間,一定有,
真正的「好仁者」和「惡不仁者」,

孔子,藉此期勉,學者,

知「仁」的,
要努力,做一個真正的「好仁者」,
仁,為上,仁,為重,名利次之,

不知「仁」的,
也許,看不到,也許,不承認,

但是,
一定沒有人,喜歡那「不仁」的事,

所以,不知仁的,
也要努力,「厭惡不仁」,
使自己,能遠離那「不仁的心」,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10,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五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五章,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說: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錢財和地位,是人所追求的,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率性,之謂道,
率,是直率的,正直的,
率性,是直接來自天心本性的心,

所以,

道,是道德,是天理,是良心,

不以其「道」,

是離開了,
人人本有的道德,天理,良心,

得之,不處也,

得之,
是得到了,名利,富貴,

不處也,
是不就其位,不處其事,是捨棄之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貧窮與低微,是人所厭惡的,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去,是不逃避也,

孔子,有一個學生,顏回,

才能,超群,
甚至,連孔子都讚嘆弗如,

但是,這樣的「人才」,
卻,居陋巷,簞食瓢飲,
一般人,不堪其憂,
但是,回也,不改其樂,

貧賤,
人人,都厭惡,
人人,都想逃離,
但是,
賢人君子,「視富貴,如浮雲」,
寧居陋巷,樂道安貧,
也不肯,屈身名利,追逐榮華,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論語,最後一篇,
第二十,堯曰篇,最後一章,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知命,
是成為「君子」的條件,

知命,是知「天命」也,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知命,
是,知性,知天,知仁,知道也,

因此,孔子說,人有五儀(五種類型),

庶人:一般世人,「無知」也,

士:學子,「求知」,學道之人也,

君子:學而,知命,得道有道之人也,

賢人:仁者,安仁,修道正己之人也,

聖人:知者,利仁,辦道成人之人也,

君子,去「仁」,

去,是去除,是拿掉,

把「仁」,
從「君子」的身上,去除,

惡乎成名?

惡,唸「烏」,
惡乎,是如何,是怎麼,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一個,不知命,沒有仁的「君子」,
如何還是「君子」呢?

一個「君子」,如果拿掉「仁」,
君子,「沒仁」,還是「君子」嗎?

所以,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終食,是一頓飯,
終食之間,是「一頓飯」之間,
終食之間,是「吃飯」之中,

「吃飯」,
是「物質」生活,
人人都要「吃飯」。

「吃飯」,很重要,
但是,
君子,謀道,不謀食,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一個君子,
不會為了「吃飯」而違「仁」,

違「仁」,是違背了,仁德,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造次,是倉促,匆忙的時候,

顛沛,是顛仆,困頓的時候,

必於是,
是必然,「在於此」
在於「此」,是在於「仁」也,

不論,有多麼,倉卒,匆忙,
不論,有多麼,顛難,困頓,

一個「正人」,「君子」,
一個,知道,有道,修道,的人,

必然是,
安於「仁」,行於「道」,始終不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09,大年初二,回娘家,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四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四章,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茍,如果能夠,

志,
是心之所向,志向,

立志,是立於「志」,而行,
立志,是把「志」,樹立起來,

志於仁,是立於「仁」而行,
志於仁,是把「仁」,樹立起來,

做人,做事,以「仁」為起點,
做人,做事,以「仁」為標準,
做人,做事,以「仁」為依歸,

無惡也,

惡,
是二心也,次心也,非天心也,

惡,
是人,離仁,離性,離天也,

惡,
是人心,分別,比較之心,
不是仁德之心,不是天心,不是本性,

惡,
是二心,是次心,是兩端,
是執著,妄想,利害得失的心,

惡,
人心,離「仁」,則「惡」矣,

惡,
人,離道,猶如,火車離軌,
不在「道」中,而在「劫」中也,

茍志於仁矣!

人心,歸「仁」,則「善」矣,

人,若能,
歸「仁」,修道,則如「迷」返航,
在「道」中,就不在「劫」中矣!

仁,與惡,是道,與劫,的「因」,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在「仁」中,則不在「惡」中,
在「道」中,則不在「劫」中,

聖人,說得好,

上天,不殺悔過之人,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彌天大罪,當不得一個「悔」字,

其真實義,在此,

子曰:茍志於仁,無惡也,

一個人,
若能時時刻刻,住於天心本性,
又怎會為惡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108,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論語第四,里仁篇,第三章,

論語第四,里仁,第三章,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唯,只有,

仁者,「能仁」者,

有「仁」的人:仁者,安仁,
行「仁」的人:知者,利仁,

顏淵,問「仁」,

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
克制自己的欲妄,執著,

復禮,
復,是回歸,
禮,和於道,依理而行也,
禮,溫,良,恭,儉,讓也,

天下歸仁焉,

天下,「一切」也,
仁,「一」也,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

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仁,
是人人本有之自性良心也,

為仁,
是有仁,能仁,行仁也,

這完全是「自己」的事,
哪裡是,因為別人呢?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好人,近賢也,
惡人,遠佞也,

好人,選賢舉能也,
惡人,掃奸除惡也,

能好人,能惡人,

縱觀古今歷史,
天下興衰,國之治亂,在於此,

能舉賢,國治,天下興,
近佞臣,國亂,天下壞,

堯,舉舜於田,舜,舉禹於水,
湯,用伊尹,文王,用姜太公,

齊桓公,有管仲,伯諸侯,
秦穆公,有百里奚,霸西戎,
楚莊王,有孫叔敖,問鼎中原,

君之賢愚,國之治亂,天下興衰,
孔子,用一句話,說盡了,

能好人否?能舉用賢能嗎?

能惡人否?能遠離佞臣嗎?

而選賢遠佞的根本在哪?

物以類聚,
俗話說:
什麼樣的人,養什麼樣的鳥,

君主也好,民主也好,
賢人出,則國治,天下興,
奸人出,則國亂,天下壞,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207,今天除夕,闔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