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論語讀書會,為政篇,第十五章,

 論語讀書會,為政篇,第十五章,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
是,接受、熏習、取法,

思:
是,研究,思辨,

思,
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罔:
是,罔然,學而無得也,

殆:
是,危亡,

《學而不思,則罔》:

如果,

學道,
只是,參班,聽講,

但是,

自己,
從來,不去,思考,不去,練習,

這樣,

就算,
懂了,也等於,不懂,

而且,
大概,很快,

就會,
全都,忘了,不記得了,

如此,

雖然,
有學,卻也是,罔然,等於,沒學,

《思而不學,則殆》:

如果,

有人,
始終,不肯,《學習》,

甚至,
幾乎,瘋狂的,

排斥,
聖人之道,經典之教,賢者之學,

只是,
喜歡,《隨興》,

任隨,
己意,空思妄想,而且,自以為是,

其實,

這是,
非常,危險的,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雖然,
是個,對比句,

不過,
此句,包含了,兩個,層次,

上句,
主講,為學,學道,

下句,
則是,重在,為政,行道,

其實,
論語,編輯的,次第,也是,如此,

首篇,先講,《為學》,
次篇,則講,《為政》:

為學:

學道,
乃是,為政,的,基礎,

為政:

行道,
則是,為學,的,實踐。

大學云: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講的,
本是,《為學之道》,

但是,

為何,
本章,卻放在,《為政篇》,呢?

這裡,
應該,就是,

我們,
理解,本章,的關鍵,之所在了,

現在,

我們,
就以,當前,教育,

對於,
聖賢,經典的學習,舉個例子,吧,

以往,
學校,教經典,

可是,
老師,照書教,學生,照書讀,

然後,
大家,在乎的,

只是,
考試,分數,和,「文字的答案」,

這樣,
所謂,學習,聖賢,經典,

有學,
等於,沒學,

這個,
就是,《學而不思,則罔》,

然後,

不知,
何人,何時,開始的,

有人,

主張,
經典,已經,落伍,《不合時宜》,了,

所以,

學校,
不教,經典,了,

老師,
不講,《聖賢之教》,了,

考試,
不考,所以,學生,也就,不讀了,

如果,
繼續,這樣,

聖賢,
經典,的智慧,就要,消失殆盡,了,

這個,
就是,《思而不學,則殆》,

試想,

為人,
為學,為政,

若是,
不尊,聖賢,不以,《道德》,

只是,
憑著,個人,情緒的,

《喜、怒、哀、樂、愛、惡、懼》,

以及,
五蘊,六塵的,

《色、聲、香、味、觸、法》,

這些,
高張,不息的,欲望,

這樣,
不論,個人,

或是,
團隊,國家,能夠,不危險,嗎?

為學:

佛家,
稱之,為,《三慧》,

《聞,思,修》,

經文,
我們,常見:

受,持,讀,誦,
信、受、奉、行,

若以,
佛家,三慧,為例:

聞,
是,「思與修」,的基礎,

修,
是,「聞與思」,的實踐,

世人,

無「學」,
不「聞」,的,「思與修」,

就像,

一棵,
沒有,根,的樹,豈能,不亡乎?

這個,
就是,為何,

此章,
放在,為政,而不,放在,學而,了,

因為,

為政,
不會,從零,開始,

永遠,
得要,面對的,就是,《傳統與創新》,

一個,
為政,領導者,

必需,
要有,「溫故知新」,的,能力,

學道,
行道,本是,一體,

為學,
為政,始終,是,一,不是,二,

所以,

夫子,
立此,章句,以作,《警醒》,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不論,
經典,或是,傳統,

不能,
不分,青紅皂白,只是,接受了,

不能,

只是,
像個,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

就像,
我們,有很多人,

對於,
經典,只是曾經,讀過,或是,背過,

但是,

從來,
不去,《懂》,

這樣,
不是,學了,等於,沒學,嗎?

這個,
就是,學而不思,則罔,

為學,
當學,聖賢,

為政,
更是,不可,離於,聖賢之道,

我們,
學道,行道,

怎可,
偏偏,離開,聖賢,拋棄,經典,

但憑,
一己,之見,

私心,
妄想,自做主張,自以為是,一意孤行,

如果,
只是,《短視近利》,

只見,
或是,只要,《空中樓閣》,之美,

不知,
底層,根基,之所在,

如樹,
無根,豈不危險,豈能,不滅亡乎?

為學,
為政,學道,行道,

切記!
切記!《思而不學,則,殆矣!》。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