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11月9日 星期六

百喻經故事集,其七,

百喻經故事集,其七,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
復多錢財,舉世人間,無不稱嘆。
時有愚人,見其如此,便言我兄。
所以爾者,
彼有錢財,須則用之,是故為兄。
見其還債,言非我兄。
傍人語言:
汝是愚人,云何須財,名他為兄。
及其債時,復言非兄。
愚人答言:
我以欲得,彼之錢財,
認之為兄,實非是兄。
若其債時,則稱非兄。
人聞此語,無不笑之。
猶彼外道。
聞佛善語,貪竊而用,以為己有。
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
而作是言:
為利養故,取彼佛語,化道眾生。
而無實事,云何修行。
猶向愚人,為得財故,言是我兄。
及其債時,復言非兄。此亦如是。


從前,

有一個人,長得又帥,又有智慧,


加上,

他又,非常的,富有,


所以,世間人,


大概,

沒有,不稱讚他,羨慕他的,


當時,

有個人,看他,這麼受歡迎,


所以,

逢人,就說,他是,我的哥哥,


這樣,

他也,沾點光,佔點便宜,


後來,

富人,生意,失敗了,欠了錢,


這時,

這個人,也改口了,


從此,

也不再說,他是,我的哥哥了,


知道,

這件事的人,就譏笑,這個人:


呦!

人家,有錢,


他,

就是,你的哥哥,


怎麼,

現在,沒錢了,


他,

就不是,你的哥哥啦?


這個人,

聽了,竟然,笑笑的,說:


那是啊!


這個,

本來,就是,這樣了,


我,

之所以,叫他哥,


當然,

就是,因為,他有錢,受歡迎囉,


現在,

他,已經,


沒錢,

也不,受歡迎了,


請問,

我又,為什麼,還要,叫他哥呢?


佛陀,

就藉,這個故事,打個比喻,


有人,

親近,佛法,


甚至,

還把,佛法,佔為,己有,


為的是,


得到,

別人的,尊敬,和供養,


這樣的人,


雖然,

常常,佛法,掛在嘴邊,


但是,

也都,只是,做做,樣子,


其實,

自己,從來不肯,真實,修行,


這個,

就跟,故事裡,


那個,

親近,有錢人的人,是一樣的,


其實,


他從來,

不曾,真正的,喜歡,佛法,


充其量,


他,

所喜歡的,也只是,


修道人,


那個,

受人,尊敬和供養,的樣子,罷了。


今天,

這個,故事,


講的,

就是,假修行,假的,修道人,


團隊,

榮光,的時候,他就來,


團隊,

人少,的時候,他也,消失了。


他,

來團隊,是來,湊熱鬧的,


或是,

有利可圖時,就看他,勤快,


但是,


一有事,

需要他,就看他,高避,遠走,


請問,

這樣的人,


團隊,

或是,道場裡,多不多呢?


後學,猜想,


應該,

還是,有的吧?


不然,

佛陀,又怎麼會,


講出,

這樣的,故事,來做為,比喻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9-1109,

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

百喻經故事集,其六,

百喻經故事集,其六,


昔有愚人,養育七子,一子先死。
時此愚人,
見子既死,便欲停置,於其家中,自欲棄去。
傍人見已,而語之言:
生死道異,當速莊嚴,致於遠處,而殯葬之。
云何得留,自欲棄去?
爾時愚人,聞此語已,即自思念。
若不得留,要當葬者。
須更殺一子,停擔兩頭,乃可勝致,
於是便更,殺其一子,而擔負之,遠葬林野。
時人見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
情憚改悔,默然覆藏,自說清淨。
或有知者,即語之言:
出家之人,
守持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
汝今云何,違犯所受,欲不懺悔。
犯戒者言:
苟須懺者,更就犯之,然後當出。
遂便破戒,多作不善,爾乃頓出。
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殺一子,
今此比丘,亦復如是。


從前,

有個,傻子,


獨自,

養育,七個孩子,


有一天,

其中,一個孩子,死了,


傻子,

一時,不知道,怎麼辦?


竟然,


決定,

把這個家,留給,這個屍體,


然後,


自己,

和孩子們,搬到,別的地方住,


鄰居,

知道了,就勸告他:


生死,

是兩條,不同的路,


孩子,

既然,已經死了,


就要,

慎重的,把他,送到遠方,安葬,


怎麼,可以,


還,

把他,放在,家裡, 


然後,

自己和家人,反而,離開這個家呢?


聽了,

鄰人,的勸告,


傻子,

回頭,一想:


那我,

還得,再殺一個孩子,才行,


因為,

擔子,一頭空,不好挑,


所以,


他就,

殺了,第二個孩子,湊成一擔,


然後,


這才,

挑了,兩具屍體,到野外,去埋葬,


當時,


聽到,

這件事,的人,無不駭然,


心想,

世間,竟有,這般,奇怪的事。


然後,

佛陀,打了,一個比喻,


這就,像是,


一個,

犯了,戒律,的修行人,


因為,

貪欲,或,害怕,


而,

不願意,痛下決心,改過,


用房子,隱藏它,


儘管,

良心,出走,還是,偷偷的做,


人前,

還是,一副,修行人,的樣子,


有同修,

知道了,他的,這個毛病,


所以,

就來,勸告他:


我們,

修道的人,持守,戒律,


總要,謹慎。


就像,

寶貝,一顆,明珠,寶玉,


千萬,

不要,讓它,掉下來,摔碎了,


現在,

你,犯了戒,明珠,弄髒了,


怎麼,

還不,趕快,


把祂,

擦一擦,懺悔,改過呢?


但是,

這個,犯戒的人,卻說:


好吧,

謝謝,我知道了,


我想,

早晚,這個,我總是,會擦的,


只是,


現在,

我既然,已經,髒了,


那就,

讓我,更髒一點吧,


因為,

髒一點,是髒,


而,

髒了,很多,不也是,髒嗎?


反正,


最後,

總要,擦,總要,懺悔的,


那就,

容我,再,犯一點,


等以後,


我再來,

好好的,全部的,懺悔吧!


於是,

這個人,就開了齋,破了戒,


更加,肆無忌憚了,


最後,


他就,

離開了,道場,不再,修行了,


佛陀,說:


這樣,

就像是,故事裡的,這個傻子,


已經,

死了,一個,孩子了,


但是,


還得,

再殺,一個,以便,湊成一擔。


如果,


粗看,

這個,故事,實在,不合理,


但是,

換個,角度,看看,


傻子,

指的是,我們的,第八識,


這個,

七個,孩子,


就是,

眼耳鼻,舌身意,和末那識。


如果,


我們,

這樣,來看,這個故事,


那麼,

這個,深度,就會,不一樣了,


大概,

也就,比較,明白,


佛陀,

到底,是在,說什麼了?


有錯,

犯戒,不肯改,


想要,

掩飾,自己的,過錯,


家,

就是,指,這個,身體,


結果,


活人,

竟要,為了,這個死人,搬家,


還,

一副,身不由己,的樣子。


唉~


重點,

哪是,在搬家呢?


而是,

得把,屍體(過錯),搬出去呀!


莊嚴的,

去處理,屍體,埋葬,錯誤,


那就是,

要好好,認真的,懺悔,改過。


這個,

本來,不就是,


一件,

我們,稀鬆,平常的事嗎?


然而,


偏偏,

又為了,挑屍,的方便,


所以,


乾脆,

再殺一個,以便,湊成一雙,


真的,

就是,這段,


關於,

破戒者,心態,的描寫,


實在,


讓人,

印象,深刻,而淋漓盡致啊!


真的,


這個,

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


但是,

比起,聽故事,


我們,

還有,一件,更更重要的事,


請問,

那是,什麼呢?


想想,


真的,

一個,傻子,


要養,

七個,孩子, 實在,不容易啊!


面對,

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執取)


請問,


這裡,

有哪個,孩子,是不調皮的呢?


如果,

我們,沒有,道,


無明,

愚痴,缺愛,少智慧,


請問,


我們,

到底是,怎麼,管理,他們的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9-1108,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百喻經故事集,其五,

百喻經故事集,其五,


過去有人,痴無智慧。極渴須水。
見熱時焰,謂為是水。
即便逐走,至辛頭河。既至河所,對視不飲。
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
愚人答言。君可飲盡。我當飲之。
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
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
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
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
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亦復如是。


從前,

有個,傻人,愚癡,少智慧,


因為,

他很渴,需要,喝水,


看到,

前方,地面受熱,蒸發的熱氣,


以為,

那個,是,水。


所以,

他就,追著,熱氣,到處跑,


終於,

讓他,來到了,印度河邊。


但是,

看著,滔滔的,印度河水,


他,

卻只是,看著,而不去喝水,


旁人,

就覺得,奇怪了,問他說:


你不是,

因為,口渴,所以,到處找水嗎?


為什麼,

來到了,清涼的,印度河邊,


你,

卻又,不下去,喝水呢?


沒想,

這個,傻子,竟然,回答說:


你傻啊!

你沒看到,河水,這麼多嗎?


難道,

你能,喝的完嗎?


我,

就是,因為,喝不完,


所以,

我才,站在這裡,不去喝呀!,


傻子,一句話,


惹得,

在場,所有的人,全都,笑彎了腰,


佛陀,

用這個例子,比喻,外道的愚人,


喜歡,

一些,虛花假景,的道理,


然後,

因為,他覺得,


正規的,

學道,規矩,太多,學不完,


所以,

不論,多渴,


他寧可,

站在,河邊,也不,下去喝水。


因此,

他仍然,到處,找水喝,


但是,

始終,還是,解不了,自己的渴,


人,

用種種的,理由,


讓自己,

不學道,不入道,不修,不辦,


然後,

讓自己,在生死中,輪迴,流轉,


這樣,

跟站在河邊,


擔心,

河水,喝不完,而不喝水,的傻子,


請問,

有什麼,不一樣呢?


道,

是,讓我們,解渴的,


難道,

是來,讓我們,把祂,喝完的嗎?


真的,


也許,

大家,不信,


世間,

有很多,很多的人,


不肯,

求道,學道,修道,辦道,


理由,

都不是,因為,道,不好,


反而,倒是,


因為,

這個,道,實在,太好了,


所以,

他,自以為,自己,配不上。


他說: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我,

怎麼,可能,當得了佛呢?


可是,他忘了,


如果,

他不當佛,那麼,他要當什麼呢?


這個,

就是,佛,最大的,無明。


也是,

眾生,永不解渴,最大的原因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9-1107,

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百喻經故事集,其四,

百喻經故事集,其四,


昔有愚人。其婦端正。情甚愛重。
婦無直信,後於中間,共他交往。
邪淫心盛,欲逐傍夫,捨離己婿。
於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之後。
汝可齎一,死婦女屍,安著屋中。
語我夫言。云我已死。
老母於後,伺其夫主,不在之時。
以一死屍,置其家中。及其夫還。
老母語言,汝婦已死。
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
大積薪油,燒取其骨。
以囊盛之,晝夜懷挾。
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
語其夫言。我是汝妻。
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
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如彼外道,聞他邪說,心生惑著。
謂為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從前,

有個,傻子, 


娶了,

一個,非常,漂亮的太太,


他,非常的愛她。


不過,

這個,太太,卻是,不老實,


在外面,

又和別人交往,有了,邪淫之事,


這個,

太太,一心追求,外面的好,


所以,

決定,離開,自己的,先生,


離開前,

她找來,一個,鄰居的阿婆,


給錢,

然後,交待她,說:


我走了之後,

請你幫我,找一個,年輕的女屍,


放在,

這個,家裡,


然後,

告訴我的先生,說:我已經死了。


於是,

阿婆,趁著,


傻子,

外出,不在的時候,


她就,

找了人來,佈置了,這一切。


等到,

傻子,先生回來了,


阿婆,

就假裝悲傷的,告訴他:


你的太太死了。


傻子,

看看,躺在地上的女屍,


竟然,

相信了,而且,痛哭了起來,


然後,請人,


為太太,

辦了場,隆重的,火化,儀式,


並且,

把骨灰,放在,一個袋子裡,


日夜,

他都,帶著,它,不離其身。


後來,


有一天,

他那個,離家的,太太,


厭倦了,

外面的,生活,回來了,


看到,傻子先生,


她,跟他說:

嘿!我是,你的太太,我回來了,


但是,

傻子先生,卻是,


一副,

表情,奇怪地,看著她,說:


我的太太,

已經,死了很久了,妳是誰啊?


妳怎麼,

這麼,亂說,妳是我的太太呢?


然後,


不論,

他的太太,怎麼說,怎麼解釋,


傻子,

始終,還是,不相信。


眼前,

這個,女人,就是,他的太太。


佛陀,

說了,這個故事,


是用來,

比喻,一些,修行的人,


寧可,

相信,別人,欺騙他們的事,


一直,

把假的,當成,真的,


而且,

不管,別人怎麼說,


始終,

也不肯,相信,事實的,真相,


就像,

有些人,受了,詐騙集團的欺騙,


所以,

跑去,銀行付款,


銀行員,

發現了,問題,勸告他,受騙了,


但是,


他還是,

不肯相信,被騙,甚至,大鬧銀行。


所以,

佛陀,說:


一個,

熏習,外道的人,


就算,

讓他,聞聽正法,他也,不信,


親愛的,朋友們,


小心啊!

世間的,詐騙集團,真是,很多呀!


我們,

會不會,就是,


那個,

甘願,受騙的,傻瓜呢?


我們,

不但,被騙了,


我們,甚至,


一直,

一直,護持著,把它,當作真的。


儘管,

真相,已經,那麼的,明顯,


但是,為什麼?


我們,


依然,

還是,始終,不肯相信,真相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9-1106,

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百喻經故事集,其三,

百喻經故事集,其三,


昔有愚人,頭上無毛。
時有一人,
以梨打頭,乃至二三,悉皆傷破。
時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
傍人見已,而語之言:
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頭破?
愚人答言:
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痴無智慧,
見我頭上無有毛髮,謂為是石,
以梨打我,頭破乃爾。
傍人語言:
汝自愚癡,云何名彼以為癡也?
汝若不癡,
為他所打,乃至頭破,不知逃避。
比丘亦爾,不能具修信戎聞慧,
但整威儀,以招利養,
如彼愚人,被他打頭,
不知避去,乃至傷破,反謂他痴。
此比丘者,亦復如是。


從前,

有個,傻子,


他的,

頭上,無毛,是個,禿頭。


當時,

有一個人,欺負他,


竟然,

拿著,梨子,去打他的頭,


傻子的頭上,

有兩三個地方,都被,打傷了,


但是,

讓人,奇怪的是,


這個,傻子,


竟然,

只是,默默的忍受,而不逃跑,


旁人,

見了,不忍心,就問他:


你頭,

都被,打破了,怎麼,還不跑呢?


這個,

傻子,忍痛,回答說:


我倒楣,


今天,

碰到,一個,


傲慢,

又有,力氣的,大傻蛋了,


你看,

我只是,沒有頭髮,


他竟然,

就把,我的頭,當作是「石頭」了,


所以,

他才,把梨子,打在我的頭上,


你看,

禿頭,和石頭,他都,分不清楚,


你說,

這個人,笨不笨啊?


路人,

聽完,笑著說:


這樣,

到底,是誰笨啊?


是,

把禿頭,當成石頭的人,比較笨,


還是,


那個,

也把,自己,


當成,

石頭,不肯跑的人,比較笨呢?


佛陀,

說了,這個故事,


是為了,


告訴,

一些,錯誤修行的,修行者,


他們,


不是,

真心,持戒,修行,開啟智慧,


只是,

穿著,修行的衣服,


假裝,

好像,修行,的樣子,


以,

換取,別人的,尊敬,和供養。


這樣,

就像,這個,傻子,一樣,


別人,

把我們,當,石頭,


我們,

竟然,也把,自己,當石頭了,


然後,


被人,

打破頭了,還不知道,要逃。


像是,


這樣的,

修行人,不是,太傻了嗎?


今天,

這個,修行故事,好不好笑?


修行人,


忘了,

自己,修行,的目的,


整天,忙著,


去當,

人的,師父,接受,人的,供養,


佛陀說:


這個,

就像,這個傻瓜,一樣,


忘了,

自己,只是禿頭,不是石頭,


然後,

還要,笑別人笨,


請問,

到底,是誰笨啊?


我們,

修行,也好,修道,也好,


請問,

我們,到底,修了什麼?


修得,

頭破,血流,


我們,

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9-1105,

2019年11月4日 星期一

百喻經故事集,其二,

百喻經故事集,其二,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豫於日日中嗇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嗇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繫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蝟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時為眾賓或瞋或笑。愚人亦爾。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從前,

有一個人,想要,宴請賓客,


其中,

他最想招待大家的,


就是,

自家,乳牛,新鮮,美味的牛奶,


所以,

他就,異想天開,


如果,


像我,

現在,這樣,天天,去取牛奶,


我也,

沒有,那麼多的桶子,


可以,

讓我,裝牛奶,放牛奶,


而且,


牛奶,

一旦,放久了,也會酸化,腐壞,


所以,


為了,

保持,牛奶的,新鮮,


牛奶,


還是,

儲存在,牛的肚子裡,比較好,


因為,

有了,這樣的,想法,


所以,


他甚至,

將母牛,跟小牛,分開,


不讓,

小牛,去喝,牛奶,


然後,

他再,算一算,


等到,

一個月,以後,


他就有,

足夠的,牛奶,可以,宴請賓客了,


到了,

那天,他高興的,


一邊,

介紹,牛奶,有多新鮮好喝,


一邊,

就命人,去把牛,給牽出來,


但是,結果呢?


下人,

擠了,半天,


竟然,

還是,一滴牛奶,也沒有。


然後,


就在,

一場,譏笑,怒罵中,


草草的,

結束了,這一場,牛奶宴,鬧劇。


佛陀,

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有些人,

想要,學習,布施,


他說,


讓我,

先來,好好的,賺一大筆錢吧,


這樣,


我就,

可以,大大的,布施,一下了,


但是,

他,萬萬,沒有想到,


當他有錢,

卻引來了,縣官和強盜,的覬覦,


所以,

接下來,他就,


一直,

忙著,應付,官員,和強盜,


最後,


竟然,

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直到,

命終時,他還來不及,布施呢!


當我們,


反覆,

再看,這個,故事時,


應該,


也會,

觸發,我們很多想法吧?


首先,


我們,

想過,「布施」嗎?


把我們,

最棒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現代,

有很多,很多的人,


甚至,

就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


那麼,


這個,

就是,「慳貪」了,


慳:

就是,吝嗇;有,而不肯給。


貪:

就是,不夠;總是,還想要更多。


我們,

這個,慳貪,的心,


正在,


為我們,

創造,一個,慳貪的,世界,


所以,


我們,

談談,關於「布施」吧。


這個,

故事中的,主人,


想要,

使用的是,大宴客,的方式,


這個,

實在,有點,炫耀,


但是,

這個,也是,


我們,

很多人,行善的心態,之一,


希望,

能夠,得到,別人的,讚賞,


現在,

同樣,這個,布施,


如果,


我們,

轉換,一個,心情,


改成,

每天,默默的,


為了,

某個,友人,或是,窮人,


輕輕,

送上,一杯,


我們的,

真誠、熱情、或是,善意,


一杯,


可以,

解饑,止渴,


自家,

新鮮,而又,美味的,牛奶。


同樣,

都是,廣交,朋友,


請問,


這個,

故事,的結局,將會怎樣?


同樣,

也都是,布施,


我們

會比較,喜歡,哪個結果呢?


布施,

就是,我們,願意,給,


能給,

也就,表示,我們,有,


能夠,

給的,越多,


也就,

表示,我們,享有的,越多。


但是,

布施,並不需要,大張旗鼓,


道德經,有云: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又說: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

布施,要學,這個,


雖然,


只是,

這樣,一點,一滴,


但是,


它就,

這樣,成就,長江,大海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