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三,子路篇,第五章,
子曰: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
使於四方,不能專對,
雖多,亦奚以為?
子曰:
孔子,說:
誦詩三百:
熟讀了,詩經,三百首,
授之以政:
請他,為政,讓他,領導,
不達:
不能,把事,辦好,把人,帶好,
使於四方:
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國,
不能專對:
無法,承擔,不知,如何,應對,
雖多:
雖然,學了很多,知道很多,
亦奚以為?
這樣,又,有什麼用呢?
這是,
學者,為政,的問題,
學者,
有,知識,卻,沒有,道,
聽聞的,道,
被記錄下來,叫做知識,叫做,理,
理,知識,是死的,
知識,要怎樣,才能活過來呢?
行,被執行,
被運用的,知識,才是,活的,
知識,活起來了,
理,就從,知識,還原,為,道,
當然,
為政,的基礎,是,為學,
學而,
是,學道,而不是,學知識,
藉指望月,
知識,
是,入道,的工具,
是,手指頭,並不是,月亮,
知識:
知:是知道,是明白,
識:是認得,是記得,
知道,並不等於,做到,
通常,知道,
只是,一個,粗理,知道個大概,
理:
有,粗,細,微,玄,妙,
一般,
我們,看到也好,聽到也好,
感悟,也好,
甚至是,仙佛,親臨指導,也好,
這種,知,
這種,發現,稱之為,覺,
覺,就稱之為,粗理,
覺,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習,是,練習,
做中學,學中做,學以致用,
說,是,悟,
粗理,就有機會,變成,細理,
細理,
如何,才能,變成,微理呢?
行之,深,
幾年的功夫,過去了,
有心得,有境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樂,是,登堂,入室,
細理,
就有,機會,變成,微理了,
入,微理:
其中,微巧之處,只有,自己明白,
別人,
學,不來,只是,讚嘆!
微理,再,深行,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或是,得,明師點化,印證,
就像,
挖井多時,突然一鏟,水冒出來了,
千年暗室,忽逢明燈,
印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之謂:
入玄,得道,印證,得其道也,
玄理,
又如何,才能,成為妙理呢?
如果,
只是,自了,不救,眾生,
則,
玄,不能成,妙,
真,開悟,
真正,得道之人,要,辦道,
辦道,
是把道,行出來,造福,世間,
有道之人,
救度眾生,信手拈來,皆是學問,
言行,舉止,
公心,一片,活潑,靈妙,
諸天,仙佛,
搭幫助道,妙語如珠,辯才,無礙,
這,就是,
靈妙化身,玄理,變成了,妙理,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為政,
上一章,說,無為,而治,
道家,說,無為,
並不是,無能,也不是,無所作為,
無為,之治,
其實,是帶領,大家,依道而行,
道,與,教,不同,
我們,辦道,
不是,為了,培養,信眾,教徒,
我們,辦道,
不是,為了,帶領,一群,跟隨者,
我們,辦道,
是,為了,
喚醒,每一個人的,真人,佛性,
是,要,
讓,每一個人,當佛,作主,
是,要,
讓,世界,變成,佛國,
無為,之政,
不是,讓誰,聽誰的,
而是,大家,都要,正道,而行,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11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