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會,八佾篇,第二十一章,
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戰栗,
子聞之,曰: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哀公,
姓姬,名將,
定公,
之子,魯國,第二十六任,國君,
當時,
哀公,即位,
魯國,
大權,早已,被「三家」,把持,
哀公,
試圖,恢復君權,時與三家,有所衝突,
最後,
反為,三家,所逐,流亡越國,
〈皇天后土〉
我們,
以天,為父,以地,為母,
社:
乃,后土,也,
社,是土地之神,
稷,是五穀之神,
通常,
我們,也把,國家,稱為,社稷,
立社:
君王,
建國,必立,其社,
積土,
成為,方台,上樹其木,以表其神,
社會:
君王,
聚會,於社,祭祀后土,以建其國,
本章,
哀公,問社,
我們,
不難,知其,欲申,君權,之意也,
宰我,
姓宰,名予,字子我,
孔門,
十哲,之一,聰明機巧,善於,言語,
宰我對曰:
宰我,
當然,明白,哀公,立社之意,
所以,
宰我,回答說:
夏代,
立社,以松,商代,立社以柏,
周代,
武王,立社以栗,
直到,
這裡,宰我,答的是:「禮制」,
曰:使民戰栗,
本章,
問題,就在於,
宰我,
最後,加了,這一句,以答,君問,
〈使民戰慄〉,
這是,
宰我,暗表贊同,欲助,魯君之威也,
按照,
尚書,記載:
司社,
而樹,其實是,各以,土地所生,
太社,
居中,為松,
東社為柏,
南社為梓,西社為栗,北社為槐,
華夏,
居中,其地長松,故,夏社以松,
殷人,
居東,其地長柏,故,殷社以柏,
周人,
居西,其地長栗,所以,周社以栗,
立樹,
本於,自然,
但是,
宰我,「為答君意」,
偏偏,
自己,加了,一句,「使民戰慄」,
子聞之:
孔子,
聽到,這件事,
孔子,
當然,明白,這一對,〈君臣之意〉,
但是,
實在,不該,
拿這,
社稷,之,「禮」,開刀,
所以,
孔子,說: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成事,
遂事,既往,
意思,
就是,這個,立社,之事,
自從,
周朝,以來,
行之,
有年,已成定局,已成,禮制,
此事,
已成,已遂,
既皆,
已往,此時,諫議,有何用?
咎:
是,怪罪,懲處,
現在,
我們,通常,寫成,〈既往不究〉,
意思,
就是,放下,
就算,
錯誤,也把它,留在,過往,吧,
其實,
本章,立社,事大,
孔子,
審時,度勢,
當然,
非常,清楚,哀公之意,宰我之言,
但是,
此事,已成定局,
〈冰凍三尺,已非一日之寒〉。
孔子,
說的,是,宰我,
但是,
其實,孔子,答的,也是,魯君,
因為,
大勢,已定,
孔子,
希望,哀公,宰我,得要,從長計議,
尤其,
像是,「社」,這樣的事,
周朝,
立社,用「栗」,
栗木,
乃是,周地,之本,
又是,
當初,武王,成為,天子,所立,
哀公,
身為,諸侯,之位,
可以,
私自,立松,或是改為,立柏,嗎?
這樣,
其禮,何在?
再則,
宰我,竟還,主張:「使民戰慄」,
豈不,
更是,離道了,嗎?
孔子,
怎能,接受,宰我,如是之言,呢?
後記:
其實,
本章,猶如,論語懸案,眾說紛紜,
歷來,
解說,此章時,
或是,
重於,歷史陳述,或是偏於,政治解說,
或是,
斷章取義,穿鑿附會,
其實,
學習,論語,我們,比較,主張要,
〈以篇為體,以章為用〉。
例如,
解說,此章時,
重點,
我們,放在,議禮,而不是,論政,
政治,
只是,
作為,當時,議禮,的背景,
歷史,
當然,也是,如此,
因為,
此章,既然,編輯,放在,八佾篇,
那麼,
就應,以「禮」,為重,
同理,
此章,若是,放在,「為政篇」,裡,
那麼,
我們,學習,的重點,
就會,
放在,論政,而不會是,議禮,了,
哈哈,
號稱,壓箱,
不過,
就是,一點點,不成熟的,看法,
〈貽笑大方〉,
還請,
前賢,大德,不吝指教,多多包涵。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3-02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