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七章,

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七章,


子曰: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子曰:

孔子,說:


眾惡之,必察焉:


眾惡之:

大家,都討厭的,人或事,


必察焉:

特別要,反向思考的,觀察他,


眾好之,必察焉:


大家,

都喜歡,都看好的,人或事,


尤其要,

更長遠,更深入的,去觀察他,


道德經,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燈,

在太陽底下,作用不大,


仁義,

在大道中,也顯不出,價值,


但是,


當黑暗,來臨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是,不需要燈的,


當,

這個世界,混亂,無道的時候,


仁義,

就會顯得,非常的,珍貴了,


慧智出,有大偽:


智慧,

在平時,並不需要,彰顯,


一般人,也看不出來,


但是,


有一天,

當大家,都被大偽,蒙蔽的時候,


看,

天下,皆醉,唯我,獨醒,


能,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那麼,智慧,就是,智慧了,


六親不和,有孝慈,


舜,


父親,叫做,瞽叟,

是一個,智慧,被蒙蔽的人,


母親,

是一個,私心重,狠毒的後母,


父不慈,母不愛,

這樣的,孝,才顯出,真孝子,


孩子,


健康,乖巧,孝順,

做父母的,那個,不慈愛呢?


但是,


往往是,

生了一個,身心不全的,孩子,


才,

更讓我們,看到,父母的偉大,


國家昏亂,有忠臣,


當國家,

有道,政治,清明的時候,


其實,

不容易,看出一個人的,忠貞,


可是,

當,國家昏亂,利益,當道時,


人,的忠奸,

就很容易,顯露出來了,


所以,

孔子,說:


是非,善惡,

一時,是,不容易,判斷的,


眾惡之,必察焉,


修道人,

千萬不可,妄自菲薄,隨波逐流,


眾好之,必察焉,


更不可,

被稱讚,或是名位,沖昏了頭,


順流,逆流,

都需要,保持,生命的,警醒,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03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