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五,衛靈公篇,第三十章,
子曰:
吾嘗,
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
無益,
不如,學也,
子曰:
孔子,說:
吾嘗:
我,曾經:
終日不食:
一整天,不吃東西,廢食,
終夜不寢,
一整夜,不去睡覺,忘寢,
以思:
用來,做思考,
無益:
卻發現,自己,一點進步也沒有,
不如,學也:
所以,
結論是,與其,思,不如,學也,
思:
是,思想,思考,思維,
人的思想,有兩種:
思考,
是,對過去經驗,的執著,
思維,
是,對未來未知,的恐懼,
一,思考,
思考,
是,對過去經驗,的執著,
考,是,
考證,考究,考察,
人,的思想,
離不開,過去的,經驗,
或者說,
思想,
其實是,過去經驗,的總和,
人,
很難,跳出,自己思想,的巢臼,
人,
幾乎是,自己思想,的奴隸,
我們,常常說:
我的想法是,,,,
我的看法是,,,,
我們,所呈述的,
其實是,自己的經驗,法則,
我們,常常,
以,曾經的經驗,昨天的自己,
代表,現在的我,
其實,這個我,
是個假我,只能算是,過去的我,
所以,
大部分的,人,
思考,只是,一個框框,而已,
因為,思考,本身,
其實,
只是,在查考,過去的經驗,
二,思維,
思維,
是,對未來未知,的恐懼,
思維,
是一種,對未知的想像,
跟,經驗,一樣,
思維,
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工具,
很多時候,
我們,並不需要,親身經歷,
我們,的真人,
可以,經由,思維想像,而知道,
問題,
在於,我們,對於未知,的恐懼,
恐懼,
其實是,過去經驗,的投射,
我們,
過去,曾經的,挫折,失敗,
在我們,
面對,未來的時候,
思想,
就會,轉化成,煩惱,與恐懼,
讓我們,
又,再一次,
掉入,過去的思維,而不能自拔,
另一個問題是,
我們,
通常認為,未來,是一個變數,
幾乎是,
沒有人,
能夠,把未來,當作,一個定數,
面對,
一個,未知,而善變,的未來,
人,能不恐懼嗎?
人,
掉在恐懼中,的思維,能正確嗎?
所以,孔子說:
吾嘗,
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
不如,學也:
孔子,主張,思,不如學也,
學:
有兩種,學問,和,學習,
學問,
學著問,要學,要問,
孔子,說:
不曰:
如之何,如之何者,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一個人,沒有,學習的動機,
孔子,是不教的,
論語,述而篇,第八章,
孔子,說: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一個人,沒有,學習的熱忱,
孔子,也是不教的,
學,
是,活在現在,是,發現新知,
以前,不知道,
現在,知道了,就叫做,學,
已前,不會,
現在,會了,這就叫做,學,
學,
不一定是,每天,守在課本裡,
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指點,
業餘,
不一定,要有,老師,
但是,
職業選手,一定要有,教練,
學問,
學,問,要學,要問,
一個人,
能問對問題,答案,已經不遠了,
二,學,是學習,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習,
請最好的,鋼琴老師,也沒用,
很多人,
學,而不習,
不使用的道,就變成了,知識,
知識,是死的,
是一種,障礙,叫做,所知障,
道,是活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被運用的,知識,活起來的知識,
有機會,還原為,道,
習,
是在舊的事物裡,發現新的東西,
博學之,
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真知,真行,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03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