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佛院遊記,讀書會筆記,第十六回之三,
明心見性,回理天,證清淨性土,
乃為,修道之最終目標。
尤以,白陽弟子,
歷世,廣修福慧,生逢應運,普度法門。
慧根,
深厚者,《一指見性》,
而作,
末法時期,之,《燈塔》,
廣渡,
有緣,為創建人間淨土,而努力。
慧根,
較淺,而,真修實煉者,
雖在,
白陽法門之調教下,猶未能,頓悟自在。
但其,歸空後,
符合,
彌勒慈尊,之,《接引本願》,
故,
經,「九九紫陽關」,之,考證後,
必能,
往生,兜率陀天,
再去,
接受,有緣菩薩,之,教育。
而,
於,未來世,隨彌勒,下閻浮提,
親臨,
龍華,大會,
聞法,
證道,登理天,面無生,也。
所以,
凡我,白陽門徒,切記,
既然,
宏揚,彌勒淨土,
必需懷抱,
不厭生死,不求斷結,之,大無畏精神。
因為,
只有,如此,
方是,
大乘,維摩經,所稱讚:
菩薩,
為眾生故,入生死,
有生死,
則有病,之,大乘,大公精神,
也才,
符合,「同體大悲」,之,內涵,
當然,
發此,大菩提、慈悲心,
並非,
戀眷,人間聲色,或恐懼,空界寂寂。
或是,
著了,眾生相,
或是,
只是,個人,執緣行慈。
而是,
無住行慈,與無相大悲心,之流露也。
故而,
淨土,
並非,讓人避難,或,享受之地,
而是,
帶著,墾荒,之精神,
造福,
眾生,這等,理想,之,菩提心。
為師,
奉勸,
彼輩,觀念錯誤,之修子,
確實,
體悟,彌勒祖師,大慈鴻愿,之真義。
隨時,
隨地,盡力,幫助同胞(一切眾生),
使之,
能得,法喜、道悅,
並且,
勤行,素食、護生、守戒、十善,
恭敬,
彌勒,慈尊,
悟參自性,
接引緣人,不計苦樂,不避煩惱,
《不喜涅槃,不懼生死》,
如此才,
不愧是,代天宣化,之,白陽賢良也。
《本節筆記》
這一節,
我們,
老師,說得,非常的,淺白,
實在,
不必,多做,註解,
只是,
這是,白陽修道,菩薩,的精神,
我們,
一定,得要,多讀幾遍,
真的,
今生,
能夠,求道,已經,不容易了,
如果,
求道,以後,
還肯,
發心,努力,參班,學習,
說實在,
這在,
末後,也是,已經,非常,難得的,
然後,
如果,還願意,
自覺,
正己,改毛病,去脾氣,誠心修道,
相信,
此人,根器,
已然,
不凡,而非,一般之,俗物,
本節,
老師,說的,
則是,
一個,可以,《辦道的人》,
顯然,
這是,
一個,更高的,層次,
一個,
真正,
白陽,修道,彌勒,的,層次,
一個,
藉假,修真,
試著,
走出,自己,的,框框,
不斷,
不斷的,練習,超越,自己,的人,
《生命》,
祂是,
用來,創造,這個世界的,
我們,
提供,這個,服務,叫做,《喚醒》,
不但,
自覺,還要,覺他,
覺什麼?
覺:
我,是,佛。
而且,
人人,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不但,
正己,我們,還要,能夠,《成人》,
不只,
自己,《上求佛道》,
更要,
竭盡,自己,一切愿力,《下化眾生》。
這樣,
我們,
是否,能夠,真正,肯定,
而且,
真正,明白,
此生,
我們,來到人間,修辦道,的,使命?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2-04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