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會,八佾篇,第六章,
季氏旅於泰山,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
對曰:不能,
子曰:
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
應該,
是指,季康子,時為,魯國之相國,
旅於泰山:
幾乎,
已是,視魯君,為無物,
魯國,
國君,之位,名存,而,實亡矣,
泰山:
位於,
現今,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境內,
約高,
海拔,1532.7米,
古人,
形容,東嶽,泰山,說:
泰山,
吞西「華」,壓南「衡」,
駕中「嵩」,軼北「恆」,
而為,
五嶽,之長,
所以,
泰山,可謂,群山之,《王者》,
故而,
泰山,之巔,
至今,
仍然,刻有,「五嶽獨尊」之稱號,
旅:
是,《封禪泰山》,
我們,
根據,「史記集解」,記載:
因為,
天高,不可及,
故於,
泰山,之上,立封禪,而祭之,
希望,
能夠,
藉此,而更加,親近神靈,也,
封:
是,在泰山,之頂,
聚土,
築成,圓壇,以祭,天帝,
因為,
增加,泰山之高,所以,表功於天,
禪,
則,在泰山,之下,立一,小土丘,
聚土,
築成,方壇,以祭,地后,
因為,
增加,大地之厚,以報,地載之德,
旅,
是,封禪泰山,
這是,
周朝,天子,登基,大寶,
魯國,
家臣,季氏,
真是,
可謂,已經,背禮犯上,之極,
不但,
八佾,舞於庭,「以雍徹」,
如今,
更有,甚者,
竟然,
已經,要,「旅於泰山」,了,
冉有:
本是,
孔子,得意的,門生,才華洋溢,
時為,
季氏,之,家臣,
所以,
孔子,找來,冉有,質問他,
女,弗能救與?
女:
同,汝,你啊!
能夠,
救治,能夠,挽回,此事,嗎?
對曰:不能,
冉有,
無奈,回答孔子,說:
不能,
沒有,辦法,
實在,
我也,《改變不了》,
子曰:
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嗚呼!
形容,
孔子,《傷慟至極》,也,
曾,
是,豈,也,
曾謂:
就是,《難道說》,
泰山之神,會比不上林放嗎?
林放,
曾問,孔子,禮之本,
不過,
我們,
不知,林放,何許人也,
若是,
一介,百姓,尚且,要問,禮之本,
那麼,
難道,
群山,之王,泰山之神,
還會,
不如,
林放,之知禮,而受,季氏之祭,嗎?
孔子,
看著,季氏,《夜郎自大》,
這種,
荒謬,行逕,
實在,
幾乎,已經是,喪心病狂,了,
所以
孔子,說:
難道,
你們,以為,
泰山,
那位,偉大之神,是個,不知禮的,嗎?
其實,
孔子,還更傷心的,是:
這個,
天下,之大,
竟然,
能夠,容忍,季氏,這樣的,行為,
顯然,
這個,天下,
真的,
已是,「病入膏肓」,了!
《八佾篇》,
藉著,
魯國,季氏,之亂,
其實,
已經,非常清楚的,為我們,描繪了,
當時,
孔子,所處的,時代現狀,
我們,
完全,可以,看到,
當時,
周朝,天子,
以及,
各國,君王之道,沒落的,景象,
(王道暗轉師儒),
同時,
我們,也將,
看到,
一代,祖師,孔子,
當時,
極欲,力挽狂瀾,之,凶險,
以及,
欲救,
天下,於傾頹,之無奈,與,悲痛,
我們,
觀古,鑑今,
如今,
已然,
又是,一個,天運交替,的時代,
《師道不復》,
天道,
暗轉,庶民,
大道,
普傳,堪為,《人間福音》,
然而,
值此,末後,
恐怕,
這個,
天下,之頹,更是風險,更是,緊急,
期盼,
我輩,白陽,修辦之士,
能夠,
急醒!猛進!
千萬,
千萬,切莫,徬徨,自誤。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2-05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