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會,八佾篇,第五章,
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諸夏》:
我們,
中華,有一個,道統,
上自,
伏羲,以下,聖聖相傳,脈脈相續,
中:
是,中心,天下之大本也,
華:
是,光,所及之處,
中心,
能量,作用之所在,謂之,中華,
例如:
太陽,
居其,「中」,
那麼,
整個,太陽系,就是,「華」,
天子,
居中,下轄,八方,謂之,中華,
堯帝,
是位,
愛民,第一,的,古代,明君,
他的,
朝代,稱為,「唐」,
這是,
我們,「中華」,的,開始,
堯帝,
年老,大公無私,而為天下,訪賢,
有,
舜,孝感動天,德賢俱備,
遂傳,
道統,而,讓天下,傳帝位,於舜,
舜帝,
承堯,
統緒,建立,國號,為「虞」,
舜帝,
年老,天下,水患,
幸有,
大禹,繼父之志,治水,有功,
大禹,
治水,為公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
百姓,
感其,恩德,
於是,
舜帝,
效法,堯帝,一樣,舉賢而讓,
大禹,
承擔,
大統,立國號,為「夏」,
這個,
就是,「夏朝」,
這一段,
帝王,
禪讓,天下,
正是,
道統,的傳承,中華文化,的起源,
我們,
將在,
論語,第二十篇時,討論,
而在,
夏朝,之後,
禹帝,
原本,也想,讓賢,天下,
奈何,
其子,「啟」,十分賢德,又得眾望,
讓賢,
不成,子繼其位,
從此,
帝位,傳子,不再,「禪讓」,
夏朝,
子孫,相承天下,
直至,
夏桀,無道,
於是,
商湯,吊民伐罪,建立,新朝,
這個,
就是,「商朝」,
商朝,
又經,子孫傳承,到了,「紂王」,
商朝,
紂王,又,無道,了,
於是,
武王,伐紂,
另個,
新的,朝代,「周朝」,就開始了,
朝代,
雖有,更替,
但是,
其實,人人,
都是,
中華,百姓,都是,華夏子民,
所以,
我們,
稱為,華人,
或稱,
中華,子孫,或稱,華夏子孫,
這個,
就是,《諸夏》,
現在,
周朝,天子,又,衰微了,
但是,
個個,
侯國,其實,皆是,姬氏,子孫,
孔子,
說的,「諸夏」,
並不,
單指,「杞」,
這個,
當時,所剩,舊夏的,遺民之國,
因為,
諸夏,
絕對,不只是,血統上的,諸夏,
更不是,
地域上,的,諸夏,
而是,
我們,道統,文化上,的,諸夏,
所以,
孔子,
說的,「夷狄」,
當然,
也不是,「血統上」,的,夷狄,
或是,
非我,「族類者」,
當然,
更非,「地域上」,的,夷狄,
如果,
王者,
自視,為,王城,
而稱,
城外,之民,皆為,夷狄,
這樣,
當然,
就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但是,
此處,
孔子,所謂,
夷狄,
蠻戎,是指,「未化之民」,
若是,
夷狄,能夠,
自立,
自內,於,華夏,道統,文化上,者,
夷狄,
即是,「諸夏」,
反之,
周之,侯國,本是,「諸夏」,
若是,
背禮,
忘本,《無君無天》,
這個,
就是,自外於,華夏文化道統,者,
那麼,
諸夏,即是,「夷狄」,
這是,
孔子,
真正,想要,說的: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做個,
夷狄,之君,
不如,
好好,承續道統,做個,中華之民,
這是,
一種,提醒,一個,警告,
其實,
道理,很簡單,
諸夏,
之所以,和,夷狄蠻戎,不同,
關鍵,
在於,
有無,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
現今,
天下,諸侯,
為了,
爭雄,為王,背禮,而忘義,
其實,
是在,
向著,「夷狄戎蠻」之路,邁進,啊!
此章,
在於,注解上,
於古,
於今,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實在,
有點,
像是,「瞎子摸象」,
但是,
如今,大道,普傳,「真儒復興」,
我們,
重讀,論語,機不可失,
應該,
如何,才能,
讓人,
看到,真正的,「論語」,呢?
應該,
如何,才能,
再讓,
孔子,活起來,再創,世界大同,呢?
此心,
也許,狂妄,
但是,
恐怕,
這是,我們,白陽的,誓願,了!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2-0508,
祝福
媽媽 母親節 快樂
父如天,
母如地,沒有父母,哪有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