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
我們,
想要,藉以,說明,《萬物一體》,
作者,
實在,很用心,
大家,
不妨,享受一下,驚喜,
看看,
到底,
裡面,作者,融合了,多少種,動物?
莊子讀書會 齊物論 筆記之十一
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
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大山為小:
若從,
形體,來看,
天下,
萬物,當然,就會,有大有小,
所以,
大山,為大,
秋天,
獸毛,尾端,新長的,毛尖,為小,
但是,
若以,生命,來看呢?
恐怕,
大山,還比不上,這個,毛尖,呢!
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談到,
這個,生命,
其實,
祂是,不生不滅,無始無終的,
而且,
祂還,非常公平,
幾乎,
我們,世間,每個人,還都一樣,
所以,
一個,孩子,
還沒,
長成,就死了,不算,短命,
彭祖,
活了,八百歲,
但是,
之於,生命的,不生不滅,無始無終,
其實,
一點,也不算,長壽,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所以,
真相,就是,
上天,
同時,創造天地,和,《一切萬有》,
所以,
之於,生命,
我們,
和天,和地,是一樣,長久的,
而且,
我們,還和,
這個,
世間,一切,萬有,都是,一體的,
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
既然,
我們,都是,一樣的,
這樣,
我們,還有,什麼,好分別的,呢?
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
既然,
我們,都是,一體的,
這樣,
我們,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嗎?
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
我們,
本來,是,一,
如果,
有了,分別,就變成了,二,
這個,
分別,就是,正負、陰陽,
分別,
始終,不是,本來,
所以,
這個,
陰陽,加上,本來,就變成了,三,
陰陽,
繞著,這個,本來,
於是,
就有,左右,
有前,
有後,有上下,有正負,有好壞,
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
這樣,
陰陽,分別,
一直,
比較,發展下去,實在,沒完,沒了,
然而,
這個,也就,
正是,
我們,世間,一切萬有,的,差別,
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
所以,
只是,簡單的,
從零,
到一,從無,到有,而有了,三,
這樣,
這個,世間,
已經,
就是,生生不息,而,無窮無盡,了,
而況自有適有乎?
試想,
如果,這個,無,
本身,
不是,無,而是,又涵藏,萬有,
那麼,
我們,所要,
面對
這個,世間,的,複雜的,程度,
恐怕,
就要,更是,複雜了,
無適焉,因是已:
所以,
這個,從無,到有,而為,三,
不論,
對於,這個,世間,
還是,
對於,我們,
大概,
應該,都已經,很足夠了,吧?
《本節筆記》
文章,
讀到,這裡,
對於,
莊子,整個,齊物論,的概念,
應該,
越來,越清楚了,吧?
儘管,
萬物,長相,不同,
但是,
我們,始終,
跟這,
世間,一切萬有,都是,一體的,
而且,
論起,生命,
論及
本體,我們的本質,還都是,一樣的,
有了,
這樣,的,了解,
如果,
我們,還是,只關心,個人,私己,
恐怕,
這個,就會是,
我們,
一切的,煩惱,苦痛,之源了,吧?
《惑、業、苦》
世間,
最大,的,苦,
其實,
就是,我們,對於真相,的,不明,
如果,
我們,
都是,一樣的,
雖然,
經歷,生死,但卻是,不死的,
這樣,
我們,以為,人生,是來,幹什麼的?
而且,
我們,
都是,一體的,
這樣,
我們,以為,我們,傷害的,是誰?
如果,
我們,知道,
我們,
所有的,惡念,惡語,惡行,
最後,
會受,傷害的,
全都,
不是,別人,始終,都是,我們自己,
或者,
我們,明白,
所有,
我們的,善念、善語、善行,
最後,
得利,受福的,
也都,
不是,別人,而始終,都是我們自己,
這樣,
我們,
對於,人生,或是,修行,
是否,
也就,有了,
一個,
簡單,而,全面的,基礎了,呢?
《後記》:
一顆,
分別,比較的,心,
這是,
一切,
煩惱,痛苦,和,衝突的,總根源,
如果,
我們,可以,
不要,
那麼,分別,比較,
我們,
不就,可以,
因此,
而讓,自己,過得,快樂,很多,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2-07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