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會,八佾篇,第十一章,
或問:「禘」之說,
子曰:不知也,
知其說者之於天下,其如示諸斯乎,
指其掌,
《本節筆記》
禘,
是,一種,「禮」,
先王,
祭祀,上天、上帝,的,一種禮,
問題是:
上天,
上帝,是什麼?在哪呢?
《禮門義路》,
禮,
是,入道,之門,
我們,
簡單,的說:
人們,
進入,「禮」,來發現,「道」,
就像,
透過,「禘」,來發現,「天」,
所以,
或問,「禘」之說,
或問,
就是,有人,問起,
有人,
想要,知道,
《禘》,
這個,
禮法,的,真實義,是什麼?
但是,
本章,的,記錄,
卻是,
有點,像是,佛門,禪宗的,話頭,
因為,
孔子,的答案,實在,有點奇怪,
不知也,
回答,
不知,卻不是,答案,
因為,
既然,
不知,為何,還有,後文,呢?
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指其掌,
知其說者:
對於,
能夠,知道,「禘」的人,來說,
天下,
對於,他,
就像,
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樣,啊!
他來,
管理,天下,
不過,
就像,管理,自己的手,一樣啊!
其如:就好像,
示:是顯示,
諸:是之於,
斯:是此,(指孔子之掌),
指其掌:
文章,
停在,這裡,《孔子指著自己的手》,
這,
像不像,禪門對話,呢?
哈哈,
有誰,
知道,「禘」,是,什麼了,嗎?
那麼,
我們,是否,
也該,
就此,打住,不再,說了,呢?
真的,
論語,編輯者,實在,很厲害,
雖然,
只是,短短,幾個字,
但是,
我們,幾乎,
可以,
看見,孔子的,神情,躍然紙上,
時不時,
忍不住,就會,
跟著,
聖者,的,言行,一顰一笑,了,
除非,
我們,能夠,乘坐,時空機器,
《禘》,
我們,
實在,無從考證,
但是,
當今,得道之人,應該,不難明白,
孔子,
指其,「掌」,以示,天下,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道,
顯其大,雖愚夫愚婦,可知也,
及其微,
雖聖賢,亦難明也,
示其易,
如反掌,雖是,愚夫愚婦,可行也,
及其難,
雖仙佛,亦難盡也,
若問,
上帝,在哪?上天,在哪?
現在,
我們,知道了,嗎?
中庸云: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道在自身,身外無道,
性在人在,性去人亡,
佛,是什麼?
我心自有佛,我佛是真佛,
我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
孔子,
指掌,示天下,藉此,以說,「禘」,
這裡,
不就,
也讓,我們,明白了,嗎?
原來,
前章,
孔子,所謂的,「吾不欲觀之矣」,
不是,
因為,禮,不對,
而且,
也都,不是,因為,對誰,有意見,
而是,
真正,的,禘,
是從,
獻供,降神,的,那一刻,起,
與者,
就該,開始,《收攝視聽》,
進入,
自性,《三寶》,
因為,
這裡,才是,真正的,「禘」,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2-07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