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說八大人覺經》之七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
雖為俗人,
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
志願出家,
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本節筆記》
第七覺悟:
做為,
一個,修道人,
我們,
應該,要有的,第七個覺悟,就是:
《五欲過患》:
人間,
五欲:《財、色、名、食、睡》,
這些,
我們,不能,沒有,
所以,
叫做,《患》,
生活,
總是,要為了這些,憂愁、煩惱、受苦,
如果,
我們,還要,要求得,更多,
那就,
叫做,《過患》,了,
所以,
如果,
我們,不想要,自己,過的,太苦,
那麼,
五欲,就不能,太過,
欲望,
表現,在我們,身上,的時候,
就有了,
六塵,
六識,色、聲、香、味、觸、法,
這些,
只要,我們,
開始,
貪求,它就會,貪求,不完,
這樣,
苦海,波浪,
也就,
一波,一波,永遠,都不會,停止,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
所以,
就算,我們,
不想,
出家,只是,做個,平凡的,普通人,
對於,
這些,世俗的,欲樂,
最好,
也都,不要有,太多的,《沾染》,
因為,
所有,這些,
終其,
究竟,還是,苦多,而,樂少,
若是,
為此,流連,忘返,
或是,
沉迷,造罪,恐怕,那就,更可憐了,
常念三衣,瓦鉢法器:
如果,
我們,已經,
是個,
出家,修道、辦道的人,了,
那就,
千萬,不要,
還在,
這個,欲望堆裡,牽纏,執著,了,
我們,
每天,生活,
得要,
自己,給自己,立個,規矩,
服裝,
就是,三套,
佛家,
叫做,安陀會、鬱多羅僧、和,僧伽黎,
「安陀會」:
意思,
就是,「作務衣」,
我們,
工作,勞動時,所穿的,工作服,
「鬱多羅僧」:
翻譯,
就是,「入眾衣」,
穿在,
日常,接觸大眾,的時候,
一個,
修道,的人,正式的,標準的,制服,
「僧伽黎」:
就是,
道袍、法衣,
辦道、
法事、講經、說法時,專用的,禮服,
這樣,
也就,夠了,可以了,
至於,
日常,生活,
我們,
所需,常用的,飲食,器具,
或是,
個人,專長,
負責,
保管,使用的,公物,法器,等等,
都要,
珍惜,善用,
也是,
我們,個人,一套,簡單,就好,
瓦缽,
名為,《應量器》,
而且,
律制,有三:
缽體,
體質,要粗,使人,不起貪欲,
缽色,
灰黑,為宜,令人,不起愛染,
缽量,
應量,而食,應當,少欲知足,
《應量》,
我們,
受此,一飯,
試問,
我們,何德,何能?
我們,
有何,志向,抱負?有何,胸襟、度量?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
既然,
選擇,修道了,
何不,
也讓,自己,更,瀟灑一點,呢?
志願出家,守道清白:
選擇,
出家,修道,
這個,
全都,不是,別人,強迫,我們的,
所以,
我們,
得要,守好,自己,
自始,
至終,清清,白白的,好好修,好好辦,
若是,
我們,
修道,還要,雜染,
那就,
實在,太可惜了,真是,划不來呀!
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修道,
我們,永遠,
不要,
忘了,自己的,初心、愿力,
重聖,
輕凡,去愛,去面對,
勇敢,
歡喜,去創造,更偉大,更恢宏,的自己,
作為,
菩薩,行者,
上求,
佛道,不離,下化,眾生,
我們,
永遠,自覺、而覺他,正己、而成人,
慈者,
給人,快樂,
悲者,
自當,救人,出苦,
世間,
若是,沒有,無明,苦難的,眾生,
菩薩,
如何,能夠,
成就,
這條,藉假修真,的,大人之路,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0-1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