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十四章,

論語第七,述而,第十四章,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

子貢曰:諾,吾將問之,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

曰:古之賢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為也,

孔子,

再一次,來到了,衛國,

衛靈公,已經死了,

太子蒯聵,因刺殺南子,不成,

被衛靈公,驅逐出境,逃往晉國,

衛靈公死,

夫人南子掌權,

立蒯聵的兒子,輒,為新君,

是為,衛出公,

蒯聵,藉助晉國的力量,

想要回國,奪回衛國國君的地位,

所以,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

冉有,
急著來見孔子,
因為,他想知道,
孔子,這時候,回到衛國來,

是不是?
想要幫助,衛國的國君衛出公呢?

子貢曰:諾,吾將問之,

子貢說:

好,你坐一下,
我進去,幫你,問問看,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

進門後,

子貢,問孔子說:

老師,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呢?

曰:古之賢人也, 

孔子,回答說:

伯夷,叔齊,是古時候的賢人啊,

他們,兄弟倆,為了盡「孝」,

讓出了,自己的國君之位,

默默的,離開了,自己的國家,

曰:怨乎?

子貢又問:

那麼,他們會埋怨自己的父親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回答說:

他們,
想盡孝道,而完成了孝道,

對於,
這樣的自己,
有什麼,好後悔的呢?

對於,
父親的決定,
又有什麼,好埋怨的呢?

出曰:夫子不為也,

子貢,明白了,
退出來,告訴冉有說:

老師,
不是來,幫助衛出公的,

因為,
老師,絕不會,幫兒子,
去跟自己的父親,爭奪國君之位,

從這裡,

我們隱約看到,

冉有,對於,孔子的了解,

顯然,不及子貢, 

因為,

冉有的問,

是一種,懷疑,不信,

子貢的問,

則是一種「確認」,

裡面,是一種「了解」,

是「相信」,而不是一種「懷疑」,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