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孟子,盡心章句,下篇, 第六章,

孟子,盡心章句,下篇,


第六章,


孟子曰:

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

及其為天子也,

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孟子曰:

孟子,說:


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


舜,


還是,

一個,平民,百姓,的時候,


啃著,

粗食,乾糧,吃著,野菜,


好像,

這樣,就是,


他,

這,一輩子,的命了,


及其為天子也:


然而,

等到,舜,當上了,天子,


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看他,


穿著,

錦繡,的衣服,彈著,五弦琴,


又有,


堯的,

兩個,公主,在旁,服侍著他,


一派,

悠然,自在,


又彷彿,

這一切,本來,就是,屬於他的,



本章,


孟子,

所說的,境界,真是,高啊!



釋迦摩尼佛,

有一個故事,叫做,七步蓮花,


王后,

摩耶夫人,四十五歲,那一年,


夢見,

大白象,而有了,身孕,


後來,

在藍毘尼園中,


夫人,

手撫,無憂樹,的新枝時,


釋迦牟尼佛,

就從,夫人,右脅下,生出了。


佛陀,

以轉輪聖王,的姿態,降世,


一出生,

就能,走路,就能,說話,


祂向,

四方,各走七步,步步,踏出蓮花;


然後,


佛陀,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這一段,


像是,

神話,一般,的故事,


如果,

我們,從故事性,來看,


那麼,

這個,就真的是,神話了,


但是,


我們,

如果,從他的,寓言性,來看,


那麼,

這段,故事,就很精彩了,


這段,

說的,是,佛來世間,的故事,


佛,

為什麼,來世間呢?


這個,

問題,大不大呢?


步步,蓮花,


我們,

請問,蓮花,長在哪裡?


一個,

小孩,模樣,


卻是,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這個,

是不是,合同呢?


然後說: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這是,

自大,狂妄嗎?


不是,

這是,指我們的,真人,本性,


通常,

我們,天、地、人,稱為,三才,


才者,

工具,能用也。


但是,

我們,看看,這個,天,


想想,

這個,地之用,何其偉大,


而我們,


人,

又是,何其渺小。


那麼,


人,

憑什麼,跟天地,位列,三才呢?


因為,

我們的,真人,佛性,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有一天,

天、地,有盡,


但是,

我們,真人,還在,


這個,

就是,佛說的: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要說,

下一句,那就,更妙了,


三界皆苦,我當安知,


這個,

說的,就是,


我們,

人,來到,世間,的使命,


我們,

是來,治世的,


不是,

來受苦,也不是,來隨波逐流的,


大乘,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就說:


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什麼,

是諸佛,世尊呢?


諸佛,


就是,

三界,十方,一切,所有的佛,


世尊,


就是,

世間,至高無上,最尊貴的,


那麼,

請問,諸佛世尊,在哪裡?


釋迦摩尼佛,

菩提樹下,一開悟,就說了:


奇哉!奇哉!

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因有,

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所以,

什麼,是,一大事因緣呢?


法華,

經文,接著,解說:


欲令眾生,

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

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

悟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

入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這個,

開、示、悟、入、佛知見,


我們,

就叫做,一大事因緣,


開佛知見:


打開,

我們的,佛智慧,


發現,

我們,是個,原胎佛子。


示佛知見:


顯出,

我們的,佛智慧,


告訴,自己,

人生,是一條,做佛,成佛的路,


悟佛知見:


實踐,

我們的,佛智慧,


藉假,修真,

勇敢的,走一條,人生,成佛的路。


入佛知見:


證實,

我們的,佛智慧,


走過,

一條,真正,佛在人間,的路,


認識,

我們,是誰?


發現,

我們,人生,的意義,


創造,

我們,人生,的價值,


一尊,

小小的佛像,一段,短短的故事,


不是,


已經,

為我們,全都,說清楚了嗎?


孟子,

本章,所說,


舜,

可以,是農夫,


當然,

舜,也可以,是天子,


一方面,


孟子,

說的,當然是:


中庸,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

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難,行乎患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但是,

另一方面,孟子,說的,


更是,

指著,舜的本性,本來,的面貌,


就像是,


六祖,

惠能大師, 開悟,的時候,


發現,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不禁,

喃喃,說道: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於是,

五祖,告訴,惠能,說: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即名,

丈夫、天人師、佛。


親愛的,

同學們,藉著,文章,


今天,

我們,說了,一大段,


不知,

您,是否知道?


佛,是誰?

佛,到底,在哪裡? 


不知,

您,是否明白?


我們,

到底,是誰? 


人生,

一趟,真的,不容易,


但是,


我們,

到底,是來,做什麼的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11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