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盡心章句,下篇,
第三十五章,
孟子曰:
養心,莫善於寡欲。
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曰:
孟子,說:
養心,莫善於寡欲:
我們,
涵養,心性,
最好,
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慾望。
其為人也寡欲:
一個,
能夠,清心,寡慾的人,
雖有不存焉者,寡矣:
雖然,
也有,放失其本心,的時候,
但是,
這種,機會,是很少,很少的。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一個,
慾望,很強,很多的人,
雖然,
也知道,自己的,天心,本性,
但是,
想要他,天心,顯現,
卻是,
很難,很難,很少,很少的。
本章,
孟子,
直指,我們,修行的重點,
寡欲,
減少,慾望。
文字,很簡單,意思,也很明白,
對嗎?
重點是,
我們,做得到嗎?
我們,
絕對,可以,
問題是,
我們,真的,願意嗎?
佛陀,
菩提樹下,開悟了,
佛陀,
第一個發現是,自己是佛。
但是,
這個,並沒有,讓佛陀訝異,
真正,
讓佛陀,訝異,出聲的是,
奇哉,奇哉!
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眾生,
我們,
人人,也都是,佛。
但是,
實在,可惜啊!
因有,
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佛陀,
開悟的,這一段話。
請問,
跟現在,這一章,
孟子,
講的,有沒有一樣呢?
妄想,
是不是,我們的,欲望呢?
執著,
是不是,我們的,業力呢?
我們,
是在,生活中,
增加,
我們的,妄想,執著,
還是,
盡量的,減少它呢?
這個,
也許,世間的人,不懂,
那麼,
我們,
修行,的人,修道的人呢?
我們,
有時,會說:
我們,在道場,很久了,
那麼,
我們的,妄想,執著,
是否,
也有,減少,一點點呢?
如果,沒有,
我們,
修行,時間,越長,
到底,
是應該,慚愧,還是,驕傲呢?
現在,
我們,
要不要,問一問,自己,
到底,
我們,
修道,修了,什麼了呢?
我們,
真的,修行,了嗎?
我們,
修道,辦道了嗎?
要不要,
看看,
我們,自己,
在我們,
所有,參與,修辦,的過程中,
我們,
到底,
用了,多少,天心,本性呢?
或者,
我們,
用的,也只是,妄想,執著呢?
這樣,
我們,知道,
自己,
到底,在幹什麼了嗎?
只是,
一個,欲,字,
我們,
直到,現在,擺不平,
始終,
被它,牽著,鼻子走,
貪、嗔、癡、慢、疑。
我們,
到底,什麼時候,
才能,
找回,我們,本來的自由呢?
孟子,
慈悲,提醒我們:
這個,
自由,沒有別的路啊,
只要,
能夠,寡欲,也就可以了,
那麼,
有人,
真的,想知道,如何寡欲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12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