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天佛院遊記 章句導讀 第十二回之十一

 


天佛院遊記 章句導讀 第十二回之十一

九陽關,
震陽殿,天柱祖師,

針對,
修道,四大功夫,繼續慈悲,說:

事物,
本來,不能,蔽我之心,

皆因,
此心,失之,省察觀照,而自蔽。

故凡,

起心,
動念,省察功夫,不可少也。

自高,
自大,之心理,本乃,世人之通病,

修子,
故於,修道,過程,

心中,
常生,「似是而非之念」:

我雖,
此不上,古聖,先賢,之典範,

但,
德行,較之俗子,高超,庶可無愧。

比上,
不足,但比下,尚有餘,

故而,
以此,自滿,而不再,深求精奧。

像似,
此輩中人,聞人之志,

省察克己,
潛心修道,皈依佛戒、持齋茹素,

如是,
...  …,等等,功程。

輒生念,
謂此為,《食古不化》,

雖有,
好處,未免,《拘束自苦》,

處於,
今日,之社會,徒增,不便與困難,

不如,
自行,活潑,方便,

明白,
大道,體用,

只要,
諸惡,不做,做個,善人,即可,

又何必,

一定要,
如聖人,老子、孔子、釋迦,呢?

像似,
這種,不肯,

真實,
面對,自己,嚴以律己,之人,

若見,
不如,自己之人,則又,得意自喜,

以為,

世上,
謬妄,昏迷之人,如此之多,

自己,
可稱,超群,出眾,矣。

故而,
不知,不覺,

放眼,
別人,時,皆在,找尋,缺點;

著眼,
自己,時,則又,隱惡,揚善,

若此輩,

一知半解,
淺嗜輒止,之人,世上,此比皆是。

孔子曰:「似是而非者」,
道曰:「自明而實暗」,
佛說:「不究竟」。

聖人,諄諄誨人,
如來,苦口說法,正是,為此等人而說。

故而,
孔子,云:「止於至善」,

佛說:「究竟義」,

均在,
糾正,此種,謬誤觀念,

為人,
不可,輕忽,自己,

更不可,
患了,《未證言證》,之,毛病。

子又曰: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孟子,曰:

五穀,
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

又曰:
有心,不用,引為,嘆息。

此乃,
修道,必需,時時,躬親反省之理,

因能,
察知,是理,背理,之刻,

即為,
反覺,之時。

故而,
省察,之功,

亦為,
內果,之重要課題也。修子可參悟之!

至於,
外功,之修,

乃在,
獨善,之外,兼善,之行為也。

而,
此功,更需有,

以天下為己任,後天下而樂之大志。

諸佛,
菩薩,之大願力,

即是,
外功,修持,之明例。

故,

行慈與樂,
拔苦濟厄,皆是,外功,之表現。

若以,
現今,社會結構,來講,

則,
公益,慈善,

社會,
福利,事業,維護,大眾正義,

發揚,
真理,傳佈,道義,等等,皆是。

但,
儒有「願無伐善無施勞」之言,
佛有「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相布施」之語,
道有「為善不彰,常積陰德」之訓。

故修子,
於三施,外功,之修持,

切記,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當,
隨順,天良本性,之,應緣流露,

自然,

可以,
達至,萬善莊嚴,俱足一切功德之境,

否則,
若還,計功,著德,

或是,

圖享,
福報,等,有條件之,外功,

則其,
最後,亦淪為,「輪迴種子」,而已矣!

————————,

今天,
祖師,繼續,

淺談,
修道,省察,與,佈慈,的功夫,

省察,
就是,自我觀照,的,能力,

能力,
之於,一個人,很重要吧?

能夠,
自我觀照,自我省察,

這是,
我們,做為,人,很重要的,能力,

這點,

恐怕,
是要,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吧?

但是,
事實,如此,

有的人,
很聰明,讀了很多書,很有,學問, 

但是,
沒有,這種,能力,

甚至,
很多,自認,修行,很久很久,的人,

幾乎,
也是,一樣,

缺乏,
這種,能力, 而且,《比比皆是》,

因為,
我們的,眼睛,耳朵,的,設計,

全都是,
向外看,向外聽,的,

我們,
最大的,盲目,就是,看不到自己,

所以,
能夠,反觀自照,省察自己,的,

就是,
一種,強大的,《能力》,

我們, 
不妨,自問,

我們,
到底,有沒有,一種,能力,

就在,
我們,與外界,的接觸,和,關係中,

時時,
看到,真正的,自己,

看到,
我們,偏執的,信念與想法,

聽到,
我們,語氣中的,傲慢,與,猜疑,

或是,

感受,
我們,那股,

始終,
揮之,不去,停不下來的,

軟弱,
或是,強勢;

以及,
那個,無量,無邊的,

無明,
恐懼,煩惱,與哀傷,甚至是,憤怒。

尤其,
特別是,現在,

這個,
科技,網路,發達,的時代,

我們,
很多,很多時候,

大概,
都是,放任,車子,自動駕駛,

我們
視而,不見,

聽而,
不聞,甚至是,食而,不知其味!

像個,
失心,的人,

失魂,
掉魄,有如,行屍走肉,一般,

您看,
這樣,可怕不?

不管,
我們,讀了,多少書,

或是,
今生,成就了,多少的,事業,功勛,

但是,
最後,最後,

我們,
唯一,不認識的,卻是,《自己》,

例如,
我們,常常,

忙著,
改善,人際,《關係》, 

但是,
我們,卻不急著,改變,改善自己,

這就,
像是,我們,照鏡子,

突然,
看到,自己的,臉,髒了,醜了,

但是,

我們,
卻不,急著,去洗臉, 

只是,
忙著,擦鏡子,想要,拿掉,這個醜,

省察,
就是,照鏡子,

我們,
修道,簡單點,不要,太複雜,

只是,
省察,一下,

聆聽,
我們的,想法,和,說話,

只是,
省察,一下,

看看,
我們,執意的,行為,過程,和結果, 

只是,

想要,
看到,這個,《真實》,

我們,
可能,需要,

一個,
比較,清靜,高明,深遠,的角度,

也許,
那個,最好的,位子,

大概,
就是,上天,神的,角度,吧?

因為,

通常,
就像,這裡,祖師,講的,

我們,
實在,有太多人,

硬是,
要把,自己的,想法,視野,角度,

當成,
上天,的,想法,

執意,

這樣,
才是,真道,的,視野,角度,

錯了!

這個,
叫做,《假神》,《未證言證》,

可以,

矇騙,
世人,矇騙自己,不能,矇騙上天,

人心,
不是,天心,

所以,
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

《方便法》,

固然,
來自,《究竟義》,

但是,

始終,
都是,方便法,而不是,究竟義,

就連,
佛陀,說法,

一樣,
也都,只是,不得已,

所以,
佛陀,金剛經,如此,說法:

須菩提,
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何以故?

若人言,
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人生,
無明,《黑暗處》,

我們,
需要,有人,為我們,《指月》,

但是,
千萬,不要忘了, 

就算,

那是,
一根,金手指,

但是,
始終,它都,不是,月亮,喔~

省察,
是個,《能力》,

到底,
是個,什麼樣的,功夫,呢?

我們,
最後,再舉個,例子,

例如:

有人,
心底,明白,

那就,
像是,一個,老醫師,《老師父》,

隨便,
一看,他就,能懂,

而且,
他還,善於,望、聞、問、切,

蛛絲,
馬跡,全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然而,

另外,
我們,也會,有人,

無明,
像個,庸醫,或是,一個,盲者,

就算,
證據,確鑿,事實,昭彰,

東西,
明擺,在眼前,他還是,依然,看不到,

其實,
不是,沒有,聲音,

只是,
一個,聾者,巨雷,他也,聽不到,

關於,
這個,省察,

如果,
我們,不是,身體的,《殘障》,

那麼,
到底,那是,什麼,呢?

唉~

因為,
篇幅,的關係,

今天,
我們,就先,談到這裡,

明天,
再來,談一談,修道,第四個,功夫,

關於,
外功,的,《佈慈》。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1-05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