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一,學而篇,第十二章,
有子曰:
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
孔門,
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
很有,
學問,也很,善於,教學,
所以,
孔子,死後,
就有,
很多人,跟他學習,故稱,有子,
禮之用:
禮,
有,三個,過程,
一、《禮之初始》,
禮:
初始,
只是,部族,祭祀的儀式,
在,
特定,的時間,
大家,
遵循,一定的,儀式,程序,
並且,
對於,參與人員,
服飾,
物品,行為,也都有,嚴格的,限定,
二、《禮的變革》
是,
在,天下,統一,之後,
禮,
就,成了,
用來,
安定,這個社會的,典章制度,
所以,
這個,時候,
《非天子,不議禮》,
因為,
禮是,天子,
用來,
治理,天下,的,典章,制度,
三、《禮的深化》
後來,
因為,
天子,沒落了,
所以,
這個,禮樂之治,也就,崩壞了,
孔子,
為了,維護,古禮,
所以,
他便,進一步,闡揚,禮的精神,
這樣,
也就,把,《禮》,
又從,
典章,制度,的,層次,
提升,
到了,人倫,道德,的,層次,
用,
是,作用,
禮之用:
當然,
就是,「禮」,的作用,
禮的,
變革,三個,層次,
如今,
都已,
自然,存在,人類社會,之中,
本章,
顯然,就是,
有子,
回答,學生時,特別的,強調,
禮,
的,精神,之所在,
和:
中庸,
首章,說: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中:
是,圓心一點,不偏不倚,
和:
是,圓圈,彌綸六合,圓融十方,
和,
是,和諧,
和,
是,平衡,和樂,中節,有度,
貴,
是,高貴,重視,
和為貴:
就是,
要以,和,為尊貴,作為,首要,
禮之用,和為貴:
是說,
這個,禮,的重要,
在於,
透過,~禮~,的作用,之後,
可以,
產生,~和~,的結果,
先王之道,斯為美:
因為,
這樣,所以,
有史,
以來,先代的,明君,帝王,
全都,
透過,制禮,作樂,
創造,
一個,和諧,美好,安定的,社會,
小大由之:
不論,
大大,小小,的事情,
全都,
得要,建立於,禮,的,基礎上,
有所不行:
當然,
會有,
許多,細節,
可能,
不盡,圓滿,沒有被人,規範到,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
因此,
有人,
這樣,認為,
既然,
這個,和,是,禮,的結果,
所以,
也就,主張,
凡事,
只要,能夠,和,那就,夠了,
那麼,
何必,還要,
一直,
拘泥,有沒有,這個,禮,呢?
亦,不可行也:
這點,
有子,非常,強調的,說:
啊,
這,不可以啊!
因為
這個,禮,才是,本,
而,
和,只是,末,是禮之用,啊,
樹木,
若無,根本,
如何,
能夠,枝葉,茂盛,呢?
我們,
這個,本末,千萬不能,倒置,啊!
《 本節筆記》
真的,
值得,深思,
到底,
我們,在乎的,是本,還是,末,
《承上與啟下》
我們,
常常,犯的,
就是,
承上,不足,啟下,有餘;
就像,
我們,
愛聽,孩子的,不愛聽,父母的,
但是,
不能,承先,
請問,
我們,又是,如何,啟後,呢?
我們,
以水,為例,吧,
可以,
讓水,一直,往前奔流,的條件,
是什麼?
難道,
不是,因為,
它有,
一股,源源不斷的,《活水》,嗎?
所以,
如果,我們,不能,《繼往》,
自斷,
其根,《自斷其源》,
請問,
我們,如何,能夠,《開來》,呢?
當然,
還是,有人,這樣,認為,
過去,
已經,過去,
我們,
無能,為力,沒有辦法,重來,
對於,
現在,而言,
比起,
過去,之,不可改,
我們,
更更,重要的,不是,往前看,嗎?
趕緊,
著手,現在,著眼,未來,
我們,
實在,沒有,理由,
繼續,
選擇,停留在,過去,而不,調整,
所以,
關於,這個,《傳統與創新》,
一直,
都在,拔河,
始終,
都是,一個,《惱人的問題》,
然而,
我們,不要,忘了,
不論,
前浪,後浪,其實,本是,一體,
禮之用,和為貴,
和之體,禮為先,
二者,
實在,不可,偏廢,或是,偏重,
這裡,
不妨,再以,樹木,為例,
作為,
思維,檢視,
樹木,
沒有,根,當然,不能活,
問題是,
如果,
只有,根,而卻,沒有,樹,呢?
砍掉,
樹幹,的根,一樣,會死,
根,
若,不長,樹,
失去,
這個,作用,的,同時,
大概,
這個,《根》,
也已,
丟了,自己,本來,存在的,價值,
所以,
我們,
遵前,別忘了,提後,
若是,
我們,提後,
那也,
千萬,不要,忘了,遵前,喔!
沒有,
前賢,怎有,後學?
但是,
幾乎,同樣的,
如果,
沒有,後學,
我們,
如何,能夠,成為,前賢,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1-1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