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佛說八大人覺經》之四,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
常行精進,破煩惱惡,
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本節筆記》
第四覺知:
我們,
修道,辦道,要常有的覺醒,第四,
懈怠墜落:
我們,
需要,覺醒,自己的,《懈怠》,
小心,
我們,的,墮落,
懈怠,
我們,常常是,不知不覺的,
開始,
只是,分心,
然後,
漸漸,變成了,拖延,
最後,
我們,有的,就是,理由,和藉口,了,
這樣,
其實,
距離,墮落,也就,不遠了,
墮落,
真的,很容易,
但是,
如果,想要,再爬上來,那就,很困難了,
所以,
我們,
修道,辦道,一定要,戒慎,恐懼,
常行精進:
精,
是,專精,純而不雜,
進,
是,不停,永不終止,
我們,
修道,辦道,要精進,什麼呢?
1、已生惡,令斷,
《去脾氣,改毛病》。
一個,
桶子,能裝,多少水,
是由,
它的,《漏洞》,的地方,決定的,
所以,
裝水,
之前,要先,《補漏》,
有漏,
不補,水裝的,再多,也是,漏光,
2、未生惡,令不起,
《防微杜漸》:
君子,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所以,
君子,慎其獨也,
四勿,
九思,克己復禮,行,《不逾矩》。
3、未生善,令生,
《效聖法賢》:
同樣,
都是,一個,人,
那麼,
為什麼,人家可以,我卻,不能,
我們,
何不,隨喜,
好好,
跟著,前賢,的榜樣,做做看,
中庸云: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4、已生善,令長,
《見賢思齊》:
中庸,云: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破煩惱惡:
我們,
按照,《唯識學》,所講,
煩惱心所,
總共,
約莫,二十六個,
分為,
六種,根本煩惱,二十種,隨煩惱,
貪、嗔、癡、慢、疑、不正見,
這是,
六種,《根本煩惱》,
隨之,
而來,的,二十種煩惱,是:
一忿、二恨、三覆、四惱、五嫉、
六慳、七誑、八諂、九憍、十害、
十一無慚、
十二無愧、十三惛沈、十四掉舉、
十五不信、
十六懈怠、十七放逸、十八失念、
十九散亂、二十不正知。
破:
是,破其網,
不受,
其困,不遭其惡,之所害也,
摧伏四魔:
摧伏:
就是,摧毀,降伏,
這個,
四魔,就是,
我們,
修道,辦道的,四種磨難,和,考驗,
分別為,
煩惱魔、陰魔、死魔、天魔。
1、煩惱魔:
剛才,
講的,六種,根本煩惱,
以及,
隨之,而來的,二十種,隨煩惱,
2、陰魔:
就是,
五蘊,業識,的障礙,
《色、受、想、行、識》,
來自,
我們,意識、潛意識,無明,的干擾,
3、死魔:
對於,
無常,生、老、病、死,的恐懼,
4、天魔:
來自,
魔王,阿修羅大軍,的考驗,
十大魔軍:
欲求、
憂愁、飢渴、
愛染、
睡眠、怖畏、疑、怨毒、
以及,
虛妄之,名聞利養、自高慢他,等等,
出陰界獄:
六根,
塵染,六塵,生六欲,成六識,
這個,
就是,陰界獄,
陰界,
共有,三六,十八層,
層層,
疊疊,讓人,成囚,難以,出逃,
所以,
謂之,地獄,
我們,
修道,能否,出此,十八層地獄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2-1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