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
五官,端正,可知,
通常,我們,少了,哪一官?
莊子讀書會,
德充符第五,第一章,之二,
常季曰:何謂也?
仲尼曰: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
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夫若然者,
且不知耳目之所宜,
而游心於德之和,
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
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常季曰:
彼為己,
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物何為最之哉?
仲尼曰:
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唯止能止眾止。
受命於地,
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
受命於天,
唯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眾生。
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
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
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此,
而況官天地,府萬物,
直寓六骸,象耳目,
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
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本節筆記:
常季曰:何謂也?
接續前文,
常季,
還是,疑惑的問:
那麼,
老師,這是,什麼意思呢?
仲尼曰:
孔子,回答說: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
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大凡,
我們,觀察,世間萬物,
如果,
我們,從,個體,
萬物,
各不,相同,的角度,來看,
那麼,
肝膽,就像,
楚國,
越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度,
但是,
如果,我們,
從身體,
從整體,來看,肝膽呢?
( 肝膽相照 )
其實,
肝膽,楚越,本來就是,一體的,
夫若然者:
如果,
能夠,明白,這個層次,的人,
且不知耳目之所宜:
應該,
也就,不會,
只用,
耳朵,之所聽,眼睛,之所見,
來,
論斷,是非,善惡了,
因為,
耳朵、眼睛,
常常,
也都,只是,偏聽、偏見,罷了,
而游心於德之和:
其實,
我們的,五官,還有,主人呢!
甚至,
陰陽,本就,一體,
是非,
黑白,善惡,
其實,
也全,都是,智慧的,一部分,
所以,
一個,有智慧,的人,
總是,
能夠,看到,
事物,
祂的,本體性,和,整體性,
自然,
也就,不會,
落入,
事物,的表相,或是人心,的判斷,
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
萬物,
本是,一體的,
眼睛,
鼻子,嘴巴,雖然,各自,獨立,
但是,
五官,
不是,一體的,嗎?
如果,
我們,能從,這個,一體,來看,
那麼,
萬物,
本就,沒有不同,
左手、右手,
左腳、右腳,姆指、中指、小指,
可有,
哪個,
比較,重要呢?
難道,
還要,吵一架,決個高低,嗎?
大概,
我們,
都要,等到,
失去,
對方,的時候,才覺得,重要吧?
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所以,
一個人,外在,有腳,沒腳,
其實,
並不,影響,
祂的,
裡面,那個,真人、智慧、德性,
就像,
一個,矮小的人,
智慧,
從來,不會,比高大的人,差呀!
男人、
女人、老人、小孩,
裡面,
那個,真人,佛性,哪有不同呢?
王駘,
斷足,沒有,腳,
就像,
住在,
一個,比較,小一點,的家,罷了,
誰說?
茅屋,
草舍,就不能,出聖人,呢?
常季曰:
常季,
終於,聽懂了,
但卻,
還是,有點,不服氣的,說:
彼為己:
王駘,
面對,自己的,真實,沒有問題,
以其知得其心:
他用,
智慧,降伏,他的,人心,
以其心得其常心:
又從,
這個,真實的心,
回歸,
他的,本來,那個,平常,的心,
這個,
確實,也是,高人一等,
物何為最之哉?
但是,
他又,憑什麼?
而能,
成為,眾中之最,眾人的,依歸呢?
仲尼曰:
孔子,回答說:
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人們,
應該,不會,
走到,
流動,的水邊,把它,當鏡子吧?
而是,
走到,那個,靜止,
像是,
鏡子,的水邊,才能,照見自己,
唯止能止眾止:
平靜,
如鏡,的水面,
並不,
邀請,或是,要求人,去親近它,
但是,
請問,有誰?
想要,
能夠,照見自己,的時候,
卻又,
不去,靠近,
不受,
這個,如鏡,的水邊,所吸引呢?
受命於地,
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
植物,
受命,於地,
但是,
只有,松柏,在寒冬,依然青翠,
受命於天,
唯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眾生:
人都,
受命,於天,
但是,
只有,大舜,彷彿,與眾不同,
至始,
至終,他都能,
依著,
天命,依著,正道,生活,
依著,
天命,依著,正道,而引導,眾生,
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
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
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此,
夫,
又例如:
每逢,
打仗,的時候,
國家,
徵求,勇士,要能夠,不怕死,
所以,
常常,也能,看到,將帥,
雖只,
一人,也敢,
在那,
強敵環伺,千軍萬馬之中,衝陣,
可見,
就算,凡夫,
為了,
功名,一樣,也能,捨身、忘死,
而況官天地,府萬物,
直寓六骸,象耳目,
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
何況,
是個,
已經,開悟、得道,
能夠,
主宰,天地、萬物,的聖人,呢?
這個,
骸骨,之軀,
不過,
只是,我們用來,行道的,工具,
耳目,
視聽,也都,只是,表象,
人心,
如果,不死,
所知,
所見,也不過,就是,
一些,
個人,零碎的知見、業識,而已,
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我看,
王駘,這個人,
已經,
是個,真人,超生了死,的人物,
羽化,
飛昇,成就,仙佛,
也就,
只是,一點,時日的問題,罷了,
人們,
喜歡,接近他,向他,問道,求解,
這不,
也是,理所當然嗎?
王駘,
這樣,的人物,
哪裡,
還會,計較,學生的,多寡呢?
後記:
我們,
世間,的人,
總是,
貪著,外在的,形象、名利,
總是,
喜歡,以此,
計較,
長短,比賽輸贏,評斷是非,
就像,
這個,常季,
瞧不起,
斷足的,王駘,而為老師,抱不平,
但是,
有道,的聖人,
像是,
孔子,怎麼看,這件事呢?
首先,
就像,肝膽,
雖是,
個體,卻也是,一體,
一個,
有道,的人,
始終,
都是,一體,而不會,只是,個體,
我們,
都是,修道人,
什麼,
時候,我們,才能夠,
看到,
一體,而不再,只是,個體,呢?
再者,
這個,
一體,是什麼?
它是,
佛堂,的大小,道親,的多寡嗎?
還是,
誰的,教學,制度,比較好?
誰的,
名聲,比較大,嗎?
這些,
當然,都不是,
一體,
永遠,只有,一個,就是,道。
不論,
個人,或是,團隊,
古老,
易經,有云: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我們,
更要,在意的,
恐怕,
永遠,都不是,名位、能力、生死,
而是,
我們,
是否,有道?
我們,
是否,真正,認識,自己是誰?
詩云: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多去,
親近,前賢,親近,佛堂、經典,
因為,
前賢、道場、經典,就是,
一畝,
我們,可以,照見的,方塘、明鏡,
當然,
除了,鏡子,
顯然,
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不是嗎?
哈哈,
沒錯!
就是,這個。
我們,
人人,本來的,源頭、活水,
而且,
大概,只有,這裡,
才是,
我們,
人人,真正的,佛堂、道場,吧?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23-1019,
德充符篇,第一章,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