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十章,

論語第七,述而篇,第三十章,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

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陳:國名,陳國,

司敗:

陳國的官名,主管刑法,
相當於,魯國之「司寇」之職,

昭公:

魯國,
第二十四代君主,
姓姬,名稠,昭,是諡號,

孔子,周游列國,到了陳國,

陳國,的司敗,

陳國,的刑法官,問孔子說:

魯國的先君,

魯昭公,是一個知禮的人嗎?


孔子曰:知禮,

孔子,回答說:是的,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巫馬期:

孔子,的弟子,
姓巫馬,名施,字子期,

小孔子,三十歲,

孔子退:孔子離開以後,

陳司敗,
揖請,巫馬期進來,並且告訴他:


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黨:結黨,營私,互相袒護,


吾聞,君子不黨:


我聽說,

一個君子,是不會袒護,營私的,


君子,亦黨乎?


像,你的老師,

孔子,這樣的「君子」,

對於,自己的國君,所犯的錯誤,

還是,會有偏袒的,不是嗎?


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


按照,周禮的要求,同姓不婚,

但是,

魯國的先君,魯昭公,

卻迎娶了,同為姬姓的吳國公主,

因為,魯昭公的任性,

魯國人,

不稱吳國公主,為姬,而用「子」,

世人,私底下稱之為,吳孟子,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你的老師,孔子,

卻,還跟我說:

魯昭公,是一個,知禮的人,

魯昭公,

如果是,知禮的,那麼,

請問,這天下,

還有,哪個人,是不知禮的呢?


巫馬期以告:


巫馬期,

把陳司敗,對他,所說的話,

回來,向孔子,報告了,


子曰:

孔子,聽完了,對巫馬期說:

丘也幸:

我,孔丘,實在是,太幸運了,

茍有過:

如果,我有了,過錯,

人必知之,

別人,必定會,來告知我,提醒我,


本章,看起來,好像是,

孔子,

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讓陳司敗,

透過自己的學生巫馬期,

來加以指正,

而且,

孔子,

對於,別人

願意,指正,自己的錯誤,

不但,不生氣,

甚至,還特別的,感到慶幸呢!

這是,一般的註解,

但是,

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後學,想要,把它還原一下,

其實,

孔子,從一開始,

就完全了解,陳司敗的問題,

魯昭公,是什麼樣的人,

孔子,

又怎麼會,不清楚呢?

只是,

孔子,並不想,

與陳國司敗,討論自己的國君之短,

所以,

孔子,「選擇回答」,「知禮」,

這個,回答,

果然,

堵住了,陳司敗的悠悠之口,

奈何,

討了一頓沒趣,

陳司敗,還是,不肯罷休,

孔子,離開後,

他又把孔子的學生,巫馬期找來,

這一次,

他選擇,直接,攻擊孔子,

他說,

孔子,的行為,就是在「護短」,

實在,一點都不像個「君子」,

對於,

這樣一個,不知「禮」的人,

孔子,

一點,都不生氣,

他選擇,

告訴學生的是,

你看,我多麼幸運啊,

我,一有過錯,

別人,就一定會,來指正我呀,

這是,一場,

孔子,非常精彩的「身教」,

教什麼?

謠言,止於智者,

這句話,在道場中,非常的重要,

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到了,國外,

外國人,

批評,我們,自己的國君,

說我們的國君,

不賢德,失「禮」,不知禮了,

我們,該怎麼辦呢?

禮記,坊記篇說:

善則稱君,過者稱己,則民作忠,

善則稱親,過者稱己,則民作孝,

推功於上,攬過於己,

這就是,孔子的,「以身示道」,

從答陳司敗問,開始,

孔子,

一直,「忍辱」到最後,

仍然,

不為,自己辯白,

這就是,孔子的境界,

這場「身教」,

描寫的,可真是淋漓盡致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5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