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篇,
第七章,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曰:
古者不為臣不見。
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內,
是皆已甚。
迫,斯可以見矣。
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
大夫有賜於士,
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
陽貨矙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
曾子曰:
脅肩諂笑,病於夏畦。
子路曰:
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由是觀之,
則君子之所養可知已矣。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學生,
公孫丑,問孟子,說:
為什麼,
老師您,不肯,去求見諸侯呢?
孟子曰:
孟子,回答,說:
古者不為臣不見:
以前,
學道,有道,的人,
如果,
不想,在這個國家,為官,
就不會,
去拜見,這一個國家,的君王。
段干木逾垣而辟之:
例如:
以前,
段干木,跳過,圍牆,
為了,
躲避,魏文侯,的來訪。
泄柳閉門而不內:
泄柳,
緊閉著,大門,不讓,魯穆公,入內,
是皆已甚:
那麼,
這兩種做法,就有點,太超過了。
迫,斯可以見矣:
如果,
國君,真的,如此,求才若渴。
那麼,
實在是,就應該,跟君王見面的。
但是,
我還,沒有,遇見,這樣的,君王。
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
再則,
就算是,陽貨,那樣的人,
他想要,
讓孔子,去見他,
但是,
偏偏,又找不到,好理由。
處心積慮的,
終於,
讓陽貨,想到,一個辦法。
大夫有賜於士:
按照,
禮法,的要求,
如果,
一個,
大夫,送禮,到一個士人,的家裡,
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
士人,
如果,不在家,
不能,
親自,接受,這個禮物。
那麼,
士人,就要,找時間,
親自,
去到,大夫的家,拜謝。
陽貨矙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
所以,
陽貨,就先,打聽,
趁著,
孔子,出門,不在家,的時候,
故意,
給孔子,送了,
一隻,
蒸熟的,小豬,作為,禮物。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孔子,
當然,明白,陽貨,的心意,
但是,
孔子,
實在,無法,接受,陽貨,的做法,
所以,
孔子,
也派人,打聽,
趁著,
陽貨,出門了,不在的時候,
趕快,
前往,陽貨家,拜謝,答禮。
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
如果,
當時,陽貨,不要,先耍這種手段,
而是,
依禮,正式地,前去,訪賢。
孔子,
又怎麼,能夠,不見他呢?
曾子曰:
曾子,曾經,說過:
脅肩諂笑,病於夏畦:
若要,
叫我,聳肩伏首,裝出,諂媚的笑容,
這個,
實在,比起,
叫我,
大夏天,在田裡耕作,還要辛苦啊,
子路曰:
子路,也曾經,說過:
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讓我,
跟個,志趣不同的人,說話,
看著,
人家,的臉色,做事,
自己,
因為,言不由衷,而感到羞愧,
這種事,
恐怕我,子路,怎麼樣,也做不來啊!
由是觀之:
我們,
就從,這裡,來看吧,
則君子之所養可知已矣:
這個,
就是,為什麼,
一個,
有道,正道而行,的君子,
寧可,
在家,修身,養性,
而,
不願意,隨便的,去,拜見諸侯,
因為,
這個,道,
本來,
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啊。
這個,
用,捨,行,藏,
我們,
台灣話,說:伸縮,冇師傅啦。
道,
需要,師父,領進門,
但是,修行,在個人。
若問,
道理的,深處,言語道斷。
這個,
個中的,滋味,只能,自己,品嚐。
這趟,
人生,的旅程,
我們,
總是,
要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抉擇。
我們,
不會,永遠的,風光,
但是,
我們,可以,
永遠,
選擇,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一步,一腳印。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2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