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釋證,第二章,第三節,
誠者,天之道也,
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
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誠者,天之道也:
誠者:
自誠明,謂之,性也,
誠者:
無極也,
零也,圓心,中央一點也,
我們,
每個人的,天命,良心,本性也,
天之道也:
率性,之謂,道,
太陽,
居中,無私的,散發,光和熱,
謂之:誠者,
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個,
就叫做,天,之道也,
天,在哪裡?
宇宙,萬物,之中心也,
沒有,零,哪有,一,
沒有,圓心,哪有,圓,
沒有太陽,哪有太陽系?
宇宙,沒有中心,哪有,宇宙,
太陽,
中心一點,謂之誠,謂之天,
太陽系,
太陽,之光,之能,所能及之處,
這個,
太陽系,來自,太陽,的道理,
就叫做,
誠者,天之道也,
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之者:
自明誠,謂之,教也,
誠之者:
人心,
太極也,一也,有陰有陽也,
人心,陰陽變化,
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前或後,
或過之,或不及,
調整它,使它,不離,中央一點,
這個,
就叫做,誠之者,人之道也,
也就是,
中庸,三綱領,所說的:
修道,之謂,教也,
誠者:
人的,天心,本性也,
不勉而中:
六祖壇經,說:
不思善,不思惡,
正與麼時,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不思而得:
六祖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太上,清靜經,說:
夫,
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
遣其欲,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
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從容中道,聖人也:
從容中道:
從容: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中道:
正道而行,率性,之謂,道也,
聖人也:
太上,清靜經,說:
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惟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六祖壇經:
六祖,開悟,上啟五祖,曰: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五祖,知六祖,悟本性,
謂六祖曰: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識本心,見自本性,
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誠之者:
一也,
太極也,人心,陰陽之變化也,
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也,
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
太極,
一也,陰陽之道也,
但是,
這個陰陽,一也,不是二也,
其,本體性,
零也,無極也,
圓心,中心一點,天命,本性也,
其,整體性,
壹也,太極也,
圓也,道也,天命,之作用也,
所以,
擇善固執,有兩個意義:
一,是,
自誠明,謂之,性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恢復,本性之自然,
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
二,是,
自明誠,謂之,教也,
修道,之謂,教,
人心,離道了,要把祂,找回來,
智慧,打開了,
好好的,洗心滌慮,借假修真吧!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08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