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萬章章句,下篇,
第四章,之一,
萬章問曰:
敢問交際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曰:
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曰:
尊者賜之,
曰:其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
而後受之,
以是為不恭,故弗卻也。
曰:
請無以辭卻之,以心卻之,
曰:
其取諸民之不義也,
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
曰: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
萬章曰:
今有御人於國門之外者,
其交也以道,其饋也以禮,斯可受御與?
曰:不可。
康誥曰:
殺越人於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是不待教而誅者也。
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
於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
萬章問曰:
萬章,
接著,問孟子,說:
敢問交際何心也?
那麼,
我們,跟人家,交際,應酬,
應該,
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呢?
孟子曰:恭也。
孟子,說:
要用,一種,恭敬的心。
曰:
萬章,說:
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如果,
我把,人家,一直,送來的禮,
再三的,
婉拒,推辭了,
為什麼,
這麼做,我就是,不恭敬了呢?
曰:
孟子,說:
尊者賜之:
長者,
疼愛你,愛護你,送了東西來給你,
曰:其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
你,
卻是,疑慮著:
現在,
長者,送來的,這些,禮物,
到底,
它的來源,是正當,是清白的嗎?
而後受之:
確定,
是,正當的,你,才接受,
如果,
不是,正當的,你就,不接受,
以是為不恭,故弗卻也:
晚輩,
這樣,對長輩,是,不恭敬的,
所以,
以,禮,是不可以,推卻的,
曰:
萬章,說:
請無以辭卻之,以心卻之:
就算,
我在,表面上,不推辭,接受了,
可是,
我的心,
卻依然,還是一樣,沒辦法接受啊,
曰:
因為,
我的,心裡,明白,
其取諸民之不義也:
這些,
都是,他從百姓的身上,
無情,
搜刮,而來的,不義之財,
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
所以,
我才,再三的,以委婉的,言辭,
推拖,
拒絕,不想,接受它,
難道,
我連,這樣做,也不可以嗎?
曰:
孟子,說: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
如果,
送禮的人,是有道的,
那麼,
受禮的人,就要,以禮,來接受,
這件事,
就算是,孔子,也會是,這樣做的,
萬章曰:
萬章,
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所以,
萬章,說:
今有御人於國門之外者:
如果,
有一個人,在城外,攔路搶劫,
其交也以道,其饋也以禮,斯可受御與?
但是,
這個人,平常跟我,有朋友之誼,
所以,
他拿著,他搶來的東西,
作為,
禮物,並且,依禮,來拜見我,
難道,
我就,
可以,接受,這些贓物嗎?
曰:不可。
孟子,說:
不可以,這個,當然,不可以。
康誥曰:
書經,康誥篇,說:
殺越人於貨:
殺人,
為了,搶奪,別人的財貨,
閔不畏死:
橫行霸道,
沒有明天,的,亡命之徒,
凡民罔不譈:
天下,
沒有,不批評,不痛恨他們的人,
是不待教而誅者也:
這種人,
是不需要,審判,教化,
就可以,
立刻,處決,直接,誅殺他們的,
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
這個,
嚴峻,的法令,
從夏,到商,
從商,到周,三代以來,不曾改變。
於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
尤其,
現在,更是,雷厲風行,
你,
怎麼,反而,問說,
要不要,
去接受,這樣的人,的禮物呢?
本章,
章句,較長,
我們,
分成,兩段,註解,
這一小節,
孟子,
討論的是,有關於,
萬章,
不想,接受,某人,的禮,
因為,
對於,它的來源,有所懷疑的,
而且,
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
基本上,
實在,不想,跟這樣的人,交際,
怎麼辦呢?
萬章,
總是,感覺,
自己,
好像是,被禮法,給制約了,
禮,
一而再,再而三的,送上門了,
若是,不接,
萬章,感到,自己的,無禮,
但是,
接了,
實在,很不願意,很頭痛,
一點,
也沒有,受禮的快樂,和感覺,
所以,
萬章,
請教,孟子,應該,如何交際呢?
後學,
粗淺,的看法是,
這個,
應該,不是,禮法,的問題,
別人,
若是,以禮而來,
我們,
大概,也只能,以禮而往,
對於,
這樣的,禮法,
我們,
大概,是不可能,改變的,
因為,
我們,
不能,以「禮物」,
來分別,
來判斷,別人,送禮,的誠意,
或是,
用來,
決定,我們,受不受,這個禮,
問題,
還是,要回到,
送禮,
這個,背後的問題,
我們,
到底,能不能,
接受,
這一個,送禮者,的問題,
那麼,
這是,
深層次的,交友,的問題,
而不是
單純的,送禮,交際,的問題,
兩者,
不應該,也不可以,混為一談。
當然,
如果,
我們,明明知道,這是,非禮之禮,
那就,
一定要,斷然拒絕,不能接受了,
因為,
這個,
已經,不叫做,禮,了,
既然,
它已經,不是,「禮」,了。
所以,
我們,拒絕它,
又怎麼,
還會有,受禮法制約,的問題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613,我們,明天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