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論語第二,為政篇,第八章,

論語第二,為政篇,第八章,

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
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子夏,是字,姓卜,名商,
小孔子44歲,15歲拜入孔子門下,
後追隨孔子,周游列國14年,
是孔門十哲之一,
跟前章,子游,一樣專長文學,

子游,小孔子45歲,

子游,子夏,從年齡來看,
他們,是孔門的新生代,
很年青,就從學於聖人之門,
難能可貴的是,又有,跟隨周游列國,
推行禮運,大同理想的歷練,

孔子,回天時,

他們,還不到30歲,
但是,他們幾乎嫡傳了,孔門之學的菁華,
孔子走後,
子游南歸,道啟東南,成了「南方夫子」,
子夏西行,開創了「西河學派」,
培育了大批「經國治世」的良才,

西河,

也是早期「法家思想」成長的搖籃,
子夏,弟子眾多,
西河地方的人,將他視作孔子,

後世的儒學,和秦朝以前的經典,

在秦皇大火之後,興起的「漢學」,
幾乎都是,以子夏門人之學為依據,
有人傳聞,
像「論語」這樣,大部頭的編輯,
就很有可能是出自子夏和門人之手,

子夏問孝,


孔子的回答,只有兩個字,色難,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事師之道,

跟事父之道,其實是相等的,
有時候,
老師比父親,更了解學生的問題呢!

子夏,入門時,年紀小,


有事,弟子服其勞,不難,

難在,是否「勞而無怨」?

有酒食,先生饌,

有好吃的,老師,父母,長輩先用,不難,
難在,
是否明白了,真正的「孝道」?

道,絕對不是,表面工夫,

率性之謂道,所以「色難」,

色難,

有人這樣解,
色,是臉色,難,是難看,
所以「色難」,
是要「和顏悅色」,不可以「臉色難看」,

確實,
做孩子的,總是,很容易,
不自主的對父母發脾氣,使性子,
所以,
色難,是「臉色難看」,「難有好臉色」,

如果,我們要這樣解,
那麼,「臉色」是什麼?

孩子,「色」,難在哪裡呢?
孩子「色難」,其實,是一種「挫折」,

有心行孝,為何臉色難看呢?

這臉色,是情緒問題嗎?
這臉色,是理念衝突嗎?
這臉色,是高傲孤獨嗎?
這臉色,是有志難伸嗎?

您,看到了嗎?看懂了嗎?
您,又如何處理呢?

所以,

色,不止是臉色,
色,是神色,是「心」的自然流露,
在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時,我們談過,

這兩天,我們一直在談「孝」
不難看出,編輯者的意圖,
似乎,一再強調,
孝,是為政的縮影,
小在修身齊家,大在治國平天下,

色難,絕不是「巧言令色」,
對人,尚且不可,何況,對父母師長,

孝道,
跟父母,跟師長在一起時,
有事,弟子服其勞,是禮,
有酒食,先生饌,是敬,
但是,禮,敬只是基礎,

禮之用,和為貴,
和,是和諧平衡,是本性自然,

色難,兩個字,
是和諧,是平衡,是「知止有定」,
而,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它的起點,
修身齊家,治平天下,是它的目標,

孔子之教,
簡短中的,又令人追思長遠,望塵莫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512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