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三,八佾,第九章,
子曰: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獻不足,故也,
足,則吾能徵之矣,
夏,商(殷),周,史稱「三代」
因為,
自夏禹,商湯,乃至文,武,周公,
雖然,「朝代」有更替,
但是,「道統」始終是一脈相承,
所以,雖然「三代」已遠,
文,武,周公也已經不在了,
但是,孔子說: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夏禮,夏代的禮法,禮義,
吾能言之,我能為大家闡述,
杞,是杞國,
是周武王給「夏禹的後裔」的封地,
封,是祭天的儀式,
封地,
是一族祭天之所在,後引申為國家,
不足徵也,
徵,是證據,證明,
不足徵也,證據不足也,
殷禮,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殷禮,
殷,是商湯的祖先封地,
所以商朝,又稱殷商,
殷禮,是商代的禮法,禮義,
宋,是宋國,
是周武王給「商湯的後裔」的封地,
在為政篇二十三章,我們讀過,
孔子說: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這一章,孔子要說的是,
縱使是,朝代更替,時光已遠,
但是,周禮,一直是,
夏禮,和殷禮的正統傳承者,
其禮法,禮義,從來不曾偏離,
所以,孔子說,
夏代的禮法,禮義,
我能,為大家「說其真實」,
可惜的是,
杞國,這個「夏的後裔」,
卻無法為我做證明了,
同樣的,
商代的禮法,禮義,
我也能為大家,「說其真實」,
可惜的是,
連宋國,這個「商的後裔」,
也無法為我做證明了,
文獻不足,故也,
那都是因為,
杞,宋,不能重視自己的根啊!
以致於,「文獻不足」,
文,是文章典藉,
獻,是指賢者,
獻,是通曉典範掌故的賢人所獻,
獻,是口頭傳述的史料也,
足,則吾能徵之矣,
如果,文獻足夠了,
那麼,就一定能證明我所說的了,
孔子,說這話,
從來都不是「表功自己」,
孔子,感嘆的是,
世人,一旦忘卻了自己的根,
有一天,甚至,連他的子孫,
也都會忘了他呢!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當世人爭權奪利,忘禮背義之時,
可曾想過,
現在,所毀棄的,
可能是,後世子孫的根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118,這兩天台灣很冷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