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七章,
孟子曰:
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
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
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
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
雖有不同,
則地有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也。
故凡同類者,
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
聖人與我同類者。
故龍子曰:
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蕢也。
屨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於味,有同耆也。
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
如使口之於味也,其性與人殊,
若犬馬之與我不同類也,
則天下何耆皆從易牙之於味也?
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
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惟耳亦然。
至於聲,天下期於師曠,
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惟目亦然。
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
故曰:
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
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
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
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謂理也,義也。
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孟子曰:
孟子,說:
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
生活,
富裕,的人家,
子弟,
通常,會,比較,懶惰,
生活,
貧苦,的人家,
子弟,
通常,也會,比較,急躁,
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這個,
並不是,人的本質,有什麼不同,
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而是,
我們的,心,淪陷了,
我們,
被外在,的東西,困住了,沉溺了,
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
現在,
我們就,拿大麥,來做個比喻,
我們,耕耘,
然後,
把種子,種下了地,蓋上了土,
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
這樣,
同樣的,一塊地,
播種,
幾乎,也是,同一個時間,
春雨,
麥子,
就會,生氣蓬勃的,長出來了,
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
等到,
夏天,過後,
這些,
麥子,就會,全都,成熟了。
雖有不同:
當然,
每棵,麥子的收成,都不同,
則地有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也:
然而,
這是,因為,
土地,
環境的,肥沃,或是,磽薄,
雨水,
露水,的滋潤,或是,陽光,的長養,
甚至是,
因為,
耕種者,本身的,技術,勤奮度,
等等,
人事,的不同,的,緣故啊!
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
所以,
以此,類推,
那麼,
天下,的萬物,也都是,如此,
何獨至於人而疑之?
為什麼,
唯獨,對於,人性,
我們,
卻是,反而,有所懷疑呢?
聖人與我同類者:
難道,
聖人,跟我們,不是同類嗎?
故龍子曰:
所以,智者,龍子,說:
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蕢也:
雖然,
我們,
不知道,腳的大小,就去,做草鞋,
但是,
我們,
總不會,把草鞋,做成了,草筐吧,
屨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所有,
草鞋,的樣子,都差不多,
那是,
因為,
天下人,的腳,長的,都一樣啊!
口之於味,有同耆也:
再說,
我們的,嘴巴,對於,食物的滋味,
也有,
同樣的,嗜好啊!
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
就像是,
齊桓公,的,烹飪師,易牙,
就是,
一個,最能夠,調和,五味
了解,
我們,嘴巴,的嗜好,的人,
如使口之於味也,其性與人殊:
如果,
我們的嘴,對於,食物的嗜好,
我們,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若犬馬之與我不同類也:
就像是,
狗跟馬,吃的食物,是完全不同的,
則天下何耆皆從易牙之於味也?
那麼,
為什麼,
天下人,還是,都喜歡,
易牙,
這樣的,廚師,所調製的食物呢?
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
對於,
食物的,美味,
天下人,
都喜歡,易牙,所烹調,的滋味,
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可見,
天下人的嘴巴,全都是,一樣的,
惟耳亦然:
那麼,
我們的耳朵,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至於聲,天下期於師曠:
我們,
對於,音樂,的喜好,
天下人,
全都,喜歡,師曠,的演奏,
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可見,
天下人,的耳朵,也都是,一樣的。
惟目亦然:
再來,
我們的,眼睛,也是這樣的!
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就像是,
美男子,子都,
天下,
幾乎,
沒有人,不稱讚,他的俊美啊,
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
如果,
有人,
不知道,子都,的俊美,
那個人,
大概是,眼睛,看不見,瞎了吧,
故曰:
所以,說:
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
人的,嘴巴,
對於,食物的美味,是一樣的。
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
人的,耳朵,
對於,音樂的喜好,是,一樣的,
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
人的,眼睛,
對於,美色的評鑑,也是,一樣的。
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
至於,
我們,人,的心,
我們,
又是,為什麼,
偏偏,
惟獨,說祂,是不一樣的呢?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其實,
人性,本善,
我們,
人,的心,也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呢?
我們,
怎麼看,人心,是一樣的呢?
謂理也,義也:
就像是,
嘴巴,喜歡美食,
耳朵,
喜歡,美聲,眼睛,喜歡美色,
我們的,心,
也都,喜歡,仁義,和真理啊!
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就像,
易牙,
展現,食物的真,
師曠,
表現,音樂的善,
子都,
顯露,人的俊美,
聖人,
也只是,彰顯了,
我們,
人性,本來的,真,善,美罷了,
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所以,
天下,人心,
人性,
對於,道德,仁義的喜愛,
就像是,
天下人,的嘴巴,
對於,
食物,的美味,
這個,
口感的,享受,全都是,一樣的,
六祖壇經,
行由品,有一個,小故事,
看著,
幡旗,飄揚,
引起了,
兩個,學僧,的爭論,
一個,說:幡動,
一個,則說是:風動。
現場,
誰也不知道,到底,誰才對,
剛好,
遇到,六祖,惠能,經過,
六祖,說: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我們,
不禁,想一想,
看著,
旗幡,飄動,
請問,
我們的,心,動不動呢?
如果,沒動,
我們,
就會,只是,看著。
如果,動了,
那麼,
我們的,心,也就,跟著跑了,
世間人,
迷於,外物,大概,也都是如此吧?
本章,
孟子,強調的,是:
人性,本善,
其實,
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人,
有善,有惡,
不過,
也就,像是,麥子,
有的,
長得好,或是,長得不好,罷了,
其實,
本質上,
不也都,一樣,還是,麥子嗎?
只是,
我們,有沒有,
勤快,的去,
為祂,灌溉,除草,施肥呢?
如果,
我們,沒有,
那麼,請問,
我們,
又是,憑什麼,期待祂的豐收呢?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7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