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十章,

孟子,告子章句,上篇,


第十章,


孟子曰: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

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孟子曰:

孟子,說: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魚,

是,我們,喜歡的,


熊掌,

也是,我們,喜歡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

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


我們,

都會,放下魚,而選擇,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生命,

是,我,所喜歡的,


義理,

也是,我,所喜歡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

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時候,


我會,

放下,生命,而選擇,義理。


生亦我所欲:


生命,

當然,是我,所喜歡的,


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但是,


因為,

除了,生命,我更喜歡,義理,


所以,

對於,不合義理的事情,


就算是,

要我的,性命,我也,不會去做的。


死亦我所惡:


死亡,

當然,是我,所厭惡的,


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但是,

除了,死亡,


還有,

讓我,更加,厭惡的,


那個,

就是,不義,


所以,

當義理,現前,的時候,


就算是,


讓我,

面對,死亡,我也是,不會逃避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如果,

假使,說,


我們,

想要的,沒有,超過我們生命的,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那麼,

明明,就是,可以活下來的,


我們,

又是,為了,什麼,


偏偏,

還是,選擇了,死呢?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


如果,

假使,說,


我們,

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那麼,

明明,我們,可以躲開的災難,


我們,


又是,

為了,什麼,不願意,選擇逃避呢?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

由此,可知,


我們有,

比生命,更重要的事,要做,


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由此,可知,


我們,

這個,生命,


還有,

比躲避災難,更重要的事,要承擔。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因為,

這樣,所以,


我們,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大的,


我們,

所厭惡的,也有,比死亡,更強烈的,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而且,

這樣,的心,


並非是,

只有,聖人,賢者,才有的,


而是,


我們,

人人,本來,就有的。


賢者能勿喪耳:


我們,

所謂的,聖人,賢者,


他們,

不過,就是,


一直,

沒有,讓這個心,不見,罷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眼前,

放著,一碗飯,一碗湯,


吃了,

就可以,活下來,


如果,


不吃,

馬上,就要,死了。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

有人,叫罵著,叫你去吃,


一個,

有道,守禮的人, 


大概,

寧可,餓死,也不肯,去吃吧,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

有人,用腳,踢你,叫你去吃,


那麼,

就算是,一個,乞丐,


大概,

也是,不屑於,理睬它的,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每年,

一萬鍾,的米糧,


有人,

給了,這樣,豐厚的俸祿,


我們,


竟然,

不管,什麼禮啊,義啊,就接受了,


萬鍾,於我何加焉?


請問,


這個,

一萬鍾,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讓我,

住的,房子,變得,更漂亮嗎?


讓我的,

妻子,孩子,吃的,用的更好嗎?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還是,

讓我,貧窮的,朋友們,


也能,

得到,我的資助,和幫忙呢?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本來,

我是,寧可死,也不肯接受的,


現在,

只是,為了,


讓我,

住的,地方,


能夠,

更加,漂亮一點,我就,接受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本來,

我是,寧可死,也不肯接受的,


現在,

只是,為了,


讓妻子,

孩子們,能夠,吃的,用的,更好,


所以,

我就,接受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本來,

我是,寧可死,也不肯接受的,


現在,

只是,為了,


讓我,

所認識的,窮朋友,


他們,

能夠,得到,我的資助,我的幫忙。


所以,

我就,接受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難道,


這些,

就是,我們,不能夠,放下的嗎?


這個,

不就,正是,


我們,

喪失,我們的良心,的開始嗎?



本章,

孟子,提醒我們,


仁義的心,

祂是,我們,人人本有的,


我們,

甚至,連死,也不肯放棄的,


但是,

為什麼,這個,仁義的心,


現在,

卻是,不見了呢? 


孟子,發現,


逆境,

並不會,埋沒了,我們的骨氣,


能夠,

讓我們的,仁義之心,不見的,


不是,

因為,沒有飯吃。


而是,

因為,有了,一萬鍾,


其實,

名利,富貴,


才是,


我們,

這個,仁義之心,真正的,殺手,


順境,

才是,腐蝕,人心,的利器啊!



您說,是嗎?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8-07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