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篇,
第二章,
齊宣王,問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
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於境,
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
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
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
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齊宣王,問曰:
齊宣王,問孟子,說: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我聽說,
文王,用來遊獵,的苑囿,
面積,大約有,七十里,的方圓,
這是,真的嗎?
孟子,對曰:
孟子,恭敬的,回答說:
於傳有之:
有的,
書上,有,這樣的,記載。
曰:若是其大乎?
齊宣王,說:
那麼,
以,您的,看法,
像是,
這個,大小的,苑囿,能算,大嗎?
曰:
孟子,回答說:
民,猶以為小也:
書上說:
百姓,普遍,認為,
文王,的苑囿,還太小,不夠大。
曰:
齊宣王,說: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
寡人,
喜歡,田獵,也有,一個,苑囿,
方圓,
也才,只有,四十里。
民,猶以為大,何也?
但是,
我的,百姓,
卻還,
訴苦,說:這個,苑囿,太大了。
你說,
到底,這是,怎麼回事呢?
曰:
孟子,回答說: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文王,的苑囿,
雖然,方圓,約有,七十里,
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芻蕘者往焉:
這個,
文王,的苑囿,雖大,
但是,
百姓,
還是,可以,自由的,出入的,
不論是,
撿一些,柴火,
或者是,
摘一些,山林,時蔬,野菜,野果。
雉兔者往焉:
有時候,
也可以,抓上,幾隻,山雞,野兔,
與民同之:
說是,文王的,苑囿,
其實,它也是,百姓們,的苑囿,
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所以,
百姓們,珍惜它,愛護它,
甚至,
還覺得,這樣的土地,實在,不夠大,
這樣,的想法,
不是,也很,合情,合理嗎?
現在,
我來,談一談,王上,您的苑囿。
臣,始至於境:
當我,
剛來,踏上,貴國的土地,的時候,
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
我,
習慣,入鄉,問俗,
我首先,
要了解,這個,國家,的禁令,
然後,
我才,敢走進,這個,國家。
臣聞:
微臣,
所聽到的,第一個,大禁令,就是,
郊:
都城之外,百里之地,稱為,郊,
關:
是,邊關,地界,
郊關之內:
是指,關內,之地,郊外,之區,
有囿,方四十里:
有一,
國君,的苑囿,方圓,四十里,
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如果,有人,
在裡面,
打獵,射殺了,一隻,麋鹿,
那麼,
這個人,所犯的,罪,
所受的,處罰,
與殺人者,所犯的罪,是一樣的。
則,是方四十里:
那麼,
這樣的,方圓,四十里的苑囿,
為阱於國中:
在於,
百姓的,心目中,像是,什麼呢?
就像是,
一個,
四十里方圓,可怕的,大陷阱。
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每每,
要去,繞過,要去,避開,
這樣,
生活,在這,周邊,的百姓,
認為,
這個,苑囿,實在是,太大了,
之所以,
這樣的,訴苦,不是,也很正常嗎?
本章,
再次,側寫了,
戰國,時代,
各國,君王,一個,普遍的,亂象。
君王,
一心,只想著,自己的,需要,
完全,
不管,百姓,的死活。
嚴刑,峻罰,
猶如,陷阱中的,利刺,毒蛇,
君王,圈地,
小小,一圈,就是,四十里地,
內心,還感到不足。
這個,
四十里地,猶如,皇家大院,
君王,狩獵,
不過,
就是,一年,幾次,那麼,幾天,
可是,
這個,帶給,百姓,的痛苦,
卻是,
一年,復,一年。
所以,
孟子,上一章,才說:
百姓,
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
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獵,
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
父子,
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百姓,
怎麼會,不喜歡,君王田獵呢?
只是,
百姓,的痛苦,君王,能聽到嗎?
同樣,
都是,苑囿,
文王,
設的,苑囿,是德政,是,愛民,
諸侯,
設的,苑囿,卻是,暴政,虐民,
這個,
也就是,
七十里,不夠,而,四十里,太大
真真,
實實,的,原因。
我們,
也要,藉此,反思。
有時,
一個,王者,最大的,問題,
其實,是,
一直,
沒有,真正的,把,事,做對。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11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