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篇,
第六章,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
非惡其聲而然也。
由是觀之,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無辭讓之心,非人也;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
猶,其有四體也。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自賊者也;
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
孟子,說: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
人人,我們,每一個人,
都有,
一顆,不忍別人,受傷害,的心,
這顆,心,
就是,
我們,本來,悲憫,側隱的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自古,
聖者,先王,
因為,
有了,這個,不忍人,的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所以,
才有,不忍,百姓受苦,的仁政。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運用,
這顆,慈悲,不忍,的心,
推行,
一個,不忍,天下人受苦,的仁政,
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那麼,
擁有,天下,治理,天下,
就會,像是,
把東西,拿在手上,那樣,容易了,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這一個,
所謂的,人人本有的,不忍人之心,
究竟,
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
舉個,例子,來說: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現在,
如果,
讓我們,忽然,看見,
有一個,
小孩子,爬到了,井,的旁邊,
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那麼,
不論,是誰,
必然,
都會,怵目驚心,為他,擔憂害怕,
急的,
馬上,跑過去,把他,抱開,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一個人,
之所以,會這樣做,
應該,不是,
為了,結交,這個孩子,的父母吧,
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
應該,
也不是,為了,
得到,
鄰居,鄉里,朋友們,的稱讚吧,
非惡其聲而然也:
當然,
更,絕對,不是,
因為,
害怕,自己,
將來,
恐會,落個,見死不救,的惡名,
所以,
才會,出手,而不得不救吧。
由是觀之:
所以,
我們,就從這裡,來看:
做為,
一個,「人」,
會有,
四個,常態,基本的,心,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一、 惻隱之心。
人,
一旦,看到,別人,受苦,
內心,
自然,就會,感到,悲憫,不忍
人,
如果,
沒有,這個,悲憫,惻隱,的心,
那,
人,就不是人了,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二、 羞惡之心。
人,
一旦,做了,壞事,
內心,
自然,就會,感到,羞恥,慚愧,
人,
如果,
沒有,這個,以惡,為恥,的心,
那,
人,就不是人了,
無辭讓之心,非人也:
三、 辭讓之心。
人,
只要,站在,大人,之前,
內心,
自然,就會,感到,謙卑,不足,
人,
如果,
沒有,這個,謙虛,禮讓,的心,
那,
人,就不是人了,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四、 是非之心。
人,
只要,冷靜,中觀,
內心,
自然,就能,發現,是非,黑白,
人,
如果,
沒有,這個,智慧,辨別,的心,
那,
人,就不是人了,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我們,人,的,這個,側隱之心,
就是,仁德,的起點。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我們,人,的,這個,羞惡之心,
就是,義理,的起點。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我們,人,的,這個,辭讓之心,
就是,禮儀,的起點。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我們,人,的,這個,是非之心,
就是,智慧,的起點。
人,之有是四端也:
四端,
仁,義,禮,智,
這是,
人的,四個常態,人性,自然的表現,
猶,其有四體也:
就像,
我們,
都有,兩隻手,兩隻腳,一樣。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我們,明明,
有這,四端,兩隻手,兩隻腳,
卻還,總是,
認為,自己,做不到,走不了,
自賊者也:
這是,
一個,自廢武功,
不肯,
善用,自己的雙手,雙腳,的人,
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因此,
所有,認為,自己,的君王,
不能,
推行,仁,義,禮,智,之政的臣,
全都是,
蒙蔽了,君王,綁了,君王手腳的人,
凡有四端於我者:
凡是,
能夠,發現,
這個,
四端,仁,義,禮,智,
其實是,
我們,人人,本有的,
而且,
這個,就像是,
我們,
每個人的,雙手,雙腳,一樣。
知皆擴而充之矣:
並且,
能夠,加以,練習,
涵養它,
長養它,擴大它,充實它,善用它,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讓它,
能夠,就好像是,星火,燎原,
或者,
像是,泉水,源流,
終能,
匯聚,而成,江河,湖泊,大海,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我們,
如果,能夠,善用,
涵養,
發揮,自己的,仁、義、禮、智。
就能,
誠意,正心,
修身,
齊家,乃至,治國,而,平天下。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我們,
如果,不肯,善用,
不肯,
長養,自己的,仁、義、禮、智。
那麼,
恐怕,就連,孝順父母,
這樣,
簡單,的事,也都要,做不好了吧!
五常,
仁,義,禮,智,信,
信,
居中,統四端,兼萬善,
這個,
就是,人的,五常,
常:
是,平常,常而不變,人人本有。
但是,
現在,都跑到哪裡去了呢?
人,怎麼了?
人,
怎麼會,變得,
不仁,
不義,不禮,不智,不信,了呢?
孟子,說:
我們,
要先,把這個,信,找回來,
先要,
相信,肯定,這個,人人本有,
然後,
才能,好好的,去發揮它,
人,
要行,好事,
首先,
要能,肯定,自己是個好人,
很多人,做壞事,
其實,
最大,的問題,
是自己,
並沒有,肯定,自己,是好人,
所以,自甘墮落。
其實,
人,
難免,做錯事,
但是,
錯事,只是錯事,改了,就好。
人,
不肯,改過,
最後,
竟然,連自己,都賠上了,
這樣,
實在,划不來,
人,
糟蹋自己,真的,太可惜了,
快把,
我們的,四端,五常,找回來吧,
這個,
才是,
我們,人人,本有,
我們,
人類,本來,一直,的模樣啊!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7-12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