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三,八佾,第十四章,
子曰:
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監,視察也,與鑑字相通,
監,是觀察,而取法也,
監,是斟酌,而損益也,
二代,指夏朝,殷(商)朝,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郁郁乎文哉!
郁郁,濃郁,茂盛,
乎,之於,
文,文采,典章制度也,
吾從周,
吾,我,本我,真我也,
從,遵循也,
周,周圓完備也;周禮也,
孔子說:
這個禮,不是憑空而來的,
這個禮,不是誰說了算,
這個「禮」,
本是,堯,舜,聖王之治,
經過了,
夏,殷二代的成長與淬煉,
有如,
植物的「春生」與「夏長」,
而來到了周代,
周代先王,文,武,周公,
傳承發揚,以禮治國,
又經過了,近五百年的歷練和演進,
現在的「周禮」,
不論是,禮法,禮義,文章典籍,
都已經是,非常成熟,非常完善了,
所以,孔子說:
我主張,遵循「周禮」,
郁郁乎文哉,
文,是文采,典章制度,
不過,
文,還有另一個意思,
文,是文飾,是裝飾,
禮崩樂壞的問題,
並不在於禮的制度不夠完善,
而是,人,喪失了禮的根本,
社會如此,道場,也是一樣,
原始的社會,
文,不夠,禮,不夠,
但是,人性善良,離道不遠,
社會,進步了,禮,也進步了,
文采茂盛,
但是,道場,社會,人,
卻離道,離善良,離禮,愈來愈遠了,
孔子的,吾從周,
要提醒的是,
周,監於二代,
非天子,不議禮,
禮,是平治天下之大本也,
禮,必須,有本,有源,
禮,有「道統」傳承永續的問題,
郁郁乎文哉,
典章制度,早已齊備,
問題是,
人,不學,不用而已,
現代人,
絕不是「知識」不足,資料不夠,
而是「智慧」不足,善良不夠,
人,若不能「務本」,
不學道,不修道,
不找回自己的良心本性,
禮,就只是典章制度,而不是禮了,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123,今日寒流來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