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三,八佾,第二十一章,
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戰栗,
子聞之,曰: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哀公,
姓姬,名將,定公之子,
是魯國第二十六任國君,
哀公,即位時,
魯國大權,已被「三家」把持,
哀公,試圖恢復君權,時與三家衝突,
最後,為三家所逐,流亡越國,
社,
沒有天,哪有地,
皇天后土,天為父,地為母,
沒有地,哪有家,
國家,也稱社稷,
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穀之神,
立社,
古人建國,必立其社,
社,后土也,
積土成方台,上樹其木,以表其神,
社會,
聚會於社,祭祀后土,以建其國,
哀公問社,欲「立君權」也,
宰我,
孔門弟子,姓宰,名予,字子我,
十哲之一,聰明機巧,善於言語,
宰我對曰:
宰我,明白哀公立社之意,
所以,回答說,
夏代,夏人,立社以松,
商代,殷人,立社以柏,
周代,武王,立社以栗,
到這裡,宰我答的是「禮制」,
曰:使民戰栗,
問題,在這一句,
這是在,答君問,要使民戰慄,
這是宰我,暗表贊同,欲立君威也,
尚書上說:
司社而樹,各以土地所生,
太社為松,
東社為柏,南社為梓,
西社為栗,北社為槐,
華夏居中,地長松,夏社以松,
殷人居東,地長柏,殷社以柏,
周人居西,地長栗,周社以栗,
樹,本於自然,
宰我,「為答君意」,
偏偏加一句,「使民戰慄」,
子聞之,
孔子,回國了,聽到這個話,
孔子,當然明白,這君臣之意,
但是,實在不該,拿「禮」開刀,
所以,孔子說: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成事,遂事,既往,
事已成,事已遂,既已往,
說,有何益?
諫,有何用?
咎,怪罪,懲處,又如何呢?
立社事大,
孔子,審時度勢,
當然知道,哀公之意,宰我之言,
但是,
事,已成;
事,已遂;既,已往,
冰凍三尺,已非一日之寒,
孔子,
說的是宰我,答的是魯君,
大勢已定,
孔子希望哀公,宰我要從長計議,
尤其是,像「社」禮,這樣的事,
社,立樹用「栗」,
栗木,乃,周地之本,
又是,武王「天子」所立,
哀公,以國君之位,
能改松乎?改柏乎?禮,何在?
而宰我說,「使民戰慄」,
那更是「離道背禮」了,
孔子,又怎能接受宰我之言呢?
這一章,
幾乎是,論語懸案,眾說紛紜,
有人解此章時,
或偏重於歷史陳述,
或偏重於政治解說,
或只是依文解字,穿鑿附會,
後學,學習論語,
主張,以篇為體,以章為用,
所以,解說此章,
應該,把重點,放在禮,而不是政,
政,只是「禮」的背景,
歷史,當然,要知道,
但是,
此章,落在「八佾」篇裡,
談的就是「禮」,而不是「政」,
此章,若在「為政」篇裡,
則學習的重點,
就在「政」而不在「禮」了,
後學淺見,若有謬誤,歡迎賜教,
感謝天恩師德,謝謝大家,
201601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